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总序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堪称我国古代谋略学的双璧,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影响极其深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著作,深刻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交战的丰富经验,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而《三十六计》则堪称一部奇书,它既讲兵家韬略,又大讲诡道,三十六之数又与《易经》的原理暗合。
《孙子兵法》据说是由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三十六计》最早出处见之于春秋战国故事,此后历朝历代,对上述两书都有修订或记载。
《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的智慧,自其问世以来便被军事家们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它不仅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政治、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其开宗明义:用兵打仗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考察的,所以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孙子兵法》还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孙武在历史上第一次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指导规律,这是前无古人的,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精华。
《孙子兵法》第一次提出了威慑战略理论。孙武在《谋攻篇》中提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具体实施办法又有了详尽的论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概括起来就是综合运用政治、外交、经济、武力威慑等手段,制止战争的爆发,达到最终的政治目的。从其具体的运用手段来讲,主要有“伐谋”和“伐交”两种。
《孙子兵法》还反映了较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从《孙子兵法》十三篇不难看出,孙武在论述兵法的过程中,反映出不少朴素唯物主义原始辩证法思想。他在分析研究战争、判断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时,能够从一些客观条件入手,并较充分地估计到了战争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关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对于“道”和“天”的解释是朴素唯物论的。《孙子兵法》中的“道”,不是虚无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指“令民与上同意”等的客观实际。《孙子兵法》中的“天”,不是什么神物,而是“阴阳、寒暑、时制”等自然现象。
《孙子兵法》问世后,不仅在中国,就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与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兵学名著,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孙子兵法》的外传以日本为最早。据专家考证,最晚到公元6世纪初叶,《孙子兵法》可能已传入日本并为人所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一直影响着日本军事思想并成为日本军事思想的主体结构。《孙子兵法》18世纪传入欧洲,现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不少国家以它为军事院校必读书。孙武在海外被誉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超越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家名书”。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历代卓越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军事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战策;是对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理论概括和军事谋略提纲挈领式的汇集。《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是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三十六计》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它绝不仅仅具有军事上的意义和价值,其中的谋略智能,已经超出军事本身,不只局限在战争中使用,还广泛应用于社会、商场、人生等各个层面。
法国的拿破仑将《孙子兵法》作为必备的兵书随身携带阅读,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威廉大帝悔称不早知有《孙子兵法》而战败。《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社会影响已远远超出军事学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甚至普通大众的青睐。它既可用于商业竞争的决策和参谋,又能为个人处世出谋划策。
本书将这两部谋略学经典合二为一,在引用了可考据的原文的同时,为了消除阅读障碍,还特别加上注释、译文和按语。同时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在配以精彩的军事战例和历史故事的同时,本书还加入了政治、外交、经济、生活等相关的用计范例,使古籍焕发新生,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司马迁•《孙子传》
原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问:“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即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趋)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译文
孙子名武,齐国人。他以所著兵法求见于吴王阖闾。阖闾说:“您的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读,可以试着为我操演一番吗?”孙子说“可以。”阖闾问:“可用女人来操演吗?”孙子说:“可以。”
就这样孙子答应了吴王的要求,吴王从宫中选出美女,共计一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全部拿着戟。孙子对她们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口、左手、右手和后背吗?”宫女们说:“知道。”孙子说:“前方是按心口所向,左方是按左手所向,右方是按右手所向,后方是按后背所向。”宫女们说:“是。”孙子宣布了纪律要求,便摆好用来行刑的斧钺,随后又三番五次重复了多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宫女们却哄堂大笑起来。孙子说:“纪律不明,命令下达不清,这是将领的过错。”他又重复讲了纪律,然后又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宫女们还是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不明,命令下达不清,这是将领的过错;但既然已经再三申明了却还是没有执行,那就是下级士官的过错了。”说着就要将两队的队长斩首。吴王正从台上观看这场操练,见爱妃将要被斩,大惊失色,急忙派人下令说:“我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爱妃,吃饭也不香,请不要斩杀她们。”孙子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军在军中,对国君有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于是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了。
随后他又依次选用队列的第二名宫女担任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宫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于是孙子派人回报吴王说:“队伍已经训练得整整齐齐,大王可以试着考核她们,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会去执行。”吴王说:“将军结束训练回馆舍休息去吧,我不想接着往下看了。”孙子说:“大王只不过喜欢我书上的话,却不能在实际中运用它。”
由此阖闾知道孙子善于用兵,就任他为将。吴国在西面击破强楚,攻入楚都郢;北边又威慑了齐、晋;吴王在列国诸侯中名声大噪,这其中孙子功不可没。
这是第一篇第一篇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