二
凡国之存亡有六征(1):有衰国,有乱国(2),有亡国,有昌国(3),有强国,有治国。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4)。所谓强、治之国者,威力仁义不与焉。君年长,多妾媵(5),少子孙,疏宗强(6),衰国也。君宠臣,臣爱君,公法废,私政行(7),乱国也。国贫小,家富大(8),君权轻,臣势重,亡国也。凡此三征,不待凶虐残暴而后弱也。虽曰见存(9),吾必谓之亡者也。内无专宠(10),外无近习(11),支庶繁字(12),长幼不乱,昌国也。农桑以时(13),仓廪充实(14),兵甲劲利,封疆修理(15),强国也。上不能胜其下(16),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纪,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17),而国不可侵,治国也。凡此三征,不待威力仁义而后强。虽曰见弱,吾必谓之存者也(18)。
【注释】
(1)征:征兆,预兆,征候。
(2)有乱国:《道藏》本及守山阁本、《百子全书》本等此句在“有治国”之后,今据《群书治要》本将其移于“有衰国”之下。如此,方可与下文逐一论述“衰国”、“乱国”、“亡国”、“昌国”、“强国”、“治国”之次序相应。
(3)昌国:兴盛之国或昌盛之国。昌,兴盛,昌盛。
(4)不与:不算在内。与,算,计算。
(5)多妾媵(yìng):《道藏》本此句为“多媵”,有脱字,今据《群书治要》本于“媵”上补一“妾”字。妾,男子于正妻之外所娶女子。媵,古时诸侯嫁女以侄娣(侄辈同姓女子)陪嫁,陪嫁者称媵。
(6)疏宗强:疏远的宗族兴旺。疏宗,远房宗族。
(7)私政行:《道藏》本及守山阁本、《百子全书》本等此句均作“私欲行”,今据《群书治要》本改“欲”为“政”,以与上句“公法废”之“法”相对应。
(8)家富大:大夫或陪臣富足而势大。家,相对于国而言,这里指大夫或陪臣。
(9)见存:即现存。见,这里同“现”。
(10)专宠:指独得宠幸的妾媵。
(11)近习:指臣子中为君主所宠爱亲信之人。
(12)支庶繁字:嫡子之外的旁支生育繁衍。支庶,指作为旁支的庶子。繁字,繁殖,生育。这里所谓“支庶繁字”,似指包括嫡系在内的后辈子孙繁多。
(13)以时:按时,及时。
(14)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15)封疆修理:边境布防周密。封疆,边疆。修理,治理;治理妥善。
(16)胜:欺凌,凌侮。
(17)险易:吉凶,治乱;这里指艰难险阻。
(18)吾必谓之存者也:《道藏》本此句作“吾必谓之存者”,今据《群书治要》本、守山阁本、《百子全书》本等于句末补一“也”字,以与上文“吾必谓之亡者也”句相应。
【译文】
大凡国家的存与亡有六种征候:有衰落之国,有动乱之国,有将亡之国,有昌盛之国,有强大之国,有治平之国。所谓动乱、将亡之国,当政者的凶虐与残暴因素不算在内。所谓强大、治平之国,当政者的威势与仁义因素不算在内。君主年老,妾媵众多,子孙稀少,血缘疏远的宗族人丁兴旺,这是衰落之国的征候。君主宠幸臣子,臣子亲媚君主,公法废弛,私政径行,这是动乱之国的征候。邦国贫困卑弱,大夫富足雄大,君主权力过轻,臣属势力过重,这是将亡之国的征候。凡有这三种征候,无须等待君主施虐行暴,国家就已经疲弱不堪了。即使这类国家眼下还幸存,我也敢断定它必至于灭亡。宫内没有一味宠幸的妾媵,朝廷没有分外偏昵的大臣,嫡庶子孙繁多,长幼之序不乱,这是昌盛之国的征候。农桑不误时令,库存粮食充足,军队强劲有力,边境布防周密,这是强大之国的征候。君主不欺凌臣属,臣属不冒犯君主,上不凌下而下不犯上,因而令行禁止,人人不谋私利,即使遭遇艰难困厄,邦国也岿然屹立而不可侵犯,这是治平之国的征候。凡有这三种征候,无须凭借君主的威势与仁义,国家自会强盛而无虞。即便这类国家眼下还较贫弱,我也敢断定它必至于长存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