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后记

  下载全书

2012年初,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泽伟先生来信询问可否再版《新乡土中国》。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乡土中国》,虽然印刷两次,印了9000册,但市面上早已无售。大约2006年,出版社方面计划重印,我以为农村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且自己对农村认识也有很大深化,希望修订再版,结果一拖再拖,一直未能抽出时间进行修订。

2012年底,终于下决心修订《新乡土中国》。曾健先生建议保留原版文字,再以“修订关键词”进行增补续写。这是一个好主意。这次修订,除极个别校对错误,原文均予保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2002年前我对农村的观察,包括我观察到的农村样貌和我的观察角度及水平。

自2003年出版《新乡土中国》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之一是2006年取消了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取消农业税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而且引发了农村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几乎与取消农业税同时发生的还有农村社会其他方面的巨大变化,比如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经商。最近10年的农村变化,唯有用“巨变”来形容才比较贴切。

最近10年,我一直勤奋地行走在全国,也在勤奋地思考关于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科学的各种问题,对之前思考过的很多问题,包括收入《新乡土中国》的大多数问题,都有了更新的认识。尤为幸运的是,最近10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与大批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学人一起在全国农村调研。仅我所主持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累计驻村调研时间就有3万多个工作日。几乎每个时间段,我们都同时有10个人住在全国不同地区农民家中调研。应该说,我们做到了真正地深入农村。

因此,力图在修订版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农村社会的巨变;二是我最近10年对农村认识的深化;三是华中村治研究学人相关研究的索引。

2004年,我与吴毅、董磊明等人一起到华中科技大学创办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弹指10年即过去。这10个年头,我将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最高兴也最欣慰的事情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当学生一批批走上教学、科研岗位,逐步在学界崭露头角,作为老师,心中就会洋溢起温暖的感受。我相信,再过10年,用“两经”(经典、经验)培养出来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学人,一定可以为中国农村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贡献更大力量。

2013年1月26日晚

于麻城清远山庄

[1]本文为贺雪峰主编《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16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总序的第一节。

[2]《湖北日报》2012年9月4日。

[3]本文应《中国社会科学报》之邀而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总第263期。


后记这是最后一篇

修订版后记|新乡土中国 - 贺雪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