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鹏回忆录
作者简介
李作鹏汉族,1914年4月生于江西省吉安县。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军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传令兵、朱德警卫排卫士,军委谍报科科员、军委机要科科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任中革军委二局二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侦察科长、作战科长和参谋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前方总部参谋处长,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3军军长。
建国之后,历任第15兵团参谋长,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部长,海军常务副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
1969年,在中共党的第九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当选中央军委委员,并被任命为军委办事组成员。
2009年1月因病去世,终年95岁。
李作鹏,农民的儿子,十六岁参加工农红军,戎马生涯四十一年。197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发生了,李作鹏成为那次党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出狱后历经二十余年,完成了这部《回忆录》。
本书真实记录了作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经历,真实记录了作者为新中国军队建设而不懈的努力。也真实记录了作者身陷文革漩涡,无奈沉浮的困惑与心声。
本书不仅披露了作者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中鲜为人知的情节,而且公布了从未面世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
前言
年青人爱向往未来,老年人爱回忆往事。闲来无事,尤其如此。
在我刑满到期尚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时,中共中央对我有若干条特殊规定,其中一条是战争年代回忆录可以写,可以发表;文革年代回忆录也可以写,但发表要经审查。现在我已完全恢复了公民权利,应该享受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一位。如果书稿写好后由于某种原因,仍然不准发表,那我的这本回忆录就只好存给老鼠啃掉。
我想强调一下我思考与写作这本书的几条原则:
第一、我的写作目的,就是要为后人留下一段我亲身经历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真相。虽然我的亲身经历仅仅是全部真相的一个侧面,但为了能够让这段复杂的历史还其本来面目,我想尽自己微薄能力,作一点奉献。我们的史学家如果全面系统地把诸多历史事件的不同侧面贯穿起来并研究透彻,提炼出其中的历史借鉴,不是很有好处吗?
第二、我的回忆录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林彪。林彪是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非常敏感的人物。我始终认为,对林彪的功与过应该分开看待。历史一定会还一个人的本来面貌,给一个公正评价。只有真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道理和事实,我相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因此我也想为史学家们对林彪的研究留下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第三、我是应该经受了毁灭性打击的人,现在一无所有,只是一个普通公民,剩下一条快死的老命。面对历史上的是非功过,我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军人,当兵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为了真理、为了国家,砍头如同风吹帽。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应该用无所畏惧的精神来追求历史的真相。因此我除了实事求是的还原事情本相,别无选择。
第四、我的大部分稿件是在服刑“保外就医”和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构思写就的。当时我的写作处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的全部原始资料因被数次抄家而失散了,中央档案馆中的历史档案文件,我不能查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只能够依靠自己脑子里的回忆,和参考公开发行的有限资料,所以我不能保证文稿中完全没有差错。但是我相信自己多年来从事高级参谋职业锻炼的结果,虽然已临届九旬,至今记忆力并不很坏。况且我的写作态度一贯是慎重的,没有相当把握是决不会轻易见诸于文字的。脑袋中的记忆有的清楚一些,所以有的时期写的比较细一些;有的记忆模糊一些,写的就比较粗一些。
我知道历史必须实叙其事,禁止伪言浮文。在重要的问题上,每个字、每句话、每个过程和细节都要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否则是不严肃的,不郑重的,是骗人骗己的。
我写作的主导思想是弘扬我党历史上好的、光明的一面,但对于缺点、错误和失败的一面也不回避。我始终认为两点论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我坚持这一观点,并付诸行动。
但个人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足所践者少,其不践者多,心所知者寡,其不知者众”。因此其中错误之处,不充分、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因我读书少,文化不高,缺少文采,文字语言比较枯燥,比较生硬,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甚至词不达意,用词不当,这是明显的缺陷。
我的回忆录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主要包括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这一部分记录了我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在革命的大熔炉中锤炼了二十多年后,成长为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的经历。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现在的人们,新中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对于后人奋发建设现代化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也许能起到鼓励和鞭策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建国以来至1971年“九•一三事件”。
从1950年开始,我先后在武汉高级步校工作,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以及在总参军训部任职。在这十二年间,我既接受了严格的高等军事教育,也参加了教书育人,培养部队干部的工作,为训练部队提高战斗素质,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实现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1962年我调到海军工作后,分管作战和海防工程建设。我贯彻执行了毛泽东、林彪及中央军委关于部队建设的方针原则。指挥打击美蒋军从海上、空中向大陆沿海的窜犯袭扰,击沉击伤敌舰多艘,击落击伤敌机多架。指导进行海军码头、机场等战备工程建设;领导包括核潜艇、导弹驱逐舰、万吨级海洋考察船等的建造,使海军建设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文化大革命”已成为历史。文革十年,我经历了前五年。书中重点写了文革前期我之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的实际情况。在叙述过程中,尽量保持历史的真实面貌,没有更多的评论,采取述而不论、述而少论的态度。供读者参考,相信读者能分析,辨别是非黑白。
“九•一三”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大事,是建国以来的大事,是文革时期的大事。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想必也是读者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书中我将如实讲述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
第三部分是我被中央隔离审查,判处徒刑的经历。
书中如实写了1971年9月24日之后,我被宣布隔离审查,在通县“马厩”里被囚禁五年,又在秦城监狱里被关押五年的经历。1980年底和1981年初,又经历了特别法庭的公审和判决。我由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变成了囚徒,服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这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是一段无比痛苦的历程。
在写回忆录的同时,我开始整理历经劫难、终于保存下来的一千多张珍贵历史照片。
由于这些历史照片在中央专案组也被整整“隔离审查”了十年,有的严重霉变和粘连,有的照片中的某些人脸,被用墨汁涂黑或打上红叉,有的照片被剪开后又和别的照片粘贴在一起,损坏了不少珍贵历史照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我真的很心痛!
在书中,我选用了一百多张珍贵历史照片作为插图,绝大部分历史照片,是从来未公开发表的,是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参加红军之前,我念过几年私塾,识得几个汉字,这就养成了我写打油诗的爱好,我称其为“草诗”。我整理出百余首发表,诗言志,诗言情,诗言趣。读者喜欢就看看,没兴趣就一翻而过。
存在决定意识。笔者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人,我相信人民创造历史。时间是历史的法官。凡事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好事可以化为坏事,坏事可以粉饰成好事。但人民有澄清是非的头脑、有表达公平正义的要求,这是压不服堵不住的。不平则鸣,因此我有“民断胜官断”的诗句。没有永远乌云不散、阴雨不晴的天,终有一天,万里白云晴空。对不对,走着瞧。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了大量资料,谨向原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这是第一篇第一篇走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