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孙光宪的词作,《花间集》和《尊前集》存录凡八十四首,是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者。他写了十九首《浣溪沙》,这首是其中较好的抒情词。
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荆南做官时所写,描绘的是我国长江两岸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
首句是写主人公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蓼花盛开,清风徐徐,传来阵阵橘柚扑鼻的芳馨。在这蓼花争妍、橘柚成熟的季节,与亲人团聚,品尝蜜橘甜柚,该是多么美好!然而,此时此刻,亲人却突然离别而去,这实在令人感到惋惜。令人喜悦的景象,只写一句,在刹那之间,便转入抒发惜别之情,这种构思,恰到好处。否则,过多地描写喜悦景色,便会冲淡惜别之情,改变词作的基调。
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之间由喜悦变为忧愁的神态。第三句在构思上,紧承第二句。在写景上,与第二句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画图。第二句描写的是高远清廓的“楚天”。第三句描写客人乘坐小船,孤身只影,在烟水迷漫的江流中飘荡。天上地面,景色凄清一片。江边船上,感情密切相连。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的确道出了天下有情人共同的心理。仅看“片帆烟际”四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配上“闪孤光”三字,就突然改变了词句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孤寂凄凉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洋溢着对友人深厚的惜别情谊,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孙词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词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递增法,层层深化,愈转愈深。过片两句惜别留恋之情达到高潮。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确是风流千古的名词。这两句采用象征手法,以“目送征鸿”远去,象征依依不舍地送别亲人;以“思随流水”,象征心跟着亲人远去。艺术表现上相当成功。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远去的人啊,翌年红兰盛开、江水碧波如染时,您当思念这美丽的地方而重来会晤。遥与“蓼岸风多橘柚香”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笔触又饱含深情。整首词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佳作。
(陆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