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与美国的关系

苏美关系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战略的核心,在苏联任何对外政策的考虑中都有美国的因素在起作用。在苏美关系中除了国家安全、战略利益因素在起作用以外,意识形态的色彩也比较重。

一 从有限的改善到缓和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一方面继承了赫鲁晓夫时期的阵营对抗思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继承赫鲁晓夫时期业已出现过的缓和精神,主张与美国有限地改善关系。1967年1月葛罗米柯代表苏联外交部向苏共中央政治局提交的一份报告明确指出:“总的看来,国际形势紧张不符合苏联及其盟国的国家利益。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要求维持和平。在缓和的状况下,更有利于巩固和提高苏联在世界上的地位。” [354] 当然,在一开始这种缓和是有限的,而且只限于经济、双边关系和个别军事领域,远远没有达到政治和全球领域。1965—1966年,苏联在越南问题上的立场总的来说是走向强硬了,公开支援越南民主共和国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南越政权。但是,越南战争并没有影响苏美在一系列不同领域进行合作。1966年苏联同美国签订了文化交流协定和民用航空协定,决定建立纽约—莫斯科直达航线。1967年,苏、美、英三国通过了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大规模杀伤武器进入外层空间,禁止在天体上建立军事基地和设施以及试验任何类型的武器或进行军事活动。同年,苏美达成两项关于苏联渔船在美国沿海捕鱼和捕蟹的协定。1968年,两国又通过了禁止核扩散条约,还规定核国家应该帮助无核国家实施和平利用核能源计划。两国原则上同意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1968年4月,苏、美、英三国签署了《关于援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航员和送回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

在地区冲突方面,苏联尽量避免与美国直接军事对抗。在越南问题上,苏联曾力图劝说北越与美国和南越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成功。 [355]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即“6·5战争”爆发后,尽管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但苏美之间首次开通了“热线”,促成了双方的停火,从而缓解了紧张局势。在1965年印度巴基斯坦冲突中,苏联企图脚踏两只船,在印巴之间维持某种平衡。后在苏联的斡旋下,通过了《塔什干宣言》。这时,美国因陷入越南战争而也注意与苏联保持平衡。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杜布切克执政最初的几个月,美国保持沉默,没有表示些许同情。 [356] 当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时,美国的行为甚至比1956年匈牙利危机时期更加谨慎。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美国不想卷入冲突……因此,我们感到特别惊奇的是,苏联试图使我们卷入该事件……美国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卷入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因为这是捷克人自己的事情,此外,这也是捷克人和其他华沙条约国家的事情。” [357]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美关系进一步缓和,两国合作继续发展。这种合作集中表现在两国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会谈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上。1969年10月,苏美就限制战略武器开始谈判。1971年1月,苏美《禁止在海底及洋底及其下面设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分别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举行签字仪式。1972年5月尼克松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他声称“苏美两个不同制度的伟大民族同居一室,应合作共事”,“我们的目的也就是你们的目的,我们并不试图强人意志或控制别人”。 [358] 会谈后发表了苏美联合公报和《苏美相互关系原则》。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两项协议,即《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和《苏美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以及关于防止海上事件、科技合作、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医学和卫生合作、探索和利用宇宙空间合作等五项协定和一项关于建立苏美贸易联合委员会的决定。其中,《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最令人注目的。该条约规定,苏美各自只能部署两处反弹道导弹系统,一处位于首都,一处位于洲际导弹基地附近。《临时协定》规定对双方的陆基导弹和潜射导弹进行冻结,苏联分别为1618枚和740枚,美国分别为1054枚和650枚。

1972年11月,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在日内瓦举行。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美,与尼克松举行第二次最高级会谈,双方签署了两国《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等13项协定、文件和议定书。苏联报刊宣传勃列日涅夫的访美“使国际关系包括苏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宣称苏美签订防止核战争协定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事件”,“是和平外交的顶峰”。1974年6月,尼克松再度访苏,两国举行第三次最高级会谈,就反弹道导弹系统签署新的协定,并签订限制地下核武器条约。新的协定规定,双方同意仅在一个地区设置反弹道导弹系统,代替1972年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中规定的两个地区。两国还签订了为期10年的促进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协定。此后不久,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第三次首脑会晤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继任的福特总统从总体上继承了尼克松的缓和政策。1974年11月,福特与勃列日涅夫在海参崴进行了“工作会谈”,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联合声明,商定到1985年为止的10年内,美苏各方战略武器运载工具的总额限定在2400个,其中分导多弹头导弹限定为1320个。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地区冲突方面,双方都比较克制,如在中东战争(1973年)和智利政变(1974)中,苏美双方虽立场不同,苏支持阿拉伯和阿连德,美支持以色列和阿连德的反对派,但双方态度总的来说比较和缓。1973年,美国军队撤出越南,签订《日内瓦停战协定》。

