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魏
武侯
武侯十一年,城洛阳及安邑、王垣。(《史记·魏世家》索隐。)
宋悼公(十八年。)卒。(《史记·宋世家》索隐。)
(十七年,)于粤子翳(三十三年。)迁于吴。(《史记·越世家》索隐。)
(十八年,)(齐康公二十二年。)田侯郯立。(《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二十年)(于粤子翳三十六年。)七月,于粤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粤杀诸咎粤滑,吴人立子错枝为君。(《史记·越世家》索隐。)
(二十一年,)于粤大夫寺区定粤乱,立无余之。(《史记·越世家》索隐。)
齐田午就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国维案:《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郯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又据索隐引《纪年》,齐宣公薨与公孙会之叛同年。而据《水经·瓠子水注》引,则公孙会之叛在晋烈公十一年,宣公于是年卒,则康公元年当为晋烈公十二年,二十二年当为魏武侯八年,此事又后十年,当为梁惠成王二年。然索隐又引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又案《魏世家》索隐引齐幽公之十八年而成王立,幽公或桓公之讹。)则桓公(即田午。)十八年当惠成王十三年,其自立当在是年矣。年代参错,未知孰是。
韩灭郑,哀侯入于郑。(《史记·韩世家》索隐。)
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韩若山立。(《史记·韩世家》索隐。《晋世家》索隐引“晋桓公十五年韩哀侯卒”。)
赵敬侯卒。(《史记·晋世家》索隐引“晋桓公十五年赵敬候卒”。)
二十六年,武侯卒。(《史记·魏世家》索隐。)
燕简公(四十五年。)卒。(《史记·燕世家》索隐。)
梁惠成王
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水经·浊漳水注》、《史记·晋世家》索隐。)
昼晦。(《开元占经》一百一。)
封公子缓、赵侯种、韩懿侯伐我取蔡,而惠成王伐赵围浊阳。(《史记·魏世家》:“初武侯卒也,子莹与公中缓争为太子。”索隐引《纪年》曰:“武侯元年,封公子缓、赵侯种、韩懿侯伐我取蔡,而惠成王伐赵围浊阳,七年,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云云。案武侯元年当作惠成王元年,据本文自明。《水经·沁水注》引“梁惠成王元年,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路史·国名纪》己引同,惟“葵”作“鄈”,索隐引作“蔡”,乃字之误。)
邺师败邯郸之师于平阳。(《水经·浊漳水注》。)
二年,齐田寿帅师伐我,围观,观降。(《水经·河水注》。)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史记·魏世家》集解。)
三年,郑城邢丘。(《水经·河水注》。)
秦子向命为蓝君。(《水经·渭水注》。《太平寰宇记》雍州蓝田县引“惠王命秦子向为蓝田君”,《长安志》引作“梁惠成王命太子向为蓝田君”。)
四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水经·河水注》。)
五年,公子景贾帅师伐郑,韩明战于阳,我师败逋。(《水经·济水注》。)
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水经·渠水注》。《汉书·高帝纪》注臣瓒曰:“《汲冢古文》惠王之六年自安邑迁于大梁。”《史记·魏世家》集解、《孟子》正义皆引“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
于粤寺区弟思弑其君莽安,次无颛立。(《史记·越世家》索隐。)
七年,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史记·魏世家》索隐。)
雨碧于郢。(《太平御览》八百九、《广韵》二十二昔、《路史·发挥》一注。)
地忽长十丈有余,高半尺。(《太平御览》八百八十。)
八年,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伐邯郸,取肥。(《水经·浊漳水注》。)
雨黍于齐。(《太平御览》八百四十二引“惠成王八年雨黍”七字,又八百七十七引全文作《史记》。)
雨骨于赤髀。(《路史·发挥》一注。)
齐桓公(十一年。)弑其君母。(《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九年,与邯郸榆次、阳邑。(《水经·洞涡水注》。)
晋取泫氏。(《太平御览》一百六十三、《太平寰宇记》泽州高平县条、《路史·国名纪》己注。)
王会郑厘侯于巫沙。(《水经·济水注》。)
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水经·渠水注》。)
瑕阳人自秦导岷山青衣水来归。(《水经·青衣水注》。)
十一年,郑厘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户牖、首垣诸邑及郑驰道。我取轵道,与郑鹿。(《水经·河水注》。)
