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迎合炒作,自树典型
下面这些很好玩的句子来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引言:
消息借助因特网,顷刻之间传遍全国,引起轰动:
——新华社向全球发了通稿;
——无数中学和小学的老师们,自发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刘亦婷的事迹;
——还有很多想冒尖、想留学的中学生把刘亦婷看作学习的榜样;
——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更是又激动又羡慕,无不渴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第二个、第三个刘亦婷……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3页)
上面这几个句子来自成都某报,内容充满了可疑之处。首先,刘亦婷考上哈佛这件事情,新华社有必要发通稿吗?中国学生每年被哈佛录取的有几十个之多,怎么没见过新华社发过什么通稿,怎么单单刘亦婷被哈佛录取就发通稿了呢?而且,一个中国学生被美国大学录取这芝麻绿豆大的事有必要惊动新华社去报道吗?我怀疑。
接下来更可疑的是这句话:“无数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们,自发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刘亦婷的事迹。”事迹这两个字我们并不陌生,一般是英雄模范人物才有这个资格。比如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雷锋,比如有“人民好卫士”之称的任长霞,比如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焦裕禄,比如战非典的英雄钟南山。刘亦婷算什么人物,她有什么资格跟这些英雄模范并称呢?她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值得如此大惊小怪?竟然惊动了人民教师去传播她的“事迹”?人民教师的愚昧和无知真的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我怀疑。
接下来的这句话更加让人匪夷所思了:“还有很多想冒尖、想留学的中学生把刘亦婷看作学习的榜样。”按照我们惯常的思维,榜样一般都是由权威部门认定,然后向大家推广。如今,刘亦婷怎么不声不响就成了榜样?而且这个榜样大有取代雷锋叔叔之势,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争相学习,要克隆出第二个、第三个刘亦婷……难道这些家长同志们也如一些人民教师一样愚昧无知?我怀疑。
对于这篇极其滑稽而可疑的报道,刘亦婷的家长不仅不加以澄清,反而如获至宝一样地放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引言中。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他们是在迎合炒作、自树典型。
有了报纸提供的炒作由头,接下来,刘亦婷的家长要考虑的事情是:究竟把刘亦婷树成什么典型呢?
稍有常识的人便不难想到,当然是树成素质教育的典型了,因为应试教育已经如过街老鼠了,他们把自己搞应试教育这一套拿出来谁会看啊?况且,素质教育在当时正是国人非常热衷讨论的话题,正是一个极佳的炒作点。
刘亦婷的家人当然也不会拒绝炒作带来的好处。据说,他们的书最初的名字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来有人给他们提建议说,这个标题不够响亮,还是打着哈佛的旗号够刺激,于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名就此诞生,然后,他们又觉得“素质教育”的话题正红火,又加上了“素质培养纪实”的副标题。
诚然,炒作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一营销手段用到教育上可能就得三思而后行。我们不要忘记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因为教育无小事,伦理无小事,如果不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件事,被误导的学生和家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