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晚,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校】
〔见晚〕四卷本丁集作“见挽”。
〔劝公〕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劝君”。
【笺注】
〔张晋英〕夷坚志支乙卷八骆将仕家条:“淳熙癸卯岁,张晋英涛自西外宗教授入为敕令删定官,挈家到都城,未得官舍,僦冷水巷 骆将仕屋暂处。……其地卑湿特甚,不数月徙去。”据知晋英名涛。攻媿集卷三十九福建提举张涛提点坑冶铸钱制词:“国家分道遣使,各扬乃职。惟货泉之寄,总六道百郡之权归于一大有司,视汉之钟官、辩铜,其重甚矣,非得通儒,不以轻畀。以尔抱负不凡,词章精赡;出入朝行,见谓老成;使于二部,皆有声绩:举以命汝。其为朕谨调度,察奸欺,使邦财阜通,朕岂久汝于外哉。”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三之二二:“(庆元元年)十二月九日大理少卿张涛罢黜,以言者论涛因周朴狂妄,鼓众上书,鞠之天狱,平昔与伪学之党同恶相济。”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同修国史”门及“实录院同修撰”门中均载张涛于嘉泰二年八月以中书舍人兼领其事。蔡戡 定斋集卷十七张晋英侍郎挽诗二首:“当代推耆旧,如公能几人。典型唐国老,风采汉廷臣。直笔书青史,巍冠侍紫宸。壶公非不遇,犹未究经纶。”“贾傅方年少,词场屡策勋。贤关驰隽誉,仕路蔼清芬。德望三朝重,声名四海闻。仙游向何许,地下亦修文。”据此可略知张氏行谊及事历。据福建通志 职官志,张涛为武进人。(按:南宋馆阁录“史馆修撰”门另有一张涛,名下注云:“字子公,鄱阳人。”查此乃张焘之误。张焘 宋史有传,卒于隆兴二年。)
〔玉峰楼〕未详。
〔诗眼〕苏轼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诗:“天工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玉崔嵬〕王安石 次韵和甫咏雪:“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陇玉崔嵬。”
〔安在、见晚〕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是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左手蟹,右手杯〕见卷二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阕)“未应二句”注。
〔君看三句〕庄子 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编年】
绍熙五年(一一九四)。——据福建通志,张涛之任福建路提举茶盐公事,为继李沐之后任者。上年稼轩由闽赴召,经由建安时,李沐尚在提举任上,则张氏任福建提举最早当始于绍熙四年,而此词则稼轩任闽帅时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