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酉阳杂俎 - (唐)段成式;张仲裁译注 >
- 前集卷 >
- 四
物革
【题解】
“革”者,变化之意。本篇共六条:塔影翻倒,石破飞鸟,鲙化蝴蝶,冰花如缬,柳叶化鱼,蔓菁变莲,均属异变,都是唐代的事情。
【原文】
咨议朱景玄见鲍容说¹,陈司徒在扬州²,时东市塔影忽倒。老人言,海影翻则如此。
【注释】
¹咨议:咨议参军。《旧唐书·职官志三》:“亲王府:……咨议参军一人,正五品上。”朱景玄:吴郡人。元和初应进士举,曾任咨议,历翰林学士,官至太子谕德。唐代著名画论家。鲍容:疑即鲍溶,字德源。自称楚客,初隐江南山中,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仕宦不显,客死三川。
²陈司徒:《太平广记》卷三六三引《酉阳杂俎》作“陈少游”。陈少游(724—785),博州博平(今山东高唐西南)人。建中初,累进检校尚书左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徒,职官名。初为六卿之一,主管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以后或为虚衔,或与朝政,明代废除。
【译文】
咨议朱景玄听鲍溶说,陈司徒在扬州的时候,当时东市的塔影忽然颠倒了。当地老人说,海影翻转就会这样。
【原文】
崔玄亮常侍在洛中¹,常步沙岸,得一石子,大如鸡卵,黑润可爱,玩之。行一里余,砉然而破²,有鸟大如巧妇³,飞去。
【注释】
¹崔玄亮(768—833):字晦叔,磁州(今河北磁县)人。历密、湖、曹等州刺史,大和初入为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大和七年(833)授检校左散骑常侍、虢州刺史。
²砉(huā)然:象声词,破裂的声音。
³巧妇:鹪鹩的别称。
【译文】
崔玄亮常侍在洛中的时候,有一次在沙岸散步,拣到一块石头,有鸡蛋那么大,颜色黑润,惹人喜爱,就拿在手里赏玩。走了有一里多远,石头哗的一声破裂了,里面有只像鹪鹩大小的鸟儿飞了出去。
【原文】
进士段硕¹,常识南孝廉者²,善斫鲙。縠薄丝缕³,轻可吹起,操刀响捷,若合节奏。因会客衒技⁴,先起鱼架之,忽暴风雨,雷震一声,鲙悉化为蝴蝶飞去。南惊惧,遂折刀,誓不复作。
【注释】
¹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应举者称作“举进士”,试毕放榜合格者称作“成进士”,凡试于礼部者,皆称作“进士”。
²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指被举荐的士人。
³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⁴衒(xuàn):同“炫”,夸耀,卖弄。
【译文】
进士段硕,曾经认识一位姓南的孝廉,特别擅长切鱼片。切下的鱼片像绉纱一样薄,丝丝缕缕,轻盈得可以吹起来,用刀的声音响亮轻捷,如同音乐一般。有一次宴请宾客,他要炫耀自己的绝技,先把鱼放在架子上,开始切割,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声震雷,那些鱼片全都化成蝴蝶飞走了。南孝廉又惊又怕,于是封刀,发誓不再切鲙。
【原文】
开成末¹,河阳黄鱼池²,冰作花如缬³。
【注释】
¹开成:唐文宗李昂年号(836—840)。
²河阳:今河南孟州。
³缬(xié):有花纹的丝织品。
【译文】
开成末年,河阳黄鱼池,冰花就像丝缬一样。
河阳城南百姓王氏,庄有小池,池边巨柳数株。开成末,叶落池中,旋化为鱼,大小如叶,食之无味。至冬,其家有官事。
【译文】
河阳城南有个姓王的人,庄园里有个小池塘,池塘边有几株高大的柳树。开成末年,柳叶落入池中,随即变成了鱼,就同叶子一般大小,吃起来也没有味道。到冬天,这家人遇上了官司。
【原文】
婺州僧清简¹,家园蔓菁²,忽变为莲。
【注释】
¹婺(wù)州:今浙江金华。
²蔓菁:植物名。即芜青,俗称大头菜。
【译文】
婺州和尚清简,园子里种的蔓菁,忽然变成了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