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蕊香
张 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政治上因受苏轼的牵连,累遭贬谪。但在词的风格上却无东坡词的豪放气势,现在流传极少的几首词中,倒和柳永、秦观的词风相近,这首《秋蕊香》就可作为代表。
据说张耒在许州作官时,曾爱上一个名叫刘淑奴的歌伎,他卸任离开许州以后,为思念刘淑奴写过两首歌词,《秋蕊香》便是其中的一首,用代言体手法,写对方相思的浓挚深情。
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头两句先写从疏帘缝隙间穿透进来的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以动衬静,表现出室内居人的孤寂心情。这因风飘动的香烟,难道不正是多情姑娘的心灵游丝在特定环境中冉冉飘浮的象征吗?是什么牵动了她心灵的游丝呢?只看她搴帘外出的行动和感受便知道了。“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两句,透露出了姑娘内心的隐秘。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教人怎不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回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皓月流辉的深夜。“月华如昼”,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相聚,两人浓情密意,喁喁低语,何等欢爱;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欲语谁诉?怎不教人深深惆怅!这一切,人物本身并未自我表白,而是借“金兽飘香”, “朱栏倚遍”, “月华如昼”几幅景物画面暗示出来,让人看到这位多情少女的重重心事,是那么历历如绘,纤毫毕现。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写法正是如此。
下片写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是以景衬情。下片的内容构思是由上片“月华如昼”一句生发开来的。因为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发现自己独立的孤影显得分外消瘦,从而追索这令人消瘦的原因,原来是“别离滋味浓于酒”。“浓于酒”三字取譬甚妙。一是说酒味浓,能使人醺然迷醉,而“别离滋味”给人的刺激之深又过于酒;还有一层意思,是这种“别离滋味”连酒也消除不了的。既然如此,长期的精神负担,教人哪得不消瘦!“著人瘦”一个“著”字,用得很俏,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它既揭示了现象,又隐含着致瘦的原因。这两句承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之意,又确是词的语言。由此逼出煞尾两句。银色的月光照见了她的伶俜瘦影,同时又现出东家墙头的重重烟柳,两者映衬对比,不觉感从中来,发出如怨如慕的叹息:“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的柳树,到春天翠色依然,而自己的情怀则不似旧时了。拿有情的人和无情的柳相比,看似无理,却表现出她的痴情,传达出她的心曲,这要比直接表述深情感人得多。
(郑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