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外人口学家的研究结果
国外学者对中国大饥荒引起的人口减少作了很多研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数字。艾德尔认为1960年-1961年非正常死亡2300万,莫舍估计1960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在1100万至3000万之间。希尔估计1958-1962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3000万,同时有3300万婴儿没有出生或延迟出生。科尔认为1958-1963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700万。杰勒德·卡罗特认为,1958-1963年有2700万人过量死亡,有2900万婴儿没有出生,他后来在另一篇论文中重新估算,认为在1960年,死亡人口为4090万。
国外学者在研究这个时期非正常死亡人数时,首先用人口学的方法,对《中国统计年鉴》
上的人口数据进行修正。
《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各年底人口总数、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户籍管理部门统计的,具体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三局(治安局)四处(户政处)提供的。户政处有关人口的数字是省公安厅和县公安局逐级报上来的。据当年在公安部户政处工作的张庆五和王维志向本书作者介绍,中国的人口数据最基层是由生产队的会计或文书上报的,他们不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上报的数字就不太准确。当时生产队人口报表上有总人口,出生数,死亡数,迁出、迁入数。总人口是按粮、油、布的供应人口统计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基本是回顾的:生产队干部在一起回忆一下:今年死了几个人,生了几个孩子。所以,按粮、油、布的供应人口统计的总人口数相对准确一些,但死人过多的年份总人口有多报的情况。死亡率和出生率是根据上述三个数字计算出来的。考虑人口调出和调入以后,总人口增加数(当年底人口总数减去上年底人口总数)和自然人口增加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应当是相等的。但是,各省报上来的这两个数字汇总后却有不小的差别。见表23-4。
+23+4
-93-346
表22-4人口统计数字中不应有的差别(万人)年份总人口增加数(1)自然增长人数(2)(2)-(1)理论上应为0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资料来源:王维志手稿:《关于解放后我国总人口增加同自然增长人数差数的情况》,1881
13141470119912331363182513411213-1000-348249+57914361794227018771927132720392026
127014791124-217677-536-304+696
13371466
+34
+358+393+600-13
年3月7日
《中国统计年鉴》上出入最大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原因是出生和死亡人数漏报。
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人口漏报较多。在生活物资按人头定量供应的年代,出生人口漏报不多,但死亡漏报很多。对家庭和生产队来说,这个人死了,如果销了户口,一切生活物资供应就停止了。如果死亡不报,其它人还可以享用这份资源。死亡不报还有政治原因。死亡过多,对地方官员来说,影响他的仕途。对中央政府来说,死亡人数过多,有损其政治形象。王维志说,基层人口数字报到县里、省里以后,上面看到死亡人数太多,就问:“你的数准不准?再核一核!”经过这种暗示,把数字改到上级满意时为止。在1958到1962年间,死亡普遍少报,而出生少报的情况较少。这就造成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高于总人口(是按分配生活资源统计的,相对准确一些)的增长。
鉴于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的不准确,人口学家则采用人口学的方法来修正。相对于年度人口数据(即户籍数)而言,人口普查数据要准确得多。中国1953年和1964年进行了两次人口普查。1953年的人口普查项目较少,主要调查年龄、姓别、民族等基本特征。1964年的人口普查在1953年普查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项目,成为九项。1982年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比前两次规模更大,普查项目更多。除了原有的人口数、性别、年龄等项目外,还新增了普查前一年内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等。
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3年公布了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样调查结果。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大约100万人口中的约30万名15至67岁的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即对1940年以来的41年的婚姻和生育史的回顾性调查。这一调查是由计划生育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访问。可靠性较高。
有了几次人口普查和生育率调查数据,人口学家们就采用人口学的方法,对出生率和死
亡率进行修正。
美国普查局中国科科长班尼斯特(J.Bannister,她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班久蒂)是一位国际著名的人口学家。据李成瑞和她接触时的印象,这位学者没有政治偏见,对中国比较友好。她也用千分之一生育率调查的数据,重新对出生率进行估计。并用人口普查数据重估死亡率。她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中国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的总趋势。她的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对估计中国三年大饥荒期间的人口变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美国人口与人口学委员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斯利·科尔(AnsleyCoale)对中国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从1952年到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RapidpopulationChangeinChina,1952-1982》)一书上。他依据我国计生委的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重估历年出生率。再根据他推算出来的历年出生人数,减去实际存活人口,重新估计了死亡率。
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所长卡洛(G.Calot)(又译杰.卡罗特)也用他自己的办法重新修订
了中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现将几位人口学家对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修订结果列如表23-5。表22-5几位人口学家对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修订结果死亡率(‰)年份
出生率(‰)
班尼斯特数科尔数卡洛数班尼斯特数科尔数卡洛数
38.28
20.11
20.816.85
