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韦 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词的上阕写春日雨霁之后的景象。一场春雨之后,到处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词人不写其他景物,独独抓住最典型的几点:一是一溪春水,二是溪边新柳,三是双双白鸥,四是晴和的天气。好比画家在素绢上作画,先是大笔濡染,涂上几笔,然后再加勾勒,便成一幅绝妙的春日雨霁图。整个上阕也有三个特点:一是善于着色,如给溪水画上绿色,给鸥鸟画上白色(“双羽玉”语本杜甫《鸥》诗“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羽如玉,正所以喻白色也),这是明写。至于柳树、晴天,毫无疑问那是嫩黄和蓝色的了,这是暗示。二是环环紧扣,宛转相生。由于刚刚下的春雨,所以溪水的颜色是“新绿”;由于雨水下得很足,所以用“一溪”二字以示水满;由于春水满溪,因而引来双双白鸥。天气晴和,白鸥来了,自然就在日光下对浴。三是巧妙地运用动词,如“染就”一词,不仅突出了春雨的功能,也强化了“新绿”给予人们的印象。以“飞来”、“弄晴”、“对浴”等词形容鸥鸟,使画面显得鲜灵活泼,富于动态美,这又是绢上的画所不及的了。杨慎说“景真如画”(《忏花盦本草堂诗余》卷一),沈际飞说“双羽有情”(《草堂诗余正集》卷一),可以说抓住了此词上阕的主要特色。
如果说上阕着重写景,下阕则转入抒情。这不是以词人自己作为抒情的主人公,而是写一位闺阁佳人在对景抒怀。在韦庄那个时代,词是供花间酒边演唱的歌曲,而演唱者都是女性。因此词的内容必须切合歌伶的身份,以写春愁闺怨为主。此词下阕即写一闺中女子盼望远出的丈夫。她所住的地方是一座高楼,春雨潺潺,不知下了多久;翠帘低垂,也不知闷了多久。此刻雨霁天晴,她赶快卷起珠帘,倚阑远望。“翠帘高轴”四字,紧承上阕欢快的意脉,给人以轩敞开豁之感。“轴”字本为名词,此处作动词,应理解为“卷”的完成。就是说翠帘已经高高地卷在轴上了。着此一字,境界全然不同,可见词人用字之精审与准确。此句与下“倚遍阑干几曲”句,暗用南朝乐府《西洲曲》诗意,原词云:“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杆头。阑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十二曲,系虚指,亦“几曲”之意。此处形容女子从阑干这一曲,倚到那一曲,一曲一曲都倚遍了,仍不见征人的踪影。可见盼望之殷切,心情之不定。其中“倚遍”二字,实为传神之笔。结尾二句,工致精警,景中寓情,余味无穷。“云淡水平烟树簇”,苍茫渺远,皆倚楼人眼中景象。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句,写作者驿楼所见,与此颇相似。此时佳人妆楼颙望,唯见天空有轻云一抹,地面上湖水平堤,而丛丛树木,笼罩着层层烟霭。这都是春日雨霁后的景象,正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亦用以衬托愁情,它的言外之意是说:女子所盼望的行人依然未见。于是迸出最后一句:“寸心千里目。”沈际飞评此末句云:“《鱼游春水》词:‘云山万重,寸心千里’亦自妙。此以上文布景,找一‘目’字,意思完全,韵脚警策。”(《草堂诗余正集》)所谓“上文布景”,是指“云淡”一句,也就是说这一句为“寸心千里目”作了铺垫。然比之无名氏的《鱼游春水》词(见《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在“寸心千里”下加一“目”字,更显得精彩动人。也就是说女子的望眼不仅穿透了云淡水平烟树等景物,而且与她的心一起,飞驰到千里之外。这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写法。
(徐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