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一张椅
玲君
公园里某角落的一个椅,
昏晦的路灯,
凄然的照他这久
不动,孤伫的。
褪了色泽的椅背痉挛着,
冻得振齿的抖;
枯枝积霜压下来的重寒
也在讪笑着世态的炎凉吗?
清冷洒上了这一条路,也没有
一丝动静,夜是深得使人颤栗了,
他还在等待着什么呢,这样羞涩
却始终默着,像忘掉了啜泣的身世似的。
忆想着过去夏季的繁荣吗,
幽会如秋日的黄叶落下去被践踏了。
新嫁娘所矜夸的蜜月呢的萧索地
也生长成深古铜锈的涂污。
寂寞的公园,寂寞的椅,
却这样缺少寂寞的人的来访啊!
路灯的昏晦的眼睛,衰颓
照着椅,是空了位的椅呢。
无语,孤独地,椅子竟忘记了瞌睡
斜在地上的影子望着天,描画着阴霾的天
啊,清寒的冬月的周围,
已雾烟的蒙上了一层晕了。
选自《现代》1934年第5卷第1期
很有意思,在空空荡荡的公园里,在“某角落的一个椅”的边上,明明有着诗人的身影在。诗人是在以自己的心境观照椅子,在这种“移情作用”下,在心凝神释、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诗人与椅子融为了一体。椅子的状态深深触动了诗人,而诗人的心象图景也装饰了椅子,最后,呈现在诗里的椅子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的镜像。当然,扩大开来讲,诗人是用公园里的一张椅的状态来隐喻自己(包括都市人)寂寞的生存状态。
诗人首先营造了一个寂寞的椅子的寂寞环境。这是某公园里一个初冬的晚上,“清寒的冬月的周围,/已雾烟的蒙上了一层晕了”,“清冷洒上了”椅子跟前的“这一条路”,椅子四周的枯枝驮着积霜,透着重重的寒意,边上的一盏“昏晦的路灯”,凄然地照着“空了位的椅”,“斜在地上的影子望着天,描画着阴霾的天”。公园是都市的缩影,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现代都市表面繁华背后的空虚、寂寥的精神状态。
椅子既然是诗人和都市人的象征,它自然就具有诗人和都市人的一些基本的精神特质。异化了的现代都市文明难以遮蔽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所造成的人的孤独感。诗人透过椅子的形态特征所具有的暗示性,用拟人的方法附加了都市人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的精神特性。例如,在“枯枝积霜压下来的重寒/也在讪笑着世态的炎凉吗?”这样的句子中,诗人巧妙地用自然环境的重寒置换现实环境的世态炎凉。诗人深刻理解寂寞情绪虽然多以“静”的情态为表现形式,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因此在艺术处理上,诗人除了表现椅子的“不动,孤伫”的形态特征之外,还通过化静为动的方法,进一步在“关系”中,在动态的情景中烘托、渲染椅子的寂寞。例如,诗人在第四节设计了一个对比强烈的戏剧化情景:在“过去夏季的繁荣”时节,在万紫千红之中,一对对恋人在这张椅子上“幽会”,也有可能椅子把某个坐客想象成了与自己幽会的恋人(倘若是后者,那该多有趣)。如今,“幽会如秋日的黄叶落下去被践踏了”,独留下椅子孑然孤身。而在“路灯的昏晦的眼睛,衰颓/照着椅,是空了位的椅呢”这个句子中,用路灯的眼睛来观照椅子的孤独。在“寂寞的公园,寂寞的椅,/却这样缺少寂寞的人的来访啊!”这个句子中,诗人又想象一个缺少寂寞的人来访的戏剧化情景,连寂寞的人都不来造访的椅子,该是怎样一种寂寞的境况啊!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都市文明的发展也伴随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这首诗把这种现象浓缩在“公园里的一张椅”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与关系中,立意深远,意象独特,艺术概括力极强。
(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