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阴区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动与对宇宙心物认识的偏差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想阴已尽者。此人平常的梦想消灭,寤寐一如,昼夜都住在光明虚静的境界中。犹如晴空无障,朗然清明,再没有粗重的前尘影事来往心中。看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犹如明镜照映物象。来了无所黏,过了也无踪迹。只是一片清虚,照了一切事物。当下适应,了然无碍。再没有过去存留的习气。唯有那至真之精灵,了了常明。因此一切万有的生灭根元,都披露无遗。见到了十方世界中的十二类众生,都能够了解他的种类。虽然还不能够通晓他的每一个生命根本的由来,但是已经看到了其共通的生命本能。这个生机犹如游动不定的微明光体,像太阳里的焰影光照一样。捉摸不定而又清明存在有扰扰摇曳的现象。这就是为生理心理活动本能究竟机枢的窍穴。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区宇。如果经由这个既清明而扰扰微明发光的本元性能,再进而入于自性元本澄清之境。元来习性一经澄清,有如波澜平息,化为一道清流。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尽。这个人就能超越众生浊[61]。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潜伏为其根本作用。”

“(一)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妄自生起计(推理)度(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两种无因论:(1)这个人见到一切万物,本来是无因而自生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到此程度,生机已经完全破了。由于眼根本来具有的八百功德。看见了八万劫内,所有的众生,在生命业力之流中,犹如一湾流水的回环往复。死于此而后复生于彼。只见一切众生,如轮转一样回旋其处。而对于八万劫外,都渺冥无有所见。因此便有了这种见解。认为这个世间,十方所有的众生,八万劫以来,本来是无因而自有的。由推理想象,忘失了正遍知。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2)这个人见到一切结果都是无因而来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人对于生命的来源,自己认为既已见到它的根本。知道了人本来生人。鸟本来生鸟。老鸦本来是黑的。鹄鸟本来是白的。人与天人们本来是站立起来的。畜生们本来是横伏行走的。白的既不是靠洗成,黑的也不是靠染造。自从八万劫来,根本就没有改变过。等到这个形体寿命完了,也依旧还是这个样子。我本来就见不到什么菩提正觉之性,哪里更有什么成菩提的事实呢?他认为应当知道现在的一切物象,本来都是无因而来的。由此种推理想象,他就亡失了正遍知[62],堕落成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一外道。建立无因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万有的根本,是冥然无因而自生的。万有现象,都是自然的规律。起初既无为什么目的之因,终亦无有因之果,相同于自然物理论者的一部分理论。)

“(二)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妄自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四种遍常论:(1)这个人穷究心和心境所生的性能,两处都是无因的。由此修习心空,能够知道两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所有众生的生灭现象,都是死此生彼循环不息的作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心境性是经常存在的(这种理论,相同于精神不灭论)。(2)这个人穷究四大的本元,认为地、水、火、风,物质四大种类的本元性能是经常存在的。由此修习物元,能够知道四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所有众生的生灭现象。四大性能之体,本来都是经常存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四大的性能,是经常存在的(这种理论,相同于物质不灭论)。(3)这个人穷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与生命俱生的我执)和所有身心的执受作用。执著心意识初动之处的本元来源,认为它的性能就本来经常存在。由此修习此本元,能够知道八万劫当中,一切众生都是循环不已。本来就永远存在,始终未失。因此就推想本元性能是经常存在的。(4)这个人既已灭尽妄想的本元,生理上再没有流动运转的作用。生灭的妄想心,已经永远消灭。所以认为在理性中,自然也会是不生不灭。因为他们以为心的推理,设想一个超越妄想的理性,却是经常存在的。总之,他们因为推理想象某一事物的经常存在,而亡失了正遍知,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二外道,建立圆常的理论。”

“(三)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对于自他之间(主观的我和客观的外境),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四种颠倒的见解,生出一分无常,一分常论:(1)这个人观察自己的灵妙灵明之心,遍满于十方世界。就以这个澄澄湛湛的便是最究竟的神我。由此推想,我本来遍满十方空间里的一切处,无所不在,凝明不动。一切众生都在我心中自生自死,唯有我的心性,才是常存的。其他一切,则有生有灭的,是毕竟无常性的(这种理论,是瑜伽学术的根源)。(2)这个人不肯反省观察自心,只遍观十方无数无量的国土世间,见到劫运毁坏的时候,无一物可以存在,名之为毕竟是无常的种性。那个空界的性能,却不受劫运影响而毁坏的了,所以就名之为究竟的常存之性。(3)这个人别自反省观察自心,确是精细微密,犹如物质的微尘(相同于物质的原子能)一样,虽然周流六虚,变动不居,天然的性能,根本没有移改。它却能够使这个身体,即生即灭。它自己本来是不坏的,因此名我性是常存的。那个从我天然之性流出的生死作用,就名为无常之性。(4)这个人自己知道想阴尽了,见到生命本能活动的行阴的流行不息,就推理行阴就是经常存在的常性。色(心物的光和能)受(感觉)想(思想)现在都已经灭尽,可以就名这些都是无常性的。总之,他们就由此推理想象:一部分无常,一部分是常存的(这种理论,大体相同于现代自然科学和部分哲学中所说的理论,认为主观的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客观的宇宙是存在的)。由此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存的理论。”