东周惠公杰薨。(《史记·六国表》集解。)
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水经·济水注》。)
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水经·河水注》。)
郑取屯留、尚子、涅。(《水经·浊漳水注》。《太平寰宇记》潞州长子县下引“郑取屯留、长子”六字。)
十三年,王及郑厘侯盟于巫沙,以释宅阳之围,归厘于郑。(《水经·济水注》。)
齐威王立。(《史记·魏世家》索隐引“齐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又《田敬仲世家》引“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今据补。)
十四年,鲁共侯、宋桓侯、卫成侯、郑厘侯来朝。(《史记·魏世家》索隐。)
于粤子无颛(八年。)薨,是为菼躅卯。(《史记·越世家》索隐。)
十五年,鲁共侯来朝。(《史记·六国表》集解。)
邯郸成侯会燕成侯于安邑。(《史记·六国表》集解。)
遣将龙贾筑阳池以备秦。(《太平寰宇记》郑州原武县下。)
郑筑长城自亥谷以南。(《水经·济水注》:“自亥谷以南,郑所城矣。《竹书》曰:梁惠成王十五年筑也。”)
十六年,秦公孙壮帅师伐郑,围焦城,不克。(《水经·渠水注》。)
秦公孙壮帅师城上枳、安陵、山氏。(《水经·渠水注》。)
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水经·济水注》。)
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水经·鲍丘水注》。)
邯郸四曀,室坏多死。(《开元占经》一百一引作周显王四年。)
十七年,宋景●[善攴]、卫公孙仓会齐师,围我襄陵。(《水经·淮水注》。)
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水经·济水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索隐:“王劭案《纪年》梁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我桂陵,与此文异。”又《田敬仲世家》“田臣思”索隐:“《战国策》作田期思”,《纪年》谓之徐州子期。)
东周与郑高都、利。(《水经·伊水注》。)
郑厘侯来朝中阳。(《水经·渠水注》。)
有一鹤三翔于郢市。(敦煌唐写本《修文殿御览》残卷。)
十八年,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水经·淮水注》。)
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水经·淮水注》。)
王会齐、宋之围。(《水经·淮水注》。)
赵败魏桂陵。(《史记·魏世家》索隐。)
十九年,晋取玄武、濩泽。(《水经·沁水注》。)
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水经·汶水注》。《史记·苏秦传》正义引“齐”下有“湣王”二字。)
(二十四年,)楚伐徐州。(《史记·越世家》索隐。)
二十五年,绛中地坼,西绝于汾。(《水经·汾水注》。)
二十六年,败韩马陵。(《史记·魏世家》索隐。)
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肦败梁马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索隐。案《魏世家》索隐引“二十八年与齐田肦战于马陵”,二十七年十二月在周正为二十八年二月,是《魏世家》索隐已改算为周正也。《田敬仲世家》索隐引“齐威王十四年田肦伐梁战马陵”,考《纪年》齐威王以梁惠王十三年立,至此正得十四年。)
二十八年,穰苴帅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通逋。(《水经·渠水注》。)
二十九年五月,齐田肦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水经·泗水注》。《史记·魏世家》索隐引作“二十九年五月齐田肦伐我东鄙”。)
九月,秦卫鞅伐我西鄙。(《史记·魏世家》索隐。《商君列传》索隐引无月。)
十月,邯郸伐我北鄙。(《史记·魏世家》索隐。)
王攻卫鞅,我师败绩。(《史记·魏世家》索隐。)
(秦孝公会诸侯于)逢泽。(《史记·六国表》惠王二十九年秦孝公二十年会诸侯于泽,徐广曰:“《纪年》作逢泽。”《水经·渠水注》引徐说略同。)
二十年城济阳。(《水经·济水注》。)
秦封卫鞅于邬,故名曰商。(《水经·浊漳水注》、《路史·国名纪》己。《后汉书·光武帝纪》注引作“卫鞅封于鄡”。)
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水经·渠水注》。)
邳迁于薛,改名徐州。(《水经·泗水注》。《史记·鲁世家》索隐引“梁惠王三十一年下邳迁于薛”,《孟尝君列传》正义引“梁惠王三十年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三十”下夺“一”字。)
(三十二年,)与秦战岸门。(《史记·秦本纪》索隐。此年据《史记·六国表》补。)
三十六年。(《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
