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画

  下载全书

[秦楼月 ] 即《忆秦娥》。

[桂枝香 ] 又名《疏帘淡月》。双调一百零一字,仄韵。王安石《金陵怀古》一首,较为有名。

[桃源忆故人 ] 又名《虞美人影》等。双调四十八字,仄韵。

[鬲溪梅令 ] “鬲”通“隔”。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壶中天 ] 即《念奴娇》。

[荷叶杯 ]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双调五十字,皆平韵仄韵互用。

[莺啼序 ] 又名《丰乐楼》。是字数最多的词调。分四段,二百四十字,仄韵。

[破阵子 ] 唐教坊曲名,本为大曲《破阵乐》中的一遍,后用为词牌。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捣练子 ] 以咏捣练而得名。又名《杵声齐》《深院月》等。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三十八字,皆平韵。

[剔银灯 ] 双调七十五字或七十八字,仄韵。

[倾杯 ] 即《倾杯乐》。

[倾杯乐 ] 唐教坊曲名,本为隋旧曲,后用为词牌。亦名《倾杯》《古倾杯》。唐玄宗时曾配合于马舞。唐宣宗又另制《新倾杯乐》,则已非旧曲。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收此调二首,一百零九字与一百十字,仄韵。宋柳永《乐章集》载八首,双调,有七种不同句法,五种不同宫调,自一百零四字至一百十六字,仄韵。

[倦寻芳慢 ] 或无“慢”字。双调九十六字或九十七字,仄韵。

[留春令 ] 双调五十字,仄韵。另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体,句法略异。

[高阳台 ] 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平韵。

[离亭宴 ] 此调始于北宋张先,因词中有“随处是离亭别宴”句而得名。又名《离亭燕》。张词双调七十七字,仄韵。另有七十二字体,宋人多依之。

[唐多令 ] 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等。双调六十字,平韵。

[烛影摇红 ] 或谓北宋王诜《忆故人》词中有“烛影摇红”句,周邦彦将诜词略改字句,又前加一叠,另成一曲,即以名之。双调九十六字,仄韵。

[凌歊 ] 即《金人捧露盘》(《铜人捧露盘引》)。贺铸登凌歊台作此词,改此调名。

[凄凉犯 ] 一作《凄凉调》,又名《瑞鹤仙影》。姜夔自制曲。自序谓居合肥时,秋风夕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荒烟野草,不胜凄黯,因琴曲有《凄凉调》,乃借以为名。《花庵词选》注:“仙吕调犯商调。”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酒泉子 ]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平韵为主,间入仄韵。有二体:一见于敦煌曲子词,双调四十九字。北宋潘阆有忆西湖风景之作,故又名《忆余杭》。一多见于《花间集》,自四十字至四十五字,句法用韵大同小异。

[海棠春 ] 又名《海棠花》《海棠春令》。双调四十八字,仄韵。

[浣溪沙 ]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又宋周邦彦曾作《浣溪沙慢》,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浪淘沙 ]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等。原为小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亦即七言绝句。唐刘禹锡、白居易所作,皆专咏调名本意。禹锡词九首为正格,居易六首为拗体。南唐李煜始作《浪淘沙令》,盖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双调五十四字,平韵。宋人也有于前段或前后段起句增减一二字的,也有稍变音节而用仄韵的。另有《浪淘沙慢》,一百三十三字,入声韵。

[浪淘沙慢 ] 宋人演《浪淘沙》旧曲为慢调,一百三十三字,入声韵。

[粉蝶儿 ] 因北宋毛滂词中有“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句,故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另有《粉蝶儿慢》,双调九十八字,仄韵。

[宴清都 ] 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因程垓词有“那更春好花好酒好人好”之句,又名《四代好》。

[调笑令 ] 出于唐人酒筵小曲。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叠,如韦应物“胡马,胡马”一首;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用于北宋“转踏”中。


九画十一画

十画|词牌简介|附录|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