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历代辞赋鉴赏辞典 - 霍旭东 >
- 吴兆骞
秋雪赋
吴兆骞
吴生既窜旅于龙山之下¹ ,戚兮无悰² ,悄兮多暇。抱孤迹于寒郊,眷羁心于秋野³ 。于是青女已届⁴ ,素商未阑⁵ ,熊环西蛰⁶ ,雁厉南翰⁷ 。先冰溓而夜结⁸ ,玉露皓而朝 ⁹ 。尔乃眇懽绪¹⁰ ,怆忧端¹¹ ,倚拂庐以凄日¹² ,对服匿而流叹¹³ 。忆江皋之馀煖¹⁴ ,怨边候之早寒¹⁵ 。
俄而九关欲黯¹⁶ ,千里无色;鱼云断山¹⁷ ,雁沙鸣碛¹⁸ 。天漾漭以将低¹⁹ ,日晻暧而如没²⁰ 。瞀埃霭于遥空²¹ ,积风威于广隰;霰瞥屑而稍飞²² ,雪翻飏而遥集。匝穷阴之窈郁²³ ,起严气之氛氲²⁴ 。乍连山以转雾,忽萦空以凭云。始 娟以构霤²⁵ ,遂杂沓而横氛²⁶ 。混玉门兮并色²⁷ ,覆金河兮莫分²⁸ 。于是遥峰失紫²⁹ ,衰林掩黛³⁰ ,日冷金支³¹ ,云收罗带。杀虫响于阴崖³² ,冻波文于元濑³³ 。薄凉驾兮增寒³⁴ ,入迅商兮振籁³⁵ 。凄兮瑟瑟,奕兮霏霏³⁶ 。入帐凝华,娱鹤关之曙启³⁷ ;停林结蕊,疑鸾朔之春归³⁸ 。绵烟壑以含缟,合云海而通晖。迷征马之野牧,惨寒雕之夕飞。悲青桂之爽节³⁹ ,歌黄竹之哀辞⁴⁰ 。
既乃烛龙将暝⁴¹ ,城乌渐息⁴² ,山返樵歌,林归猎客。霾依夕而弥严⁴³ ,雰横天而转急⁴⁴ 。压土锉兮沉烟⁴⁵ ,洒毡墙兮缘隙。飞六出而未成⁴⁶ ,翻三袭而争积⁴⁷ 。助红树之秋声⁴⁸ ,韬绛河之夜色⁴⁹ 。望已断兮还连,谓将开兮忽及。未睨柱而玉残⁵⁰ ,似卷绡而珠泣⁵¹ 。冒莲衣兮坠红⁵² ,点芦花兮偕白。碛何远而非银,台何高而无璧。萧条兮墐户⁵³ ,烂漫兮凝阶。金笳塞而叶脆⁵⁴ ,铁衣照而鳞开⁵⁵ 。逐边风兮响萧瑟,鉴汉月兮光徘徊⁵⁶ 。叶乱声而竞下,雁孤影而遥来。眇平原之旷莽⁵⁷ ,惟积雪之崔嵬⁵⁸ 。
若乃氛昏半收,夜景遥廓⁵⁹ ,风敛天霄,云澄海堮⁶⁰ 。月抱晕以东垂⁶¹ ,河含星而西落⁶² 。荒鸡喔兮伺晨,霜禽嘹兮警漠⁶³ 。凛凄霭之凝严⁶⁴ ,镜澄晖之昭灼⁶⁵ 。山千叠兮少人民,野万里兮无城郭。气憭栗兮侵衣⁶⁶ ,色晃朗兮盈幙⁶⁷ 。樽琉璃而不懽,揽褐衾而怨薄。笛吐哀以独吹,泪承睫以双落。乡梦远兮空归,边心愤兮交作⁶⁸ 。候已昧于秋冬⁶⁹ ,心何分于苦乐?抚秋朔之如斯⁷⁰ ,知天施之未博⁷¹ 。
彼夫南国王孙之墅⁷² ,西京戚里之家⁷³ ,梧承檐以稍下⁷⁴ ,菊罗砌而初华⁷⁵ 。幕曾轩以楚组⁷⁶ ,代纤绤以吴纱⁷⁷ 。爱秋飙之送爽,怜秋夜之方赊⁷⁸ 。绮罗纷兮乐未已,箫鼓喧兮月欲斜。岂知江接乌龙⁷⁹ 、城遥元菟⁸⁰ ,飞雪嵯峨,曾冰回沍⁸¹ ,迁客之辛勤、塞垣之寒苦哉⁸² !