43.4443.0439.8943.2537.7628.5326.7622.4341.0249.7940.2938.9839.83
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资料来源:李成瑞:《“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载《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2期;
44.441.9141.341.3740.0241.141.4537.736.2228.327.2425.225.6522.321.7040.939.7947.348.6940.739.8239.738.7738.339.52
19.013.2420.415.9823.319.2038.840.7620.527.0313.718.2813.021.2213.520.8211.110.2610.412.27
29.119.9622.422.31
24.2022.33
18.1220.6522.0644.6023.0114.0213.8112.4511.6111.12
AnsleyJ.Coale:《RapidPopulationChangeinChina,1952-1982》,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ngton,D.C1984
有了以上各位人口学家修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有了各年的平均人口数,就可以算出三年大饥荒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少出生人口。计算办法是,用1955-1957年的三年平均数作为起始点,用1964-1966三年平均数为另一点。如果不发生三年大饥荒,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连续的。即1959-1961年的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在这两个点的连线上。为简单起见,取这两个点的平均数为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
用班久蒂的数据计算:正常死亡率为:{(22.33+20.11+18.12)/3+(12.45+11.61+11.12)/3}‰/2=15.96‰正常出生率为:{(43.04+39.89+43.25)/3+(40.29+38.98+39.83)/3}‰/2=40.88‰用班久蒂提供的各年度死亡率减去正常死亡率,就是各年度的非正常死亡率。非正常死亡率乘以各年的平均人口(用班久蒂修正后的总人口数字,见下表),即各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1958年为300.1万人,1959年为386.8万人,1960年为1833.5万人,1961年为456.7万人。1958-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887.1万人。
同样办法,计算出各年少出生人口:1958年199.7万,1959年为803.4万,1960年为921.33
万,1961年为1195.1万。四年共少出生人口总数为3119.5万人。
用班久蒂修订的数据计算,大饥荒期间中国人口减少总数为(2987.1+3119.5)万人,
即6106.6万人。
表22-6班久蒂对中国总人口和增长率的修正年份修正后的平均人口(百万)修正后的总人口(百万)修正后的自然增长
606.5619.1633.2
20.719.825.1
率(‰)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资料来源:彭尼.凯恩:《1959-1961中国大饥荒》,郑文鑫、毕建康等译,中国社会科
646.7654.3650.7-17.8644.8-0.6
638.85650.5652.5647.75
17.16.5
653.3674.2696.1715.5
2735.927.827.4
学出版社,1993年,第104页
用同样的办法,根据科尔修订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出正常死亡率为16.2‰,正常
出生率为40.2‰。即:
正常死亡率:{(22.4+20.8+19.0)/3+(13..5+11.1+10.4)/3}‰/2=16.2‰正常出生率:{(41.3+40.2+41.1)/3+(40.7+39.7+38.3)/3}‰/2=40.2‰用科尔修订后出出率和死亡率,计算出他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可求出
科尔修订的总人口数(以1954年底总人口60266万为基数)。
表22-7科尔修订的人口数年份修正后的自然增长率(‰)修正后的总人口(万)修正后的年平均人
口(万)19551956
18.9019.22
6140562585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
22.1017.305.00-13.601.8027.2034.30
63868650756540064510646266638468661
6452265238648556456865505
有了各年的平均人口,有了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就可以计算出这几年的非正常死
亡人口和应出生而没有出生的人口。
1958年:64522×(20.4-16.2)=271万人;同样可以算出1959年为463万人;1960
年为1468万人,1961年为278万人。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481万人。
少出生人口:1958年:64522×(40.2-37.7)=161.3万人,同样可以算出1959年为776.3
万人,1960年为974.9万人,1961年为1155.8万人。四年少出生人口为3068.3万人。
用科尔修订的数据计算,大饥荒对中国人口总影响为非正常死亡和少出生相加,即
5549.3万人。
用卡洛修订后出出率和死亡率,计算出他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可求出
卡洛修订的总人口数(以1954年底总人口60266万为基数)。
表22-8卡洛修订的人口数年份修正后的自然增长率(‰)修正后的总人口(万)修正后的年平均人
口(万)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
61415627316450065806
19.0621.4328.2120.048.0466335-15.11-5.3321.5124.77
65153
66070
653430658386516764994663926569368037
依据表23-8中列出的卡洛提供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用1954年总人口为基数,用卡洛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出卡洛的年平均人口,计算的结果是,正常死亡率为15.96‰,正常出生率为39.87‰。1958-1962年五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850.9万(1958年为130.3万,1959年214.0万,1960年1632.8万,1961年721.4万,1962年为152.4万)。四年少出生人口3197.85万(1958年为237.8万,1959年834.5万,1960年936.2万,1961年1184.1万,1962年为5.25万)。
用卡洛修订的数据计算,大饥荒对中国人口的总影响为上述两项加,即6048.8万人。现将依据三位国外学者的的修订数据计算的结果列下表。表22-9根据三位外国学者的数据计算出的三年人口变动(万人)
年代班久蒂科尔卡洛300.1214.01632.8
非正常死亡人口数1958463.21468.9
19591960
396.81833.5
271.0
130.3456.7
19611962总计2987.1
277.6.9721.4152.42481
2850.9
少出生人口人口总减少1958
199.7
161.3
237.8
803.4921.31195.1
1959196019611962总计3119.5
776.3974.91155.85.253068.3
834.5936.21184.1
3197.9
6106.6
5549.3
6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