“(四)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对于时间和人我,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四种有边论:(1)这个人心里推想生命活动的本元,是本能地流行不息,可以推测到过去和未来的,就名为有边。推测现在的心,是念念相续不断的,就名为无边。(2)这个人可以看到八万劫初,就有众生存在。对于八万劫以前,寂然不闻不见。认为八万劫以前无闻无见处,就名为无边。当八万劫开始有众生时,就名为有边。(3)这个人认为自己遍知一切,已经证得无边性。其他一切的人,都显在我的能知性之中。但是我却不知其他人等能知之性的边际。于是认为别人都不能得无边之心,只是具有有边之性而已。(4)这个人穷究行阴的空性,就依他所见到的,自心加以计算和想象。认为一切众生的一身之中,都有两面的作用。一半是生起作用的,一半是空的。因此认为世界上一切所有,也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总之,他们都由此去推理想象有边与无边,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理。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四外道,建立有边际的理论。”

“(五)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他所知所见的境界当中,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四种颠倒的见解。就矫说另有一不死的存在。随便建立四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自己反遍计其所执的谬论:(1)这个人观察生命本能活动中的变化之元,见到迁流不息的,就名之为变。见到相续运行的现象,便名之为恒。见到自己所见之处,就名之为生。见不到能见的根本,便名之为灭。在相续运行的基本原因中,认为另有一个不断的性能,就名之为增。正在相续运行之中,其间有空隙隔离之处,便名之为减。见到其各个存在处,就名之为有。见到其各个亡失处,便名之为无。这些道理,都由用心观察所得而发生差别的知见。如果有求法的人来问他的义理,他就答说:我现在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在一切时,都乱其言语,模棱两可,使得来问的人,茫然不解,反而遗失其本来要问的问题。(2)这个人仔细观察其心,都各自没有固定的存在,认为自己因无而得证。如果有人来问,就只答他一个无字,除了无之外,就没有其他言语可说了。(3)这个人仔细观察其心,都各自有他动念的起点处所,认为自己因有而得证,如果有人来问,就只答一个是字,除了是之外,就没有其他言语可说了。(4)这个人见到了有与无,但是他的境界,却陷于矛盾之中,其心也因之而乱。如果有人来问,他就答说亦有就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其辞,使人无法穷诘。总之,他们都是由推理和想象,矫揉乱立虚无的谬论,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五外道,四种颠倒矛盾性的不死矫乱,自己遍计他的虚谬理论为是。”