悲来如何?摧心自多。援笳揽调⁸³ ,为秋雪之歌。歌曰:
边风起兮朔雪飞,雁违塞兮度欲稀⁸⁴ 。关山远兮谁与归?心怀乡兮空自知!龙沙雪色秋如此⁸⁵ ,肠断高楼旧寄衣⁸⁶ 。
注 释
¹吴生:作者自指。窜旅:流放。作者自27岁被诬流放宁古塔,先后居住23年之久。
²悰:欢乐。
³眷:恋。羁心:羁旅之心。
⁴青女:传说中司霜雪的女神。届:至。
⁵素商:秋天。古代以商音(五音之一)配秋,故名。阑:尽。
⁶熊环西蛰:指熊四处寻找蛰伏之处。环:绕。
⁷雁厉南翰:雁群振翼南飞。厉:疾飞之貌。
⁸溓:指小的水流。
⁹ :甚多的样子。
¹⁰眇:微,少。懽:同“欢”。
¹¹怆:悲伤。
¹²拂庐:本为唐时吐蕃贵人所居大帐幕,此指自己的居处。
¹³服匿:古代盛酒酪的器具,小口,大腹,方底。
¹⁴江皋:江边低地。
¹⁵边候:边境的气候。
¹⁶九关:九门,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
¹⁷鱼云:龙。
¹⁸雁沙鸣碛:雁群在沙碛之处鸣叫。
¹⁹漾漭:形容盛多而动荡的样子。
²⁰晻暧:昏黑的样子。
²¹瞀:眩惑,视不明。埃霭:混有微尘的云气。
²²霰:小雪粒。瞥屑:偶尔,忽而。
²³穷阴:穷冬,冬季岁末之时。窈郁:幽深盛多的样子。
²⁴严气:峻烈严酷之气,指严寒之气。氛氲:云气远布而盛大的样子。
²⁵ 娟:迂回曲折的样子。构霤:交合连结屋霤。霤,屋檐。
²⁶横氛:云气充满的样子。
²⁷混:混一。
²⁸金河:指黑河,因泥沙发黄色,故称,在今内蒙古境内。
²⁹紫:山紫黑的颜色。
³⁰黛:指树木青绿的颜色。
³¹金支:金枝,金制的装饰品。
³²杀:灭。阴崖:山崖。
³³波文:同“波纹”。元濑:同“玄濑”。濑:湍水。
³⁴薄:迫。凉驾:指秋季。传说羲和御日,故言驾。
³⁵迅商:迅疾的秋风。籁:空穴中发出的声音。
³⁶奕:忧愁。霏霏:纷飞的样子。
³⁷鹤关:门。
³⁸鸾朔:不详。
³⁹青桂爽节:桂树应在冬季开花,而此地积雪如花,似桂树失误季节。
⁴⁰黄竹:古代逸诗,四言,三章,章七句。
⁴¹烛龙:神话传说中的神人名。
⁴²城乌:城头的乌鸦。
⁴³霾:阴霾,天空昏黑的状态。
⁴⁴雰:大雪盛之貌。横天:接天。
⁴⁵锉:折伤,锉败。
⁴⁶六出:雪花。
⁴⁷三袭:重重叠叠,形容雪下得大。袭:衣上加衣,引申为重叠。
⁴⁸红树:红叶。
⁴⁹韬:掩藏。绛河:银河。
⁵⁰睨柱:斜视梁柱。玉残:玉破。
⁵¹卷绡:古代传说故事:东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眼能泣珠。
⁵²冒:覆盖。莲衣:莲花。
⁵³墐户:用泥土堵塞门户。
⁵⁴金笳:胡笳,一种吹管乐器。
⁵⁵鳞开:比喻雪光映照铁衣光闪闪的样子。
⁵⁶鉴:照。汉月:月亮。
⁵⁷眇:同“渺”,辽远。旷莽:空阔无边。
⁵⁸崔嵬:高大盘结的样子,指雪深。
⁵⁹遥廓:辽阔。
⁶⁰海堮:海际。堮,边际。
⁶¹垂:低。
⁶²河:银河。
⁶³霜禽:秋天的禽鸟。漠:同“寞”,寂静无声。
⁶⁴凛:严冷可畏。凄霭:凄冷严寒的云气。
⁶⁵澄晖:光辉。昭灼:明亮的样子。
⁶⁶憭栗:寒冷。
⁶⁷晃朗:光明闪亮的样子。幙:同“幕”。
⁶⁸愤:悲愤。交作:一时俱起。交,俱。
⁶⁹候:物候。
⁷⁰秋朔:秋季的北方。
⁷¹天施:上天的赐予。博:遍。
⁷²南国:南方。
⁷³西京:指京城。与上文“南国”互文见义。戚里之家:指贵戚显宦之家。
⁷⁴承:接。稍下:稍有落叶。
⁷⁵罗砌:环绕阶砌。初华:刚刚开花。
⁷⁶曾轩:曾通“層”。層轩:重轩,高轩。轩,有窗槛的廊室。楚组:楚地产的宽丝带。
⁷⁷纤绤:细葛布。
⁷⁸怜:爱。赊:长。
⁷⁹乌龙:即黑龙江。
⁸⁰元菟:即“玄菟”,古郡名,辖地包括今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及朝鲜咸镜道。
⁸¹曾冰:同“層冰”。回沍:层层冻结。
⁸²塞垣:边城。
⁸³笳:管乐器名。
⁸⁴违塞:离开边塞。
⁸⁵龙沙:古代本指西部、西北部边塞及沙漠地区,后泛指边塞地区。
⁸⁶高楼旧寄衣:本指家中的妻子。此或泛指故乡亲友。
鉴 赏
《秋雪赋》是吴兆骞写于流放时期的抒情名赋。
