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内容留存率”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效能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均可以外包,但唯有“学习”是不能外包的。学习纯粹是你自己的任务,没人能替你操刀。学习也是我们立足于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一项底层能力。只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也有机会成为世界首富。但如果你的学习效能很低,就是给你亿万的财富,也只能坐吃山空。

想提高学习的效能,就要提升自己学习的“内容留存率”。只有当学习的“内容留存率”达到90%以上,才能算是真正的高质量的学习。费曼认为,在回顾和反思的环节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我们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上去。

什么是“内容留存率”?首先,是我们记住知识的比例,也就是能把多少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长时记忆;其次,是能真正理解到的知识的比例,即能实质地掌握多少内容;最后,是这个比例不低于90%才可称得上高效能的学习。

比如读一本书,我们的大脑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什么?一定是先找个舒服的地方,比如靠在软软的沙发上,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然后由着性子挑感兴趣的内容。至于能记住多少,大脑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它重点关注的是阅读体验。大脑在学习这方面始终是一个追求安逸的偷懒分子。

我记得几年前自己想了解科普方面的知识时,买了很多书,抽出时间专门阅读,就是以这种缺乏自律的形式完成了整个学习的过程。有时碰到了很有吸引力的内容,大脑便能清晰地记下它们;但如果全篇的内容都很枯燥,读完没多久我就失去印象了。到需要我讲述给别人听时,我发现自己想不起来多少东西,学过的内容能记住的很少。

我们有超过90%的学习都是这种既耗费时光又成果乏善可陈的行为。与此同时,今天的时代又飞速进化,旧的知识正不断地被新的技术覆盖和吞噬,经济和就业环境恶化,人们迫切需要从新知识中获取新的竞争力,便一定产生愈发强烈的“学习焦虑”。越焦虑,学习就越容易四处撒网,分散精力,每一类知识都浅尝辄止,学不精,也记不多,效能越来越差。

学习焦虑与知识的悖论——焦虑让人紧张,却不能解决问题。当你对学习的焦虑感上升时,你吸收知识的效率就会下降。即,你越想学好,结果就越学不好。

学习最重要的是保证效能——无论对学习付出了多么海量的时间,投入了多么巨大的资源,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效能。即,投入的时间和资源的产出比。要看你记住了多少知识,理解了多少内容,并且把它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融会贯通。

遗憾的是,根据我与国内一线城市的十几家教育机构联合做的调查研究发现,人们美好的愿望总是与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这个规律应验于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想得很好,规划得也不错,真做起来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学习也是如此。尽管随着互联网和知识在线分享平台的普及,学习的机会和方式日益丰富,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获取知识的效能。学习仍然很不容易,想获得真正的知识也依然艰难。

费曼曾十分雅谑地评价这种现象:“好比一条从鱼缸放出来的鱼却在大海里无穷无尽的食物之中饿死。可见简单的事情真做起来也不易,就像我们要把一个最普通的物理知识介绍给小学生一样,我们都知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地心引力,可为什么无法让他理解这个原理呢?”

不是学得越多效能就越高

重复“有用的学习”

留意知识的背后有什么


和已有的知识建立多角度的类比关系不是学得越多效能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