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普贤菩萨心闻法门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南怀瑾 语译

[原文]: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语译]:普贤菩萨起立自述说:“我已经为过去无量数佛的法王子,一切十方世界的佛,教授他们的弟子修大乘菩萨道的根本时,都教他们修习普贤的行持。这种普贤的法门,乃由我而建立。(普贤菩萨,旧译又名普现。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切处显现的意义。普贤菩萨的修法,是代表大乘菩萨道的大行。有显教密教修法的异同。但都是根据《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为基础。密教修法,如金刚萨埵大法等,以咒语配合瑜伽观想作行持。显教修法,以身体力行为主。但一般修习念诵者,大多都是口里念过去,没有深思力行他的功用。为了发心修习大乘道的人,有合法的修持。现在融会显密修法的道理,述说他简单的规范。凡是真实发心修习大乘佛道的人,首先要熟读《普贤行愿品》。当念习纯熟以后,要深思他的意义与意境。然后把他所述说的十大行愿,构成一种意境上的境界。例如以第一行愿礼敬十方诸佛的法门来说:当你起身礼佛,或者在禅静中,起意礼敬十方诸佛的时候。自己忘记身心的感觉,在意境上,构成一个没有时间空间的广大无边的境界。意想十方诸佛都一一显现在面前。每位佛前,都有一意境上化身的我,在佛前恭敬礼拜。依次如启请、供养,一一都有我在前面,发声赞叹,或者念诵。每一行愿,都要构成一种意境上实际的境象。这样久而久之,意境形成妙有的实相。即有如普贤菩萨的宝相庄严,乘坐六牙白象,也宛然显现,如在目前。可以参看《法华经》上的记述。但是意境上一念收回,即如这些所有现象,也完全寂灭不生。身心都不执著,自然归于了无所有的寂灭性相之中。至于其中的真空妙有,缘起性空的至理,也就可以在这种修法上去体会印证了。)普贤菩萨又说:“我用这种心闻修法的结果,能够分别一切众生的所有知见与意念,纵使在无量数的远方世界以外,有一个众生,他的心里能够发心修习此法。我就在那时,乘六牙白象,分出百千个化身,到他的前面。即使他们业障深重,一时不能够见到我。我也为他们暗中摩顶,爱护他,辅助他,使他渐渐的有所成就。佛现在要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方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现在说出从前开始学佛,是用这心声闻法的方法,发明悟了澄澈的自性,并且能够发生妙用,可以自在地运用分别心,才是第一妙法。”(心声等于是说心理念波的交感作用,可与现在心灵交感来参考研究。)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附录二:诸佛菩萨的行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