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
- 丁编传记 >
- 第五十二章宋孝宗虞允文
第二节虞允文
采石之战
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①,历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绍兴二十八年,改任秘书丞,②《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68《读水心集》。①《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9。②《宋史》卷35《孝宗纪赞》。①杨万里《诚斋集》卷120《虞公(允文)神道碑》;《宋史》卷383《虞允文传》作绍兴二十三年,误。
开始到朝廷任职。不久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吏部员外郎、兼右司员外郎。绍兴三十年,以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借工部尚书衔任贺金正旦使,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军渡淮南犯,南宋首都临安一片慌乱,许多官员把家属送出京城,以便随时逃跑。在宰相陈康伯坚持抗战下,起用已病的老将刘锜担负起江淮前线的全面抗金重任。但淮西主帅王权刚进抵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听到金军渡淮,随即望风逃窜,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抵长江北岸。宋高宗为应付危急局势,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任参谋军事,洪迈与冯方任参议军事,临江督战。十月末,叶义问、虞允文等到达镇江,金帝完颜亮已到达长江北岸的西采石、杨林渡(今安徽和县东南)多日。十一月初,叶义问、虞允文到建康府,王权的部下已退到长江南岸的东采石,王权也已被罢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职,改调李显忠接任,但还未到任。叶义问派虞允文到东采石犒师,并前往芜湖催促李显忠赶快前来上任。但当虞允文到达东采石时,见逃到江南的王权部下将士,群龙无首,三五成群地散坐路边,骑兵已没有了马匹,士气十分低落。遥望长江北岸,金营遍野,“金主(完颜)亮登高台,张黄盖,被(服)金甲,据胡床而坐,(宋)诸将已为遁计”①。身任参谋军事的文官虞允文,立即召集原王权部下的将官,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奋起抗敌,遂即整顿队伍,并于长江南岸山间布阵,但水军虽有战船却不敢出击,虞允文立即命令当涂民兵登船,共准备同抗击金兵。金帝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军渡江,“一瞬间,七十余舟已达南岸,其登岸者与官军战”,将官时俊在虞允文的激励下,“手挥双长刀出阵奋击,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俘斩略尽”,金军败退,登船北逃,又被南宋民船攻击,纷纷落水,共杀死金兵4000多,俘500多②。次日,虞允文又派盛新率船队出击北岸的杨林渡口,大败金水军并烧毁金军渡江用的船只,完颜亮渡江南侵计划破灭,遂移师扬州,企图改由此渡江南犯。“采石之战”是南宋唯一的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新任建康都统制李显忠率部赶到东采石时,采石之战已经结束,虞允文随即率李显忠的部将李棒所统1.6万人及战船100艘,前往镇江与刘锜会兵抗金,由于镇江宋军严阵以待,完颜亮又下诏强迫金军限期渡江,金军将士鉴于采石渡江战败的教训,遂杀完颜亮后还军,归附新即位的金世宗。
经营川陕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虞允文升任兵部尚书、川陕宣抚使,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先后与京西制置使吴珙、荆南都统制李道会见于襄阳、四川宣抚使吴璘会见于河池,商讨攻金战略。他提出“以大军出关辅,因长安之粮以取河南,因河南之粮而会诸军以取汴,则兵力全而饷道省,至如两河,可传檄而定”的战略①,上奏高宗,又申报于皇子、建王赵玮(孝宗)。吴璘遂出兵陕西,收复西北三路的十六州大片地区。六月,孝宗即位,副相史浩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4,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丙子。②《虞公(允文)神道碑》。①《虞公(允文)神道碑》。
