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洞冥记 - (东汉)郭宪
郭宪,东汉初文吏、小说家。字子横,汝南郡治所在上蔡县 (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师事东海王仲子。王仲子受大司马王莽征召,他劝仲子弗行。王莽篡汉,召拜郎中,并赐衣服,他焚衣逃于东海。光武帝即位,求天下有道之士,他被征拜为博士。建武七年(31),代张堪为光禄勋。为人刚直,敢犯颜直谏。光武帝尝车驾西征隗嚣,他阻道谏,并当车拔佩刀断车靷;又因廷议边事,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疯,帝令两郎扶下,亦不拜。又传说他善方术,尝从驾南郊,忽向东北含酒三潠,诏问其故,对曰:“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后使者果报当日齐有火灾。后以病去官,卒于家。今本志怪小说《洞冥记》四卷,旧题为他所著。其书属地理博物志怪之书,描写汉武帝求仙故事,杂记各种逸闻方物,虽内容荒诞,但可曲折反映汉武帝时四方各国所贡奇珍异物。书中有关汉武帝及东方朔的传说,多为它书不载。但近人多认为此书是唐以前的伪托之作。其传见《后汉书·方术列传》。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东汉郭宪撰。疑是六朝人伪托,一说梁元帝萧绎作。4卷。《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汉武洞冥记》1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郭宪《洞冥记》4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作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4卷。《直斋书录解题》始入小说家类,4卷外,尚有《拾遗》1卷。现存本多为4卷本,收60条。记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内容荒诞无稽,以宣扬道教,方术为目的。但其字句妍华,后代文人乐于采摭征引。书中所记材料也有一定价值。有《汉魏从书》、《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
提要
《汉武洞冥记》四卷,旧本题後汉郭宪撰。宪字子横,汝南宋人。官至光禄勋。事迹具《後汉书·方术传》。是书《隋志》止一卷,《唐志》始作四卷,《文献通考》有《拾遗》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引宪自序,谓汉武明隽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於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故曰洞冥。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其《别录》又於御览中抄出。则四卷亦非全书,《别录》当即《拾遗》也。今宪序与《拾遗》俱已佚,惟存此四卷。核以诸书所引,皆相符合,盖犹旧本。考《范史》载,宪初以不臣王莽,至焚其所赐之衣,逃匿海滨。後以直谏忤光武帝,时有关东觥觥郭子横之语,盖亦刚正忠直之士。徒以噀酒救火一事,遂抑之方术之中,其事之有无,已不可定。至於此书所载,皆怪诞不根之谈,未必真出宪手。又词句缛艳,亦迥异东京,或六朝人依托为之。然所言影娥池事,唐上官仪用以入诗,时称博洽,後代文人词赋,引用尤多。盖以字句妍华,足供采摭,至今不废,良以是耳。若其中伏生受《尚书》於李克一条,悠谬支离,全乖事实。朱彝尊乃采以入《经义考》,则嗜博贪奇,有失别择,非著书之体例矣。
校點說明
《汉武帝別国洞冥記》四卷,又作《汉武洞冥記》、《洞冥記》,舊題後汉郭憲撰。郭憲,西汉末宋(今安徽太和縣北)人,字子橫。王莽篡位,拜憲郎中,憲不受,逃往東海之濱隱居。光武帝即位,應召拜博士,後迁光祿勛。憲好道術,嘗從帝南郊祭祀,憲忽面向東北含酒三潠,問其故,云齊国失火。後知齊国果於是日火灾。後代學者或有疑本書非汉人撰,當六朝人偽托,然亦未有確據,存疑可也。
據郭憲自序,“洞冥”當為洞達神仙幽冥之意。該書以汉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道教意味頗濃。所敘“別国”,主要指西域及今中亞西亞一帶国家。所貢方物,珍稀奇異,功效神奇,極富想像力。所敘奇聞,可了解這些地區和国家的民俗與傳說。
本書據郭憲自序,當為四卷。但某些史書經籍志及目錄學著作或有作一卷、五卷者。現存四卷本,主要有《顧氏文房小說》、《古今逸史》、《汉魏叢書》等本。今以《顧氏文房小說》本為底本,參酌其他諸本予以校勘。
序
憲家世述道書,推求先聖往賢之所撰集,不可穷尽,千室不能藏,萬乘不能載,犹有漏逸。或言浮誕,非政教所同,經文史官記事,故略而不取,盖偏国殊方,並不在錄。愚謂古曩餘事,不可得而棄。況汉武帝,明俊特異之主,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冥迹之奧,昭然顯著。今籍舊史之所不載者,聊以聞見,撰《洞冥記》四卷,成一家之書,庶明博君子該而異焉。武帝以欲穷神仙之事,故絕域遐方,貢其珍異奇物,及道術之人,故於汉世盛於群主也。故編次之云尔。
这是第一篇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