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逸周书•大开武》中所载梦境是商国生葛,但《太平御览》卷三九七引《周 书》则是“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此事应载于《逸周书•程寤》篇,但传 世本只存篇名,正文缺。参见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62、1141页;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壹)》,中西书局,2010年,第135页。
2《逸周书•宝典解》:“九德:一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 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 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五中正,是谓权断,补损知选;六恭逊,是 谓容德,以法从权,安上无慝;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顺嘏;八 温直,是谓明德,喜怒不隙,主人乃服;九兼符,是谓明刑,惠而能忍,尊 天大经。九德广备,次世有声。”
3 这篇《泰誓》在后世有争议,它可能经过魏晋时人的改造,不过,诸如纣王“到 剔孕妇”和“斫朝涉之胫”的记载,在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也有。
4《尚书•泰誓》孔颖达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5 本书武王伐纣的时间表主要参考罗琨《商代战争与军制》,第334-358页。
6《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牧野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南郊。但是,《括地志》
此论的前提是认为殷商都城在朝歌,故其关于牧野的说法自然也不可信。
《帝王世纪•山海经♦逸周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4页。在更 晚的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当罗马执政官(统帅)带领军队出征时,执政官的 卫队并非来自罗马的士兵,而是由各同盟城邦的青年显贵组成,这显然是为 了强调罗马和同盟城邦的紧密关系。周武王此举可能和罗马人有相同用意。 《史记•周本纪》。但殷墟甲骨文记载的商代用兵至多一万人,故七十万明显 与实际不符。
参见《逸周书•武寤解》。此篇是四言诗,内容都是描写牧野之战征服商朝 的经过,但题目“武寤解”与内容无关,可能是传抄错乱所致。“武寤”的 意思是武王惊梦,这种内容在《逸周书》中出现过多次,故而容易导致抄写 人发生错乱。
在盔甲戎装时,跪拜可能是单膝跪,然后摘头盔低首致敬,而非以头叩地。 传世的《尚书》中那篇著名的《洪范》也是武王和箕子的对话,但内容富有 学理性,和当时紧张的军政局势完全无关。
《逸周书•克殷解》和《史记•周本纪》均有记载这次武王向诸神汇报的仪式, 而《史记》很可能取材于《逸周书》。
以上详见《史记•周本纪》。
以上详见《逸周书•商誓解》。
《逸周书•世俘解》,这段文字中有些错字,如“猫二”可能是“豹二”。
在《逸周书•世俘解》中,人祭内容被分为了两处,而且可能存在错简。学 者对此有过多种解释,如存在商历和周历的区别,以及中间可能有闰月等。 关于这些祭祀举行的地点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在关中的周原,但也有人认 为当时时间不足以返回周原。可参见杨宽《西周史》,第106页;黄怀信等《逸 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第421-443页。本书采用祭祀在殷地举行的观点, 且根据祭祀日干支相连的特点,将祭祀日程复原为连续六天。
即消灭尽可能多的商人,但文本记载不可能如此露骨。
可能会被历代商王压制、欺辱。
以上详见《逸周书•度邑解》。
“元二 表示嫡传的继承人之意。
以上详见《尚书•金滕》。亦可参见《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最 早文本出自《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在传世《尚书》目录中依文内“金 朦之匮” 一句,简称为《金滕》。
《真诰》卷十五注引《竹书纪年》:“(武王)年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