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
- 丁编传记 >
- 第九章郑成功
第二节隆武赐姓海上起兵
清顺治二年(1645)弘光政权亡后,黄道周与郑芝龙、郑鸿逵奉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改元隆武,晋封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靖虏侯,郑芝豹(郑森五叔)为澄济伯,郑彩(郑森族兄)为永胜伯。其后,又晋芝龙为平国公,鸿逵为定国公,俱加太师。郑氏一门勋望,声焰赫然,“族戚、部将封侯伯者十余人,其挂印腰金、侍御卿校,盈列朝内,内外大权,尽归芝龙”②。八月,芝龙引郑森朝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英毅峻拔,瞻视不凡,大为惊奇,抚着他的背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③赐姓朱,名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皆称之为“国姓”、“国姓爷”。十月,郑芝龙又派人从日本把成功的生母翁氏接到安平。
当时大江以南各地都有明朝遗臣在坚持抗清斗争,他们都希望获得隆武帝这面旗帜以获得发展,隆武帝也想离开福建,摆脱郑氏控制。但是,郑芝龙已在闽广购置大量仓庄田产,更有海上巨大利益,所以尽管隆武帝屡檄出关,郑芝龙总以缺饷为名,按兵不动。或佯作出关,行不数里而还。黄道周自请出关募兵江西图恢复,“芝龙仅给羸卒千人,甫出关而溃”①,不久在婺源被俘而死。郑鸿逵陈兵仙霞关,严禁儒生入闽,不让他们去向隆武帝出恢复的主意。
顺治三年三月,隆武帝决意离开福建去江西。郑芝龙使军民数万人遮道号呼,拥驾不得前。当时郑成功随侍,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等诸项措施,隆武叹道:“骍角也!”封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郑成功感戴隆武帝的识拔,但看到隆武帝不足以成大事及其政权内部的
腐败,不久便以母病为由,告假回到安平。
清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和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都是泉州南安人,与郑芝龙同乡。他们向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献策:隆武兵马钱粮俱掌握在郑芝龙手中,若许以王爵,福建可不劳一矢而定。博洛乃命洪、黄修书入闽。郑芝龙接书,也不与鸿逵、成功商量,即决定投诚。
五月,洪承畴、黄熙胤接到郑芝龙复书,博洛乃挥师齐进,六月初一日
突破钱塘江防线,鲁王亡命海上。
浙江溃,全闽震动。郑芝龙诡称征讨,飞舟离开延平,并密谕守关诸将施天福等尽撤关兵。八月二十二日,清军未遇任何抵抗,从容由仙霞关进入福建,二十八日入汀州,杀隆武帝、后。
郑芝龙退保安平,楼船尚有五百余艘,军容甚盛。他以为无一矢加于清朝,必会得到清朝信赖,而两广素属部下,若招以自效,闽粤总制,依然可以南面而王。博洛致书,说:“两粤未平,今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芝龙大喜,遂进降表。成功劝道:“吾父总握重权,未可轻为转念。以儿细度,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恐一旦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又说:“夫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
②温睿临:《南江逸史》卷54,《郑芝龙传》。③《梨洲遗著汇刊·郑成功传》。①《南江逸史》卷54《郑芝龙传》。
离山则失其威,脱渊则顿时困杀。吾父当三思而行!”①芝龙不听,挑选五百名盔甲鲜明的勇士随从,即日前往福州面见博洛。博洛令府县接应,凡所过驿站,供奉威仪都很隆重。又差官过乌龙江递茶远接,命文武郊外相迎。芝龙满心欢喜,遂剃发。博洛连日大开筵宴,至第四日天明,突命芝龙拔营北上,“从行者五百人,皆拘置别营,不得相见”②。芝龙说:“吾子弟素非驯良,今拥兵海上,脱有不测,将奈何?”博洛说:“此无与尔事,亦非吾虑所及也。”③
山河破碎,父亲投降,使郑成功悲歌慷慨,毅然走上了揭旗创业的道路。他在泉州文庙孔子像前烧掉了儒巾蓝衫,会阁部路振飞、曾缨、万年英等,设高皇帝神位,誓师恢复,称“忠孝伯招讨大军罪臣朱成功”。时年二十三岁。
①《台湾外记》卷2。②《南疆逸史》卷54《郑芝龙传》。③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