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32)

  下载全书

睡前消息年度汉字:噩

大家好,2022年最后的时间,分享一下我对这一年的媒体工作思考。

2022年的大新闻基本上都经历过180度的反转,比如说国内的防疫政策,国际上的俄乌战争、中外互动的佩洛西进台湾,这几件事都曾经在短时间内打破了主流的预期,让很多人亲眼看着自己赞同的立场原地蒸发。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2022,我会选噩梦的噩字,上下左右都可以交换,每一部分也可以单独旋转。

毛主席鼓励基层经风雨,见世面,中国人多看几次新闻急转弯,思想也会变成熟。所以我们睡前消息编辑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观众保存新闻记忆。我们的公众号每天都要发新闻简报,年底也做了全年的合订本,接下来还有两期,欢迎各位慢慢看。

在做完全年的新闻合订本之后,我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2022年的新闻总是要急转弯?在研究了防疫政策变化过程之后,我发现:保守主义会培育最激进的变革。无论社会风气是不是保守,社会总是在运动,看起来稳定的结构,实际上都在积累压力,消耗不可再生的支撑。如果社会比较宽容开放,随时根据压力调整结构,或者允许局部地区尝试新模式,大多数的压力就能随时释放,至少也能够准备一些可行的转型方案,不至于进入新时代的时候手忙脚乱。但如果否认一切社会运动,无条件维护已经形成的惯例,压力就只能在现有的结构内部慢慢积累,最终达到极限全面爆发。

在压力总爆发之前,现有的社会觉悟还会想办法忽视压力,不断的消耗更多的资源维护现状。等到资源耗尽,社会也就没有力量去探索新模式了,会进入暂时的无政府状态,迫使所有人试错,试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牛顿定律告诉我们,运动本身无害,无论向哪个方向快速前进,本身都不会死人。但是,如果运动状态不得不发生突变,就必然会有一个强大的力来制造加速度,这个力是交通事故死人的终极原因。

社会问题也一样,保守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保守主义走不到底,最终会迫使社会付出激进变革的代价。所以,我希望在经历了2022年的多个急转弯之后,中国社会能够更尊重科学,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立场,调整立场,而不是先根据习惯性的思维设定一个立场,再让科学规律来打补丁。

无论转了多少180度弯,2022年已经是历史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不是清算2022年,而是带着经验去考虑2023年、2033年,找出那些可能制造急转弯的保守主义元素。

目前来看,中国最可能翻车的下一个弯道是人口的快速收缩。我出生的时候,中国只有10亿人口,如果中国未来的人口用几十年时间平缓地收缩到十亿七亿,不一定就会影响社会发展,但如果人口增长趋势出现急转弯,新生人口快速降到500万以下,那无论是未来的发展还是当下这一代人的退休金都会变成泡沫。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几乎可以肯定在1000万人以下,很有可能只有2016年的一半。无论是看统计数字,还是看我身边年轻人的选择,新生儿降到500万以下,很有可能就是十年之内的现实。2022年的经验告诉我,急速的社会变化,根源往往是某种僵化的结构。为了拯救中国的人口结构,我们必须要打破一部分现在的生活惯例了。

年终总结不宜太长,我长话短说,传统的家庭结构、婚育习惯和育儿方式就是导致人口暴跌的保守主义元素。如果我们不从个人生活中剥离生育和抚养任务,年轻人必然普遍放弃生育,指望别人的后代对社会去负责。在生育率打垮中国经济之前,在中国政府耗尽借贷空间之前,我们必须拿出一部分资源搞社会化抚养,尝试用公立机构代替家庭养育孩子,也从父母手里拿走大部分监护责任,避免个人缺陷对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

这些做法现在听起来离经叛道,违背伦理,但是2022年的经验说明,当下最顽固的保守派就是未来激进转型的导演。如果我们不希望中国社会用更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刺激生育,2023年我们就要对社会变革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想象力。

这是我从2022年的中国总结的想法。感谢各位观众一年的陪伴,我们2023年再见。

一月(532)

二月(546)

三月(558)

四月(571)

五月(584)

六月(暑假版)

七月

八月(623)

九月(646)

十月(650)

十一月(664)

十二月(677)


睡前消息531期:2022新闻合订本(上)一月(532)

2023年(532)|睡前消息文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