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丽

隋炀帝因讨伐高丽失败,而至国家乱亡。唐高祖时,高丽王高建武(前王高元异母弟)遣使来朝,高祖以隋为鉴,因而接受其称臣。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建武又遣其太子来朝,贡献方物。到十六年(642),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杀建武,立建武的侄儿藏为王,而自立为“莫离支”(统理军国大政的官)。次年,唐封藏为高丽王。继而高丽联合百济,侵略新罗,新罗求救于唐;唐劝阻无效,因而太宗决意对高丽加以讨伐。

贞观十八年(644)冬,大宗下诏亲征高丽,以张亮、李 为行军大总管,张率战舰从莱州(今山东莱州市)渡海;李率步骑兵由陆路进发,太宗也亲自率军与之会合。次年四月,李 军渡辽水,攻下盖牟城(今辽宁盖县)。张亮的副将程名振攻下卑沙城(今辽宁庄河市一带),李 继又攻下辽东城(今辽东辽阳县北)。六月,白崖城(辽阳县东北)降,乃进攻安市城(盖县东北),高丽兵十五万来救,为唐兵击溃。安市城的高丽军与唐兵相拒六十日,坚守不下。唐军怕饷道被截,因此不敢舍安市直攻平壤;同时天气渐寒,势难继续作战,因此太宗于九月下诏班师。当唐军撤退时,安市城主登城拜送,太宗赠绢百匹,以嘉其坚守苦战的精神。唐军渡辽水后,业已风雪载途,士卒冻死不少。如再迟些时退兵,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役唐师虽未能灭亡高丽,但也不是毫无收获;总计攻拔高丽十城,斩首四万级,迁移其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唐军则死二千人,战马的损失尤大。

太宗回军后,高藏及泉盖苏文随即入贡,但仍侵略新罗,对唐使者态度亦甚倨慢。太宗又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及二十二年(648)遣将伐之,均无大功。及高宗即位,高丽立即入贡,但不久又与百济联合,侵新罗北境。新罗遣使求援,唐于永徽六年(655)派程名振等击之,于是战事又起。但最初唐军并未得手,其后唐室改变战略,决定先征服百济,在朝鲜半岛建立一个根据地,然后南北夹击高丽。显庆五年(660),唐派苏定方等讨百济,定方率军从成山(今山东文登县南)渡海直趋百济首都,百济迎战大败,其王义慈被擒,唐以其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龙朔元年(661)百济旧将福信据周留城(今全罗北道扶安),迎义慈之弟扶余丰于日本(即倭奴,唐时改名日本),立以为王,并围唐将刘仁愿于百济都城。当时日本天智天皇初即位,想在朝鲜半岛扩展势力,因而派水师援助百济,与唐抗衡。唐派刘仁轨率水师赴援,日本也增援百济,前后出动四万数千人。三年(663),唐军大破百济余众,并大败日军于白江口(今锦江口),烧其船舰四百艘。日本准备三四年的兵力,为唐军扫荡无余,因此不得不放弃其大陆政策,而仅求自保。[参看余又荪《白江口之战》(载《大陆杂志》十五卷十期)]经此一战,百济完全底定,唐室乃进而经略高丽。

百济平定后,高丽处于腹背受敌的形势,但仍不屈服。乾封元年(666),泉盖苏文死。其子男生继为莫离支,但不久被他的两个弟弟男建、男产所驱逐。男生投奔唐室,唐以他为辽东大都督,并派李 出征高丽。次年,唐军渡辽水,连下高丽十余城。总章元年(668),唐军又下数十城,进围平壤。高丽王藏投降,李 将高藏及泉男建等送至京师,于是高丽悉平。当时高丽共分五部,有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唐以其地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并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

唐室之所以屡征高丽,主要为了保护新罗,但高丽平定后,新罗却又猖獗起来,新罗王金法敏容纳高丽叛众,并占领百济故地。法敏弟仁问原在京师,唐室乃于上元元年(674)立仁问为新罗王,遣之返国。次年,刘仁轨大破新罗兵。其后李谨行继刘仁轨经营新罗,三战三捷,新罗谢罪,唐室乃复以法敏为新罗王。仁问中途而还。但唐室对整个朝鲜半岛的统治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因为吐蕃的炽盛,使唐室不能不以全力经营西北,对东北乃采取消极的维持现状的政策,新罗便在这种政策下坐大。仪凤二年(677),唐以高藏为朝鲜王,遣其返国,以统高丽余众;并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今辽宁辽扬县北)。那时大同江以南地区已非唐所有,唐室只保留着名义上的统治。同年,高藏因谋叛,流徙而死,高丽残余旧壤,乃渐为新罗所并。开元二年(714),唐室又连续内徙安东都护府于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和平州(今河北卢龙县),辽水以东的地盘,至此名实均无。


三、高丽、奚、契丹的征讨(二)奚、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