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南略 - (明清)计六奇

计六奇(1622~1687),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江南无锡兴道乡(今前洲、玉祁街道)人。明末清初史学家。

家境清贫,二次乡试不中,康熙二年(1663年)后以教学为业,并开始撰写《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二书。为了编写明朝遗史,计六奇曾先后前往江阴、苏州、扬州、六合、镇江、通州、桐城等地实地考察,访问耆老、搜罗遗闻、询检轶事,尝自言:“目不交睫,手不停披,旦夕不辍,寒暑不间,宾朋出入不知,家中米盐不问。”《明季北略》共二十四卷,记录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努尔哈赤堀起东北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季南略》凡十六卷,上起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于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

《北略》《南略》两书编纂特点是编年为纲,杂以纪事本末、传记形式。各卷按年分事记述,但编年不编月,有些事目中,又多以事件为题,也有传记、章奏、诗文。每卷几乎都有“志异”,专记星象变化和天灾异象。梁启超说:“计用宾之《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用纪事本末体,组织颇善”。计六奇一生热爱史学,另著有《粤滇纪闻》、《辛丑纪闻》、《金坛狱案》、《南京纪略》等。

明末清初无锡人计六奇著,凡十六卷,上起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于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

按“明季南略”,为无锡计六奇(用宾)继其“明季北略”而编辑的。综合两书,上自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下迄清康熙四年(乙巳)南明永历帝被害止,志明季五十余年史事;虽各独立卷次(“北略”分二十四卷),实无异一书的前后两编。前编(“北略”)记北都事,后编(“南略”)记南明事。限于“文丛”范围,只刊“南略”。这须说明之一。

因不刊“北略”,故取“北略”卷十一中的“郑芝龙击刘香老”与“郑芝龙小传”两篇附载于本书之末。这须说明之二。

书中所有缺字(以□代之),半系原缺,半属无法刊出的“非字”或未及订正的“讹字”。这些“非字”与“讹字”,当由于稿本誊抄舛误而依样葫芦镌版所致。除已订者以外,惟有从缺。这须说明之三。(伯琴)

呜呼!有明自南渡以后,小朝廷事难言之矣。当时北都倾覆,海内震惊;即薪胆弥厉,未知终始。乃马、阮之徒犹贿赂公行,处堂自喜;不逾载而金瓯尽缺,罪胜诛哉!唐藩起闽中,势如危卵;而郑氏以骄奢贪纵,转之日与鲁藩为难,唇亡齿寒之义谓何?桂藩立粤东,僻处海隅;一逼于成栋、再逼于三王、三逼于孙可望,遁走不常,舟居靡定,是时君不君、国不国矣;虽有瞿桂林留守四载,无济时艰。至于杜允和、李定国辈,益难支矣。若成功、煌言出没风涛,徒扰民耳;亦何益乎!  岁辛亥仲夏,予编“南略”一书;始于甲申五月、止于康熙乙巳,凡二十余年事,分十八卷。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嗟嗟!祸乱之作,天之所以开皇清也;岂人力欤!爰是识数言于左。

康熙十年(辛亥)季冬八日(乙酉),无锡计六奇题于社王氏之书斋。

卷之一 南都甲乙纪

卷之二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三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四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五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六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七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八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九 南都甲乙纪(续)

卷之十 浙纪

卷之十一 闽纪

卷之十二 粤纪

卷之十三 粤纪(续)

卷之十四 粤纪(续)

卷之十五 粤纪(续)

卷之十六 粤纪(续)

卷之十七 粤纪(续)

卷之十八 余纪


这是第一篇卷之一 南都甲乙纪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