“(六)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运行不息,犹如无尽之流,于是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有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知见。或者自己坚意固守此身,说四大(地、水、火、风)种性之色就是我。或者认为我的自性圆融,普遍包含着一切的国土世间。说我之中,本自包括了物理的成分。或者认为眼前的物理光色,跟着我的运用,起循环往复的作用。又说光色本来就是我的附属,一切物理的现象,都是我所显现的。或者认为我依附在生命本能活动的中间,我就在物理色相之中。总之,这些人都推想死后是有相的。便从这四种循环相对现象中,重重反复,可以发展为四四十六种相。或者因此推想,认为烦恼毕竟就是烦恼。菩提(正觉自性)毕竟就是菩提。菩提和烦恼,两种性能,可以并驾齐驱,互不相触。他们都由这种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有相的缘故,而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六外道,建立了五阴(色、受、想、行、识)中的我死后有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七)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对于先前已经除灭了色受想的阴境中,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见解。他见到色相终归消灭,心念本来就无所系。他认为受的感触作用也会消灭,一切并无所缀。感觉作用的性能消散了,即使还有生理,如果没有领受感触的想念之心,等于草木一样。现在这个生理实质犹在,尚且无相可得,死后哪里更有相可得。因此推寻,认为死后无相。如此循环研探,由色受想行四阴的互相反复,所以有八无相的理论。从此推理,认为涅槃(自性圆寂)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并无实义,都是究竟断灭的。总之,他们由此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就什么都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七外道,建立了五阴(身心的色、受、想、行、识)中,死后根本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八)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他在行阴还存在的境界里,见到色受想三阴已经灭了,于是就双计有无,认为行阴是有,色受想三阴是无,自体互相矛盾。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一切皆非,生起颠倒的理论。他在色受想的作用之中,看它好像是有,仔细追寻,又是没有。他在本能活动的行阴迁流不息的境界之中,仔细观察它好像是没有,事实上又并不是没有。这样循环往复,穷究以上四阴互相对待的八相,都不是固定的现象。只是随便把住一点,就说死后也是有相存在,也是无相可得。复又推想一切本能活动的作用,都无固定的性能,都是在虚妄的变迁。因此自己心里觉得已经通达大道,已经领悟到真理。认为有无都不是。以致虚实失措,茫然没有把握。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想象,死后一切俱非。身后是昏昏渺渺,没有什么可把握的,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八外道,建立五阴(身心的色、受、想、行、识)中,死后万事皆非,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九)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却认为身死以后什么都虚无,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七种断灭的理论。他们或认为死后身体断灭,或欲念灭尽,或痛苦灭尽,或极乐灭尽,或极舍灭尽,这样就是毕竟的无。如此循环推求,穷尽七际(地、水、火、风、空、识、觉的七种边际,又有说是四禅和四空天等),现前一切终归于消灭,灭了便不会再有。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和想象死后就断灭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九外道,建立五阴(身心的色、受、想、行、识)中死后都归断灭、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十)又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坚凝正心,外魔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就认为身死以后,决定是另有存在。于是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有五种涅槃(寂灭)的理论。或以欲界的天人境界,认为就是真正涅槃所依的境界。因为他们看见天人境界的光明清净,就发生爱慕。或以初禅离生喜乐的境界,不受忧虑所逼,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或以二禅定生喜乐的境界,不为苦痛所逼,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或以三禅离喜得乐的境界,唯有极悦随顺而住,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或以四禅舍念清净的境界,苦乐双亡,再不受轮回生灭性的影响,认为就是涅槃的境界。总之,他们迷于这五种天人有漏境界,认为就是真正清净无为的极致,视这五处是绝对安隐,是最难超胜的清净所依之处。这样循环往复,都以这五处为究竟,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十外道,建立五阴(身心的色、受、想、行、识)境中现出五种的涅槃境界,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的狂妄知解,皆是自心行阴在生命本能活动中的用心交互作用,所以显现这些狂妄知解的悟境。众生顽迷不识,自己不肯反省忖量,遇到这种境界现前,就以此愚迷作为正知解,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是大妄语,结果堕落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必须将我所说的话,传示于末法时期。普遍地使一切众生,觉了其中义理。莫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一般真正修行的人,消除此等邪见。使他的身心,开悟真义,对于求无上正觉之道,不遭受枝节歧路之误。不要使自心生起得少为足的偏见,以此作为大觉法王的清净指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63]。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沈细纲纽[64]。补特伽罗。酬业深脉[65]。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66]。瞻顾东方。已(现)有精(白之)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67]。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投胎之)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68]。于十方界。已获其同[69]。精色不沈。发现幽秘[70]。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71]。见闻通邻[72]。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73]。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74]。颠倒妄想。以为其本。(内外湛明,《长水疏》及《要解纂注》皆作内内湛明。)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75]。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76]。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77]。娑毗迦罗[78]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79]。摩醯首罗[80]。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81]我遍圆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沈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82]。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83]。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84]。婆吒霰(音现)尼[85]。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但)于圆融根互用中。(虽)已(略)得随顺。便(谓)于(此)圆(融变)化[86]一切(皆能)发生。(因之或)求火光明。(或)乐水清净。(或)爱风周流。(或)观尘(能)成就。各各(而)崇事[87](之遂妄)。以此(地水火风之)群尘。(皆为)发(生造)作(之)本因。(即)立(此群尘为)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88]。诸迦叶波[89]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五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90]。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此)明中(本自)虚。(寂遂欲)。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91]。无想天中[92](及四空天)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之中即欲)固身常住。(使其)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93]。诸阿斯陀[94]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七执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95]。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观(此)命(元)互通。(继乃)却留尘劳[96]。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音员,美女也)。恣纵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97]。吒枳迦罗[98]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99]。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100]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101]。因果相酬。唯求感应[102]。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103]。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104]。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105]。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106]。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107]。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108]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109]。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涂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音庵,熟也)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音驰,丧也)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想阴区宇——想念中精神幻觉范畴的魔境识阴区宇——唯识境界中所生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