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 - 残雪
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 - 残雪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残雪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2
(残雪作品典藏版)
ISBN 978-7-5404-7895-7
Ⅰ.①趋… Ⅱ.①残…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4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315479号
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
QUGUANG YUNDONG:HUISU TONGNIAN DE JINGSHEN TUJING
残雪 著
出 版 人:曾赛丰
责任编辑:陈小真
责任校对:彭进
装帧设计:弘毅麦田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一段508号 邮编:410014)
网址:www.hnwy.net
湖南省新华书店经销
长沙鸿和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2017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970mm×680mm 1/32
印张:15
字数:308 千字
印数:1-8,000
书号:ISBN 978-7-5404-7895-7
定价:58.00元
本社邮购电话:0731-85983015
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直接与本社出版科联系调换
序
无数的书写者都曾企图返回自己的童年。童年果真是能够返回的吗?人的记忆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哪怕你深信不疑,像描工笔画那样一五一十地将某个片断描下来,却只是一件赝品,一种误会。往往,人和童年的距离比人同那些古代兵马俑的距离近不了多少,那是永远不会在重重迷雾中现身的庐山,是一去不复返的“好的故事”。我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童年便是艺术的起源,理解、感受到了童年,也便等于是入了艺术之门。
大概是由于不知创造为何事,我们才将童年丢失得这么彻底的吧。西方人总是回顾,那是真正的回顾,所以他们的时间里充满了一条一条的暗道,他们在文学中返回,在绘画中返回,在各种学科当中返回,那是何等精彩的表演,多么自然的再现。同他们相比,我们敢说自己是有历史的吗?历史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由于从来不行动,我们的身后便只有永远不变的混沌虚无。我们错将陈词滥调当历史。
人的深层记忆同样是奇怪的东西,不是链,也不是线,如果你坚持十年如一日的开掘,它就呈现出对称的几何图案,以囊括一切的气势向下延伸。如果你滞留在表面呢,它又还原为高深莫测的一团,使得你简直要怀疑你看到过的那个图形是否还在。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的检验后,我才知道,它是伴随行动呈现的,只要停下来,通道便又重新堵死了,只有不间断的开掘才会使记忆变成美丽的、有结构的东西。所以又可以说,是人创造出深层记忆,或者说记忆只会在创造中复活。我这本书并不是那种纯粹的结构,要看那个结构得看我的小说。也许这是一本将我的小说通俗化、浅显化的书。我想,深处的东西同表面的东西总是有相连的线索的,我也许还可以将这类线索称之为“痕”。不断地努力从你起步的地方寻找,终归会找到那些“痕”。起先这些“痕”似是而非,它们依仗于你的凝视而变成时间,变成你的历史。童年的世界就是“痕”的世界。
我今年五十三岁,我之所以坐下来写自己的童年,倒不是因为自己有了多大的把握,而是隐隐约约地有些小感触,又不愿放过,所以就来做一次努力,一次尝试。我相信,一定有某种长长的暗道,通到儿时长久地逗留过的鸡笼子旁边。那只下蛋的黑母鸡,我曾无数次用食指伸进它的屁眼里去探那些蛋……
某种灵光在人的一生中只闪现一次,然后便泯灭在一片黑暗之中。如果人在一生中不再去寻找她,她就等于从来没有过。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些没有童年的人,几乎所有的人津津乐道的,都是那同一个老套,怎么也弄不出新意来,真有点“白活了”的味道。上天是公平的,她给予过了;我们的民族却是可悲的,她从来接受不了,也记不住。这老迈的民族,徒有作为自然人的儿童的特征,却从未生出过真正的童心。可我还是要尝试……
写于2006年12月
这是第一篇第一章 障碍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