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末而活动于清初,是清初的著名作家,诗、赋、骈文都写得很好。少年时即有才名,吴梅村曾称赞他与彭古晋、陈维崧为“江左三凤凰”。顺治十四年(1657)他26岁时参加江南乡试,发生了著名的“江南科场案”,他被诬考试中有舞弊行为,被流放到边远的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在此,他度过了漫长的23年,备极艰辛。后来,由于他的好友顾贞观向纳兰性德求情,他又上了《长白山赋》给康熙,才得以允准由宋德宜、徐乾学等人捐金赎归。归后,在纳兰家担任授读,不到三年即病死,年仅53岁。
长期的流放生活,使他对北国的山川风物有了很深切、很细致的体验。而他自己由于莫须有的罪名而被长期流放,遭遇的不幸、对故乡的思念,使他胸中蕴积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在这篇赋作中,他即通过对于北国秋雪的真切细致的描绘,抒发了一位才高名重而又备受磨难的士人的忧愤和思乡之情。胸中的牢落不平和悲凉之感充溢字里行间。
赋名“秋雪”,固然点明了所咏的主要对象,但作为生长在江苏的作家来说,秋雪是与故乡大不相同的物候变化。“忆江皋之馀煖,怨边候之早寒”,明显的气候不同,极易引起思乡的情绪。同时,在人生的道路上,作者未曾通显即遭不幸,正像过早到来的严寒,摧折了原应繁茂的生物一样,使作者内心体味到一种悲凉。因此,“秋雪”就不仅止于它表面的含义,它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思乡之情。作者正是把这种内心之感与秋雪的景色结合起来,加以精细的描写,在强烈对比中迸发出感人的力量,形成这篇赋的基本特色。
“赋者,铺也”,“赋体物而浏亮”。作为赋体文学,体物的细致鲜明是当具的特色。但本文并不是作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在细致真切的描述中融入了个人的感觉和体验,收到了体物达情两方面的效果。在对秋雪的描摹中,作者选择了三个不同时间、不同景色的特征,进行了有层次的描绘。开始是阴云密布,霰雪初飞的景色,详尽描写了由天低云暗到雪飞漫漫的过程。接着,作者描写暮色雪景。用形容、渲染、比喻以至直接描写,多方面刻画此时的雪景,细致而鲜明,形色兼具。接写第二天的早晨,这是一个雪过云收,寒气凝严的早晨。天寒人单,只有荒鸡、霜禽的啼声打破这死一般的静寂。作者在描写这些的同时,更强烈地抒写了自己心中痛苦的郁结。继之笔锋一转,以“南国王孙之墅,西京戚里之家”的生活情形,与塞垣迁客的处境加以对比。这些达官贵戚之家,此时此地,正享受着秋光的乐趣,秋色的娇姹。它与“飞雪嵯峨,曾冰回沍,迁客之辛勤,塞垣之寒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对照,补充了上文写景抒情的情韵,更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因之,作者以“悲来如何?摧心自多”作结,把那种摧肝裂肺、肠断泪枯之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统观整篇作品,它把强烈的抒情性与特定环境的描写结合在一起。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写景的灵魂,情由景生,景因情活。雪景雪色,曾在古人笔下放出各异的情彩。雪景雪色,严酷逼人,是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结果。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现。在这里,秋雪与人是合为一体了。因此全篇以情起,以情结,把感情气氛融入其中,使人处处感到作者思想情绪的跳跃,确实是抒情性极强的作品。而从语言表现上,作者不愧为骈文大家,句式整齐而不呆滞,语言高华而不浮泛。气势又开阔挺拔,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也增加了感人的力量。
(王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