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新 郎
九日同柳汤佐梁平章弟总管携歌酒登古台,乃金之七园也
九日西城路。滟平川、黄云万顷,碧山无数。百尺危楼堪眺望,抖擞征衫尘土。又惹起、悲凉今古。佩玉鸣鸾春梦断,赖高情、且作风烟主。嗟往事,向谁语? 人生适意真难遇。
对西风、满浮大白,狂歌起舞。便得腰悬黄金印,于世涓埃何补。愈想起、渊明高趣。莫唱当年朝士曲,怕黄花、红叶俱凄楚。愁正在,雁飞处。
【赏析】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雄黄酒、观赏菊花的传统节日,几个官员与文士带着歌伎美酒来到西城外,准备去金代七园遗存的古台上相聚痛饮一番。
一阵驱驰之后,他们已登上高台。放眼望去,但见茫茫田野上,万顷成熟的谷物如沉沉黄云,在风中起伏荡漾;苍翠的群山绵延天际,峰峦耸峙,不计其数。诸人这一阵凝眺,真是逸兴遄飞,大畅襟怀。徙倚百尺楼头,振衣长啸,抖落一身征尘,不免有“登高壮观天地间”(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感。
但阔大之景总会引出深远之思,今古兴亡盛衰的感慨油然袭上心头,便陡生一份惆怅。元兴金灭,时间不过数十年,繁华的七园已经一片荒凉。“佩玉鸣鸾罢歌舞”,“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回首往事,就如北宋老妪对苏轼所言:“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万斛”(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所幸时逢重阳,有菊可赏,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之五)的千古高情,心胸也就变得开朗一些。且暂作林泉岩云之主,去体验一下“一丘一壑也风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的情致吧。
然而历史的追怀与联想在文人墨客的脑海中萦绕翻腾,自己低徊感叹,所思甚深,可这种抚今追昔的幽情单绪,又能向谁去倾诉呢?富贵荣华终成空,人生所贵在适意。不过红尘滚滚之中,又有多少人真能不入迷途、不受羁勒?“不如意事常千万”(陆游《追忆征西幕中旧事》之二),“但将酩酊酬佳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还是抛弃失意的烦恼,对着萧瑟金风举杯狂饮,浩歌一番,急舞一回吧!腰悬金印封侯拜相又如何?钟鸣鼎食养尊处优又如何?果真富贵了,难道就能对改变这个恶浊的人间世界有什么点滴的帮助吗?想到这里,不肯降志辱身的人们就更加追慕陶渊明的高尚情怀。
俱往矣!旧时代的宫廷歌曲虽有身边歌伎尚能演唱,但唱出来恐怕也会变成哀怨的调子,在野菊黄花、山枫红叶的掩映之中更显凄楚。正遐想间,天边传来几声雁叫,抬头望去,顿觉那一行雁阵就是印在空中的“愁”字。
词人笔下,写的就是这样一幕。观景生情,怀古念今,自伤自慰,亦狂亦狷,兴亡之感与身世之念已然打成一片。全词既显其侘傺悲凉,又显其愤世嫉俗,抑扬顿挫,块垒尽吐,确为集中佳作。词中多用典故,“黄云”喻成熟谷物,语出王安石《同陈和叔游齐安院》“割尽黄云稻正青”。“佩玉鸣鸾”截取王勃诗,“春梦断”化用苏轼事。“莫唱当年朝士曲”则借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之句翻出己意。凡此种种,俱称妥帖。词中上片“高情”下片“高趣”两用“高”字,亦见深意,决非泛泛而及。
(李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