主张退守四川,虞允文前后凡上十五疏,力争不可弃陕西新复失地,但未被采纳。九月,虞允文因反对退兵而被罢为夔州知州。此时虞允文还上奏:“论德顺守战之利,不可轻弃”。“若朝廷必欲弃新复之地,……臣决不敢卖国为苟容之计”。而对于罢宣抚使职后,“尚付以夔之方面,感极涕零”②。但力主放弃新收复西北三路地区的副相史浩,已于隆兴元年(1163)正月升任右相兼枢密使,随即亲自代撰诏书给吴璘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已经患病的吴璘知道朝廷的意图,“已弃德顺,道为金人所邀,将士死者数万计”③。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当年四月孝宗发动北伐战争时,东线虽取得胜利,但川陕有利的态势已经尽失,吴璘军因受到重大损失,不但不能共同出兵北伐,甚至失去了在西线牵制金军的作用。当虞允文随后朝见宋孝宗时,再次上奏论及当前形势,并指陈放弃西北三路十六州地区的利害关系,宋孝宗才知道被右相史浩的弃地策略所误,史浩随即于五月中旬被罢相降任地方官。五月下旬,“符离之战”,宋军溃退。六月,虞允文自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再任兵部尚书并兼湖北、京西宣谕使;七月,改制置使,负责江汉防务。隆兴二年,左相汤思退以放弃宋军攻占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海(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泗(今盱眙西北)四州地以求和,虞允文虽极力反对弃地议和,但四州地终于被放弃。虞允文改任平江知府。同年十月,金为迫宋再放弃攻占的商州、秦州等地,再次渡淮南下,十一月,左相汤思退因而被罢相,不久死于贬途中。主战的虞允文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但和议已定。乾道元年(1165)二月,左相陈康伯罢相后,宰相空缺,只有参知政事钱端礼主政。同年三月,虞允文又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成为两副相之一。首参钱端礼一心想升宰相,他因接受李宏所送玉带为吏部侍郎章服所弹劾,并诬称玉带经虞允文转送,事虽辨明,章服亦被罢官谪居汀州(今福建长汀),但虞允文仍罢官授宫观,回四川家乡闲居①。
乾道三年二月,虞允文被重新启用,任知枢密院事。五月,四川宣抚使吴璘死;六月,以虞允文任知枢密院事兼四川宣抚使,接替吴璘镇守西疆。虞允文到任后,召集川蜀四路的转运使,“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②,整训军队,强者任战守,次者备辎重,裁减老弱者达1.7万多人,岁省军费900万,核实民兵得2.3万多人,并以官田安置归附南宋的金朝人(归正人)2万人,修缮营垒、兵器,选拔将校;又奏除历年州县所欠税赋343万贯,禁止提前征收两税、盐税、酒税,核减两税中的虚额。适遇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崇庆)等十四州发生饥荒,虞允文又免除当年租税,并开仓赈灾,数十万民众赖以渡荒,四川军政面目一新。
乾道五年(1169),虞允文被召回,升任枢密使。八月,又升为右相兼枢密使,举用胡铨、周必大、赵汝愚、晁公武、李焘、吕祖谦、辛弃疾等名士。乾道七年十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
②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336。③《宋史》卷383《虞允文传》,《宋史》卷33《孝宗纪》一。①《虞公(允文)神道碑》记载不确,此系参据《宋史·虞允文传、孝宗纪、宰辅表》撰写。②《宋史》卷34《孝宗纪》二。
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首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乾道八年二月,更改宰相官称,虞允文进为首任左丞相,仍兼任枢密使,后在用人问题上与宋孝宗意见相左,因而求辞相。但宋孝宗在抗金问题上,仍想依虞允文,曾对他说:“丙午(靖康元年,1126)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①九月,虞允文罢相,以少保、武安军节度使任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宋孝宗希望虞允文按照绍兴三十二年提出的进军陕西,挥师东入河南的计划,宋孝宗则督师北上,预定某日会师河南。虞允文则吸收当年任川陕宣抚使时,被迫从已攻占西北三路十四州退兵的教训,提出:“异时戒内外不相应。”孝宗回答说:“若西师出而朕迟回,即朕负卿;若朕已动而卿迟回,即卿负朕。”①宋孝宗亲自到正殿,赐酒赋诗送行,并让虞允文在殿门乘马,持节度使仪仗出京城的特殊礼遇。虞允文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怀着光复中原的信念,立即上道,于乾道九年初抵川,设幕府于汉中。首先,适当增加军人的俸禄,使能养家以提将士的士气;养马户免其赋役,以增加养马数量;又听取大将秦琪的意见,改变兵力分散的状况,以使军势首尾相应。选拔将校,赏罚分明,积极备战。宋孝宗则以急不可待的心情,期望早日发动对金战争。乾道九年九、十月间,两次向金提出受书礼仪平等的要求,都被拒绝。宋孝宗即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发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备,并向宋孝宗提出:“机不可为,但令机至勿失耳。植根本,国富强,待时而动可也,安敢趣师期为乱阶乎。”引起宋孝宗的不满,虞允文也知道宋孝宗的心情,为了不负厚望,更加积极备战,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不顾,终于因此得病②,于淳熙元年(1174)二月辞世,享年65岁,赠太傅,赐谥忠肃。
①《宋史》卷383《虞允文传》,《虞公(允文)神道碑》,《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0。①《宋史》卷383《虞允文传》。②《虞公(允文)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