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转引自余伯流、夏道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4页。
[2]赵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2页。
[3]陆定一:《大文学家茅盾》,《陆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第867页。
[4]参见陈修良:《莫斯科中山大学里的斗争》《陈修良文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晓出版社1999年)第251-252页;另参见杨尚昆:《杨尚昆回忆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38-39页。
[5]陆定一:《回忆海陆丰斗争》1988年1月21日《陆定一文集》第853-854页
刘克犹:《回忆宁冈县的党组织》;朱开卷:《宁冈区乡政权和党的建设情况》载余伯流、夏道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08、 307页。
[7]《成仿吾传》编写组编:《成仿吾传》(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第111页;黄火青《一个平凡共产党员的经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6页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前委通告第一号》(1930年2月16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册,第173页。
[9]参见高华:《肃AB团事件的历史考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二十一世记》,1999年8月号,第60-71页。
[10]杨尚昆:《杨尚昆回忆录》第390页。
[11]徐特立:《论党的性质与社会性质》,《徐特立文存》(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87、 184页。
[12]徐特立:《论党的性质与社会性质》,《徐特立文存》(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87、 184页。
[13]谢觉哉:《谢觉哉日记》(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5页。
[14]《谢觉哉日记》(上)第524页;另参见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23-436页。
[15]龚子荣(原中共晋绥分局委员):《1947年晋绥的土改整党》,《中共党史资料》(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6年)第58辑,第21页;另参见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38-239页
[16] 1950年8月26日《罗申关于整风等问题与刘少奇的会谈记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55。
[17]李新(原晋冀鲁豫根据地河北永年县县委书记):《百年之才》,《回望流年—李新回忆录续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34-36、41-44、55-56页
[18]龚子荣:《1947年晋绥的土改整党》,《中共党史资料》(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6年)第58辑,第23,26页;
[19]转引自傅锺(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1947-1949年):《新式整军运动的回顾》,《中共党史资料》(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3年)第46辑第28-29页。
[20]胡开明(原晋察冀根据地四地委副书记):《在晋察冀的日子里》(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3年)第46辑第83页。
[21]杨宪益:《漏船载酒忆当年》(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61页。
[22]赵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第236、243页。
[23]奥·鲍·鲍里索夫(罗满宁)、鲍·特·科洛斯科夫:《苏中关系,1945-1980》北京:三联出版社,1982年)第110页;
[24] 1949年10月25日《罗申与刘少奇谈话备忘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926。
[25]毛泽东:《关于改正”半工人阶级也是领导阶级”的提法问题的批语和修改》,1951年11月18日,12月15日、23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2册,第509-510页,及注释3第,第511页。
[26]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1953年5月23日,第166号,第350页。
[27]《内部参考》1953年4月23日,第92号,第350页,第481页。
[28]《内部参考》1953年5月23日,第116号,第351-353页。
[29] 1949年11月15日《罗申关于中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问题与周恩来的谈话纪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45。
[30] 1951年4月25日《罗申关于整风等问题与刘少奇的会谈纪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55。
[31]孔令朋:《风雨人生》(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7年),第237-238页,转引自高华:《阶级身份和差异:1949-1965年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层》见《在历史的风陵渡口》第300页
[32] 1950年8月26日《罗申关于整风等问题与刘少奇的会谈纪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55。
[33]《黄克诚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6-217页。
[34]顾复生:《红旗十月满天飞》,载《江苏文史资料》第100辑(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7年)第175页 ;薛建华:《毛泽东和他的”右派”朋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引言第1页。
[35]毛泽东《给胡乔木的信》(1951年3月2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第154页
[36]萧乾:《风而人生:萧乾口述自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7页。
[37]杨宪益:《漏船载酒忆当年》第152-153,163页。另参见萧乾:《风而人生:萧乾口述自传》第214、233、237-239页。
[38]参见金观涛、刘青峰:《反右运动与延安整风》,《二十一世记》,1997年4月号。
[39]刘乃元:《历劫不悔》(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6页。
[40]《内部参考》1950年11月23日,第276号,第107-108页。
[41]刘乃元:《历劫不悔》第53-54、61、65页。
[42]周鲸文:《风暴十年》(香港:时代批评社,1962),第158页。
[43] 1951年7月25日《罗申关于镇压反革命问题与董必武的会谈备忘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68。
[44] 1952年3月18日《罗申与刘少奇谈话备忘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70。
[45]《内部参考》1953年7月15日,第163号,第247页。
[46]《内部参考》1953年4月13日,第83号,第2262页。
[47]《内部参考》1953年5月13日,第107号,第167页。
[48]《内部参考》1953年5月27日,第119号,第413页。
[49]《内部参考》1953年6月25日,第144号,第425页。
[50]《内部参考》1953年1月27日,第21号,第443-444页。
[51]《内部参考》1953年4月8日,第79号,第171页。
[52]《内部参考》1953年7月21日,第168号,第317-318页。
[53]《内部参考》1953年4月27日,第95号,第538-541页。
[5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第383-384页。
[5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第416-417页。
[56] 1952年3月18日《罗申与刘少奇谈话备忘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70。
[57] 1951年7月25日《罗申关于镇压反革命问题与董必武的会谈备忘录》,俄国档案复印件存沈志华处,编号SD09868。
者、出处并保持完整,
结论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