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
- 乙编综述 >
- 第五章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第四节太平天国的失败
太平军占有苏浙,并不能弥补它在皖北战场和天京上游的损失,无法扭转军事上的不利局面。曾国藩取得统辖四省军务大权后,号令统一,筹饷较易。他自己坐镇安庆指挥,委其胞弟江苏布政使曾国荃率湘军主力由皖北沿长江东下,进攻天京;继派左宗棠率另一支湘军由江西进犯浙江。不久,左宗棠被清廷任命为浙江巡抚。他勾结英、法侵略者,镇压浙江的太平军。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1862年1月),李秀成兵分两路,由苏、杭出发,再次进攻上海。敌对势力在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公所”,策划防守方案和筹措饷械。在上海的英、法侵略军增至数千人,华尔的洋枪队改称“常胜军”,扩编至5000人。同治元年(1862)三月初,英、法、俄侵略军和华尔的“常胜军”联合清军,向沪西的王家寺、罗家港等太平军阵地进攻。由于太平军的几个阵地被迫相继放弃,上海得以解严。
三四月间,李鸿章率淮军从安庆乘轮船到达上海。咸丰二年(1852)春,他奉曾国藩之命,仿照湘军营制,在安徽编练成一支拥有6000余人的淮军,成为继湘军之后又一支重要军阀武装。李鸿章到达上海之日,清廷授他江苏巡抚。在官僚、豪绅、富商、买办的支持下,他与外国侵略者积极合作。
四月,李鸿章率淮军联合英法联军和华尔的“常胜军”攻陷青浦,随后进犯奉贤南桥镇。太平军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杀伤了不少侵略军,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A.Protet),但终因伤亡过多,南桥失守。李秀成率精锐万余人反击,在太仓大败敌军,乘胜克复嘉定。五月,太平军又在青浦大败敌军,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EdwardForrest),收复县城。太平军又一次进逼上海近郊,侵略军龟缩上海不敢出战。正当此时,曾国荃率湘军扎营雨花台附近,围攻天京甚急。李秀成在洪秀全的严催下,不得不率师回援,第三次进取上海功败垂成。
同治元年(1862)闰八月,太平军与湘军在雨花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李秀成、李世贤率军20余万,装备了相当数量的洋枪洋炮,向湘军发动猛烈攻势。曾国荃全军约3万人,凭借深沟高垒,坚守顽抗。太平军围攻44天,虽毙伤湘军约5000人,但未能攻破营垒。十月,李秀成撤兵。随后李秀成奉洪秀全命渡江进兵皖北,企图诱使围攻天京的湘军回援江北。但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却损兵十数万。这时,太平天国的处境已非常不利。
湘、淮军联合外国侵略军乘天京被围,加紧在江浙地区展开进攻。浙江方面,同治元年(1862),英法侵略军伙同清军攻陷宁波,随即成立了“中法混合军”(“常捷军”)和“中英混合军”(“常安军”、“定胜军”)。外国侵略者和清军结为同盟,向太平军进犯。太平军英勇抵抗,在慈溪击毙来援的“常胜军”统领华尔,同治二年在绍兴屡败敌军,先后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LeBrethondeCaligny)及其继任塔提夫。但这些局部战斗的胜利,不能扭转整个战场的被动局面,慈溪、绍兴等城先后失守。这时,衢州、严州、金华各府县也相继被左宗棠的湘军攻陷。此后,左宗棠湘军和“常捷军”全力进攻杭州。同治三年二月(1864年3月),杭州失守。太平军浙江据点全部瓦解。
在江苏,英法侵略军和英国军官戈登继任统领的“常胜军”,伙同李鸿章的淮军组成的联合武装,配备了优势的炮舰、轮船和洋枪、洋炮,以上海为基地,向西进犯。同治二年(1863)三月,中外联军攻陷太仓、昆山,七
月进逼苏州。慕王谭绍光率领太平军英勇抵抗。李鸿章因强攻损失重大,遂致书诱降。谭绍光坚决抵抗,誓不投降;而以纳王郜永宽为首的苏州其他守将密谋叛降。十月二十四日(12月4日),郜永宽等刺杀谭绍光,献城投降。过了两天,他们都被李鸿章杀死。苏州的失守,标志着太平天国苏南根据地已陷于绝境。同治三年四月,常州失守。太平军在苏南的根据地也陷于瓦解。天京形势更加危急。城外太平军的防御工事已被破坏殆尽,天京城被曾国荃的湘军四面围困,内无粮食,外无援兵。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但洪秀全对他严加斥责,说:“朕铁统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九日(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长子洪天贵福继位为幼天王。六月十六日(7月19日),湘军用火药轰塌天京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曾国荃的湘军攻入天京后,大肆抢劫烧杀。
李秀成突围,在天京城外被俘。他写了几万字的供词,曾国藩还是把他杀害。洪仁玕在江西被俘,坚贞不屈,从容就义。太平军余部在天京陷落后,仍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武装斗争。江南太平军余部于同治五年(1866)失败。江北太平军在遵王赖文光的率领下与捻军会合,增强了实力。同治四年,清廷以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为主力,对捻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捻军把僧格林沁主力引到山东菏泽县西北的高楼寨,利用有利地形设伏。僧格林沁督军紧追,陷入捻军的包围,伤亡惨重,他本人也被击毙。此后,清廷相继派曾国藩、李鸿章督师“剿捻”。捻军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于同治七年(1868)最后失败。
太平天国的失败,使清廷得以腾出手来,先后镇压了西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起义。陕甘地区从同治元年起,爆发了回民起义,斗争了十二年后,在同治十二年(1873)失败了。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反封建纲领;它坚持斗争14年,攻克600余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伟大斗争,推动了历史前进,激励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业绩和功勋,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不朽的一页。
①《李秀成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