当然,即使在缓和的形势下,斗争也仍然存在,如1969苏联重新武装古巴,1972年古巴加入经互会,勃列日涅夫宣称古巴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1973年4月,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逊对1973年的贸易改革法提出一项修正案,要求把给予苏联的最惠国待遇同苏联的犹太人移民政策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苏联要想取消美国的贸易和信贷限制,就必须实行移民自由的政策。美国众议院于同年12月,参议院于翌年12月先后通过了这一修正案。美国参议院答应每年给予不少于6万张签证。苏联政府立即表示强烈抗议,认为这是干涉苏联内政。事实上,苏联移民的人数反而减少了,1973年为31681人,1975年为13220人。两国之间的这种斗争,从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起逐渐加强起来。

二 从缓和到新的对抗

从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起,缓和开始走下坡路。苏联领导人不断强调指出,苏联方面宣称缓和“只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缓和不适用于意识形态领域”。 [359] 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1976年2—3月)报告中指出:“在任何情况下缓和都没有取消也不能取消阶级斗争。谁也不能指望在缓和的条件下共产党人能容忍资本主义剥削,或者垄断资本家能成为革命的拥护者。” [360]

首先,两国在欧洲加强了争夺。1975—1977年间,美国向欧洲增派了两个旅的陆军部队和六个空军联队,同时部署了更多的战术核武器。苏联为了在欧洲加强自己的核优势,1977年开始部署SS—20中程导弹。苏联在欧洲本土和东欧集中了四分之三的陆军,将90%的中程导弹和80%的远程导弹对准西欧。与此同时,在西欧的南北两翼实行钳形包围。1978年,苏联掀起了一个反对美国生产和部署中子弹的运动,迫使美国宣布推迟生产中子弹。

在欧洲采取行动的同时,苏联在第三世界也发动了攻势。苏联在这一广大地区的一系列国家,通过提供武器、经济援助、签订各种友好条约,以及直接或间接的军事介入等方式,支持那里的亲苏政权或派别,扩大自己的影响,与美国对抗。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苏联加快了向第三世界销售军火的步伐。1976年为34亿美元,1977年为49亿美元,1978年为59亿美元。1979年为8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美国。

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对抗情绪。1979年1月,170名前高级军官在致卡特总统的一封公开信中,就“苏联对美国日益严重的挑战”提出警告,并呼吁总统恢复全球战略平衡。6月,白宫新闻发言人宣布,卡特总统正式决定研制MX大型陆基分导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

1977年卡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苏关系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限制战略核武器方面出现了许多障碍。在人权、犹太人移民、持不同政见者等问题上对苏联施加压力。美国支持苏联国内的持不同政见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安德列·萨哈罗夫等为代表),谴责苏联对他们的迫害,要求苏联放宽对犹太人移民的限制,指责苏联的人权状况,强调人权外交。苏联为此提出抗议,反驳这是对苏联内政的干涉。围绕着这些问题,苏美双方展开公开的和秘密的指责和斗争。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苏美缓和结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苏美对抗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以后,美国开始奉行全面加强军事实力的政策,要夺回对苏联的军事优势。这种对抗在波兰发生团结工会危机中也表现出来。这场危机一开始,美国立刻发表声明,指出苏联对波兰的任何干涉“将对东西方关系的整个进程产生严重的影响”。美国给波兰团结工会以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帮助,并与罗马教皇结成反苏“神圣同盟”。美国还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对苏联和波兰实行经济制裁。1980年,美国还对苏联宽口径的石油管道和石油开采设备实行禁运。苏美贸易1980年比1979年减少20亿美元。里根认为苏美之间的斗争“是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称苏联“邪恶的帝国”,号召要激起“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共产主义进行“十字军东征”, [361] 并声称要“把马列主义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与此同时,美国加强了与苏联的军备竞赛。1983年3月,里根总统正式宣布了美国政府的一项战略决策——“战略防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其基本设想是要在200—1000公里的高空和地面上建立起一个对洲际弹道导弹的多层防御网,有效地拦截来袭的导弹,以保护美国及其盟国不受核导弹的攻击,从而使苏联的战略导弹袭击失去威力。“星球大战”计划的提出,引起了苏联的强烈反对和进一步加强军备。如果说前一阶段是苏攻美守的话,那么,这一阶段,是美国采取了进攻的态势,谋求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优势,同时团结盟国,在第三世界与苏联展开争夺。


第十三章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对外政策第二节 与西欧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