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 - 南怀瑾
如何修证佛法 -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说明
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于修行实践,慧属于教理思维。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二年八月第二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编者的话
(一)一九七八年的春季,本书作者南怀瑾教授,正在台北闭关,嗣因某种因缘,抽暇作系列讲座,共二十八次。
(二)这是南教授最重要著述之一,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的讲解及具体的指引,是绝对的过来人语。
(三)虽然作者曾表示,所讲的内容仅为要说的五分之一,但是读到本书,对于一个真心修学佛法、诚心求证的人,已是受益无穷了。
(四)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于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点破。
(五)读者也许会感觉,内容有偶尔重复之处,因系讲课方式,加重注意,故不加任何删编,以保持原貌,并尽量保持讲课时的口语化,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六)本书系禅定师听课笔记,再配合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法程师及谢锦扬居士校核经典,以及李淑君居士整阅全文,最后由刘雨虹居士总其成,并加标内容提要。在作者离台时期,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实得力于前述几位贡献心力,在此一并致谢,并请各方不吝指正。
(七)本书原名是《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因避免与其他经论混淆,改为较浅显的现在书名。
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编辑室
再版说明
《如何修证佛法》这本书,是一九八九年出版的,次年就受到美国学界的注意,很快译成了英文,书名为“Working Toward Enlightenment”,并已于一九九三年由美国Samuel Weiser 公司出版上半部,下半部将于今年年底问世。
把这本书翻译成英文的人,是杰西·克里瑞(J. C. Cleary),他与汤玛士·克里瑞(Thomas Cleary)两人,是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弟兄,他俩二十多年前在哈佛大学毕业时,立志要从事东方文化的翻译工作,当时也曾有人笑他们的选择平凡;但是十几年来,汤玛士已经翻译了三十多本中国的古籍,包括《周易》、《孙子兵法》、《道德经》、《孙不二女丹》、《悟真篇》,以及八十卷的《华严经》等,成效惊人,叹为观止。本书是杰西所译,汤玛士翻译的南教授另一本书《禅与道概论》,已经完工,将于明年出版。杰西的译作虽不及乃兄那么多,但也是优秀的翻译家。
汤玛士在给包卓立(Bill Bodri,本书英译本序言的作者)的信中谈到,一九八〇年开始阅及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的学术宽广博大,融通各家,既有理论,更有实证,为时代所罕见。他并且强调,本书英译本出版后,将对西方造成震撼,因为南氏的讲解和表达,是前无古人的。
汤玛士·克里瑞,除了几十本东方文化的译作外,另有自己所著《日本人的兵法》(The Japanese Art of War)一书。该书不久前已译成中文,由台湾金禾出版社印行。
印度在释迦牟尼灭度后九百年间,也有一对兄弟,就是无著、世亲(《俱舍论》的作者)。这两兄弟著作极丰,对佛法的发扬影响至巨。有人戏称,克里瑞两兄弟,是无著、世亲两人转世,只不过,这次是到美国,继续他们弘扬东方文化的工作。
本书自出版以来,已销售近八万册。其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在今日的社会中,看到这么多的人注重身心修养,真是令人欣慰的一桩事。
对本书贡献心力的人很多,最初帮忙抄稿的邢慧女士,亦为其中之一,初版时漏列,趁此新版机缘,附笔致意。
刘雨虹 记
一九九四年七月
这是第一篇第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