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王 磵
梦中作
林樾人家急暮砧,夕阳人影入江深。倚阑疏快北风襟。
雨自北山明处黑,云随白鸟去边阴。几多秋思乱乡心。
思乡念远是诗词的传统题材。古人因种种原因而远离乡土,羁旅生活的不如意事,常常勾起游子浓重的乡愁,加上诗人词家才情际遇各不相同,故传统思乡诗词不仅数量极多,而且往往显示出殊光异彩。金词人王磵的这首《浣溪沙》,就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思乡词。
词人托言于梦,将寻常景物展现于羁旅之人目下,使自然界物换星移、风流云走的景象无不染上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从而委曲地表达逆旅中的孤寂苦闷和急切思归心情。词中没有过多的铺陈和渲染,几乎全用白描手法,着眼于眼前的景物,这些景物又都是生活中习见的,因而也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请看:在一片浓郁的树阴下,依稀几幢田家村舍,炊烟在暮霭中袅袅升起。绕着村落缓缓流过的江畔,是谁又抡起了木槌?那阵阵急切的捣衣声,是闺中少妇思念远游丈夫的脉脉愁绪,还是白发老妪盼望离乡游子的拳拳深情?夕阳把最后一道金辉洒向江面,粼粼波光中,只留下隐约晃动的人影……这便是开首两句勾勒的图景。这里不仅有树林,有村舍,有流水,有落日,更有替远游亲人殷勤捣衣的村妇。淡淡两笔,已勾描出一幅撩动乡愁的水墨画。“倚阑疏快北风襟”一句,转写沉湎于眼前景色的词人自身。这里,词人并不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只是客观地描绘一个斜靠着栏杆,任凭北风掀动衣襟而入神伫望的人。然而,默默无语的主人公一经融入这特殊的画图之中,就使人深深地感到,此刻悄然凝神的词人,心头正牵动着一缕绵绵的乡愁。那声声入耳的暮砧,不正是家乡亲人的殷切思念?他们一定也在为远行之人准备冬衣了吧,而异乡游子只能在梦中遥想而已……下片进一步状写撩动乡愁的景物,表达独处他乡的孤寂思归心境。远山中忽而过来一阵秋雨,夕阳渐收起余晖,遥望中明亮的天际变成一片暗黑,乱云随着归鸟的羽翼似乎也在寻找自己的“巢”。雨来了,夜来了,人们归家了,鸟儿也纷纷入巢,一切又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安享团聚的温暖与欢乐,只有楼头游子,风雨中空念着家园……全词至此,虽无一字言乡情愁绪,然眼前景象的层层铺写,却似乎处处寓含着倦游不归的词人思乡怀土的耿耿情怀。于是,以“几多秋思乱乡心”一句作结,便显得极为自然、贴切。一方面,它可看作是全篇景物描写的总结和意境的深化,犹如一根主线,一下子把前面所有的景物紧紧地收束到它的周围,全词的主旨因之而顿然明晰若揭。另一方面,由眼前景拨动的心中情,又反过来增添了眼前景感人的力度,使充溢全篇的浓郁乡愁,染上一层无可言传的怅惘韵味。
这首词记梦中所见,景物的描写,既有亲切可感的一面,又有变幻迷离的一面。词人寄寓其中的深挚细腻的思乡情怀,因托言于梦境而显得更为亲切动人。乍看,似乎全篇写景;细味,却句句关情。清李渔《窥词管见》“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正是指的此类词。从内容上说,这首词看似“不关情意”的景语,或许还寄寓着失意文人倦于宦游的孤寂感吧?从写作上说,这首词淡雅而有韵味,通篇自然流畅,明白如画,只是抓住几个寻常小景,从容描写。这些看似寻常的小景中,却自然流出了郁结不解的情怀,显示出亲切动人的美学魅力。
(李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