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美 人

  下载全书

一帘花影惊风碎,恼得醒还醉。卷帘归燕早黄昏,况是湿云如梦雨如尘。 当初的是恩情甚,信也须难信。此情若是果然真,不枉别来终日锁眉痕。

【赏析】

作者的友人顾乃大在《花影集序》中说:“吾友施子野氏,娴雅绝伦,风流自赏,夙称博物,兼负情痴。”他写有不少艳曲,这首以女子的口吻抒写相思之苦的情词就是其词集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此词是较为典型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结构。上片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勾勒出一幅美人花前相思图。时间表面上写的是一天,实际上又何尝不是日日如此。俗语有云:“天有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病有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主人公既是别离,又是相思,可谓苦上加苦了。“一帘花影惊风碎,恼得醒还醉”,上句设置情境氛围,明写花影之碎,实喻人心之碎;下句承前抒发境中之情,点出主旨———“恼”。句中之“醉”,或许是抒情女主人公借酒浇愁,以醉解恼;或许是因相思之“恼”太深,以致人似痴,心如醉;或许二者兼而有之。此两句中,“碎”与“醉”写得委婉含蓄,颇值玩味。“卷帘归燕早黄昏,况是湿云如梦雨如尘”,写卷帘望去,只见天已入暝,归燕返巢,这迟暮之景本已令人难堪,更何况又碰上阴云密布、细雨纷飞的天气!读到此不由令人联想起李清照的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略加体味,不难看出,上片在意蕴上可分作三层,以第一句为起始,第三句逼进一层,第四句更深一步。就这样,层层递进,步步紧逼,为下片抒情蓄足了势,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也就是极为自然的了。

下片纯是抒写刻骨铭心的真情,侧重于心理刻画。“当初的是恩情甚,信也须难信”,两句间有一转折:本言当初两人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却又说今日令人想相信也难以相信。因为离别令人愁苦,也令人疑虑,故有此言。正因情太深,才惟恐失去。这是一逆,接下来又是一转,从正面着笔:“此情若是果然真,不枉别来终日锁眉痕。”可以说结拍两句才是女主人公的真意所在:只要情郎不负心,我苦苦等待又有何妨!笔下真是一波三折,读来令人感慨万分。

从整体来看,上下两片艺术风格迥异。上片典雅华丽,下片质朴清新;上片意境凄婉,含蓄蕴藉,下片脱口而出,直抒胸臆;上片直似唐宋婉约词,下片有如明代之民歌。在一篇词作中,两种不同风格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是不多见的。这也可以从中看出词人对文人创作和民歌风格兼收并蓄的功力。(刘书成)


浣 溪 沙徐 勃

虞 美 人|施绍莘|明 词|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