一年。(《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二年,)郑昭侯武薨,次威侯立。(《史记·韩世家》索隐。)
(九年,郑)威侯(七年。)与邯郸围襄陵。五月,梁惠王会威侯于巫沙。十月,郑宣王朝梁。(《史记·韩世家》索隐。)
(十年,)齐田肦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获韩举,取平邑、新城。(《水经·河水注》。)
朱氏右曾曰:此事《水经注》引作晋烈公十年,索隐云《纪年》败韩举当韩威王
八年,计相距七十八岁,不应有两田肦、两韩举。考《赵世家》云:“肃侯二十三年,韩举与齐、魏战,死于桑丘。”肃侯元年当梁惠王二十二年,下逮后元十年,为肃侯之二十五年,盖《赵世家》误“五”为“三”,《水经注》误“惠成后元十年”为“晋烈公十年”也。至《韩世家》以韩举为韩将,则更舛矣。
十一年,(会韩威侯、齐威王于)平阿。(《史记·孟尝君列传》:“田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盟而去。”索隐曰:“《纪年》当惠王之后元十一年,作平阿。但齐之威、宣二王文舛互不同也。”案韩昭侯《纪年》亦当作韩威侯。)
十三年,会齐威王于甄。(《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四月,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十月,齐城薛。(《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婴初封彭城。(《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国维案:此司马贞据《纪年》为说,非本文。
十四年,薛子婴来朝。(《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十五年,齐威王薨。(《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
十六年,惠成王卒。(《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今王
(四年,)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水经·济水注》引无年,《史记·赵世家》集解:“徐广曰:《纪年》云魏襄王四年改河阳曰河雍,向曰高平。”据此补。又(秦本纪》集解:“徐广曰:《汲冢纪年》云魏哀王二十四年改宜阳曰河雍,向曰高平。”案《纪年》终于今王二十年,不得有二十四年,“二十”字衍。)
碧阳君之诸御产二龙。(《开元占经》一百十三。)
(五年,)燕子之杀公子平。(《史记·燕世家》索隐。)
齐人禽子之而醢其身。(《史记·燕世家》集解。)
赵立燕公子职。(《史记·六国表》集解。《赵世家》:“赵召燕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集解:“徐广曰:《纪年》亦云尔。”)
六年,秦取我焦。(《路史·国名纪》己。)
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引作周隐王二年。)
七年,韩明帅师伐襄丘。(《水经·济水注》。)
秦王来见于蒲坂关。(《水经·河水注》。)
四月,越王使公孙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齿。(《水经·河水注》。)
齐宣王(八年。)杀其王后。(《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楚景翠围雍氏。(《史记·韩世家》集解。)
秦助韩,共败楚屈丐。(《史记·韩世家》集解。)
韩宣王卒。(《史记·韩世家》集解。)
齐、宋围煮枣。(《史记·韩世家》集解。)
八年,翟章伐卫。(《史记·魏世家》索隐。)
秦楮里疾围蒲不克,而秦惠王薨。(《史记·樗里子列传》索隐。本不系年,以秦惠王薨年考之列此。)
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水经·洛水注》。)
五月,张仪卒。(《史记·韩世家》及《张仪传》索隐。)
楚庶章帅师来会我,次于襄丘。(《水经·济水注》。)
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溢酸枣郛。(《水经·济水注》。)
十二年,秦公孙爰帅师伐我,围皮氏,翟章帅师救皮氏围,疾西风。(《水经·汾水注》。)
十三年,城皮氏。(《水经·汾水注》。)
(十四年,)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史记·穰侯传》索隐。)
(十六年,秦拔我蒲坂、)晋阳、封谷。(《史记·魏世家》“哀王十六年,秦拔我蒲坂、阳晋、封陵。”索隐曰:“《纪年》作晋阳、封谷。”)
十七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又命将军、大夫、适子、戍吏皆貉服。(《水经·河水注》。)
十九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水经·济水注》。)
楚入雍氏,楚人败。(《史记·韩世家》集解。)
二十年。(《春秋经传集解·后序》:“今王终二十年。”)
晋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