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毛 滂
松窗午梦初觉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毛滂《东堂词》, 《四库提要》称其“情韵特胜”。此首写松窗午梦初觉时感受,融情入景,清泚闲雅,迷离惝怳,颇饶情韵。
“松窗午梦”,从题意与全词的意境来看,是写夏日。烈日炎炎,词人高卧松阴之下,凉意满窗,词情盈怀,因而写下这首小词。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潇洒”一词,原为清丽、明爽意,如孟浩然《宴鲍二宅》诗:“是时方正夏,风物自萧洒。”然此词所云“潇洒”,似乎让人感到在微风吹动之下,耸立半空的松树发出萧骚的韵律。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屏山,即屏风。“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罩,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像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像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可见词笔之工炼与准确。白居易在忠州所作《东楼竹》诗云:“萧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词的情事、意境皆似之,而造语宛转含蓄,又胜于诗。
过片由窗外景、窗内景逐步写到词人本身。词人午梦方醒,可是在松阴笼罩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在梦境之中。“枕畔风摇绿户”,不是写眼见,也不是写耳闻,而是写词人的感受。他本来在枕上瞑目而睡,可是窗外风摇绿阴,把他唤醒了;但唤醒以后,又“不教梦去”,梦境仍留,写足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尾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同上阕相比,前者是实写,故语语如在目前;此处为虚写,故句句轻悠缥缈。词人在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在,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一句话,清幽极了!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令人觉此松窗之下,真境是梦,梦境似真,其所以“不教梦去”,并非无故。
宋人周煇评毛滂《惜分飞》一词云:“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少游也!”毛滂受秦少游影响,不仅在情词方面,这类描写日常生活情趣的小词,也似受到少游的启迪。《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载少游《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一首,在章法、意境、格调上,颇为相似。然少游写得较凝练,着重在一“静”字,此词写得较清泚,着重在一“凉”字。二者可谓异曲而同工。
(徐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