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校勘的一些材料
现存的《红楼梦》各本,所谓善本,略依年月分列如下:
(一)过录甲戌(一七五四)脂砚斋重评本(胡适藏。凡十六回,第一至第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
(二)过录庚辰秋(一七六〇)脂砚斋四阅评本(燕京大学藏,凡七十八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三)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八十回。有正书局重写付印,有大字小字之别,原本未见,疑亦一脂砚斋评本,时期要比庚辰本晚些)。
(四)乾隆辛亥(一七九一)程伟元活字本(百二十回“程甲本”,后来坊间各本皆从此翻出,在清代最流行)。
(五)乾隆壬午(一七九二)程伟元活字本(百二十回“程乙本”,流传甚少,一九二七亚东书局本自称根据这个排印的,却又不很精密)。
(一)、(二)、(三)是抄本,(四)、(五)是刻本。假如采用近真的观点,抄本当然比较对;用完美的观点呢,话就很难说了,各人有主观的不同,但我们也不妨说大体抄本好些。现存的三个抄本哪个最好,也很难说,假如都是作者的底稿,那我们就不能说愈早愈好。不过有正本颇有窜改的嫌疑,找不着底本,使人不很放心。但我们今日所存的完整的抄本要推这本为第一。
至于高鹗、程伟元的两个排本也很难处理。所谓程乙本充分发扬了续者的意见,即离作者的真面目更远,或者可暂时丢开。这个为一切坊刻的祖本“程甲本”,情形却又不同。我觉得这是校勘《红楼》的困难之一。它跟现存三抄本的不同,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高、程改的,(二)他所根据是三抄本以外的另一种或另几种的抄本,也即是作者另外的稿本。高、程成书时距曹氏之死不过二十七年,那时抄本一定很多。程乙本引言所谓“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我想这是事实。他又说“广集核勘”我想也是有的;另一面看,亦未尝不大改而特改。这两个可能的解释既都是事实,所以我们要从这里来分别哪些是曹雪芹的手笔,哪些是出于高程二位改的,却办不到了。
这儿从第一回选出一段材料来表现校勘上的问题。这在最初通而噜苏,后来改得简要而欠通,最后改得简要而又通,似乎很好,但已到了程甲本的阶段上,我们能信这是曹雪芹的手笔否?依上边各本的次序先举甲戌本,书不在此间,依《胡适文存》三集页五九二、五九三所引。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哪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脂砚斋甲戌评本,简称脂甲)
这一段长近五百字,各本均无,到庚辰评本相隔不过六年已把它删了,所以这删却,可能作者所为。这一段虽长,却不见得精采,不过通却是通的。顽石既补天所用自然大得非常,却依和尚的法力把它缩成扇坠一般。(注意,并非它自己会变像孙行者一般)六年以后便改成下列的文字。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戚本作啼)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见一块鲜明莹洁的(戚本无“的”字)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脂砚斋庚辰评本,简称脂庚,有正戚本同)
有人把五百字缩成五十字,简化得很利害,不过不很通。所以有人说:“上面明说是顽石,怎么忽已变成宝玉了?”所谓“来至石下”当然还是大石,若那时已经变小,此文即不通。到了下文,忽已变小,而且也不提谁叫它变的,要说出于僧道,则二仙并未作法,要说石头自变,上文未曾说明。脂庚及戚本既同,可见这改本也通行。但有人说,“各本大体皆如此”,却不然,至少从程甲本以后又改换了。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程甲、乙本同)
这就完全通顺了。第一,他说来到青埂峰下,不说“来至石下”,就无形中减少了一个麻烦。第二,石头既不由僧道作法变化,那它必须自个儿会变化才行,所以在上文添了“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八个字,这是脂庚本、戚本都没有的,添得都很有理。所以脂甲本是通的,石头本身不会变,叫僧道来帮它变;程甲乙本也是通的,反正石头自己会变,自无须乞灵于僧道。只有脂庚本及戚本不大通,就这一点上原不妨如此说的。不过就全体看,庚辰脂评本及戚本乃是现在我们所有的最完整的抄本,除却这个,即无从窥见曹雪芹《红楼梦》的真面目了。
即从这一点看,脂甲本虽然好,但由脂甲而脂庚,是曹雪芹知道的,而且许是他的改笔。庚辰评本还在雪芹的死四年以前呵。假如同出作者之手,我们并不能抱这愈早愈好的观念,因为最早的东西也许还没成熟哩,所谓“未是草”。我们努力在作者字簏里去搜寻,也犯了一些偏差。脂庚本在这里原是不很通,却并非很不通。因为顽石补天本是荒唐言。石变玉,玉变石,大变小,小又大,也都是荒唐神怪无稽之谈,读者得其大意可也,何必过于认真。叫和尚去变化那石头,或叫石头的确自己会变,也不见得很通呵。严格的唯理看法在此本来用不上,所以很难当作文章优劣的标准。至于程本即有优点,是高兰墅的,是程伟元的,还是曹雪芹的,却不得而知,大约程高二氏之力为多,我们自不便都算在曹雪芹的帐上。究竟的短长优劣又非综观全书不可,亦不能从一点两点去推论得之也。
一九五〇,八,三十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