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 仙 歌

  下载全书

自题小照

梨云梦远,怅春愁谁省,自写吟魂伴梅影。念晕红词句,惨绿年华,都付与、小阁轻寒薄病。 雨丝风片里,憔悴相如,懒踏寻芳旧香径。小榻颺茶烟,碧叶愔愔,好占取、松蹊蕙磴。只一片、伤心画难成,怕点鬓清霜,又添明镜。

【赏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中年,旨在抒发自己已经步入中年有志未酬的惆怅。作者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进士。归选班。廿二年(1757),高宗南巡召试第一。赐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旋升郎中,因事罢职,当时年约四十岁,闲居了几年,词当作于是时。

起笔感叹时值残春,春愁难遣,却又无人省识自己为何而愁。“梨云梦远”这句,示此时梨花已谢,梦云已散。梨花开放时,色白如雪,看上去像一片白云,因而唐人王建(一作王昌龄)诗,有“梦中唤作梨花云”之句。为着遣愁,作者对着自己的小照,题些词句,在小照旁边,绘有折枝梅花,因而有“自写吟魂伴梅影”之句。接着感念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只是写作了一些“绿剪裙腰,红消眉晕”的词句,或是整理了一些前人的词篇,以度此接近中年的“惨绿年华”。而青春的英气,也往往消磨在这些“小晕轻红”的词句之间,不能不有美人迟暮之感。“晕红”一词,多用于女子含羞带怯的容色,或是刚刚吐艳的春红;现在用以形容词句,表明词为艳科,词人也有这种见解。“惨绿”,指春末夏初的浓绿,“惨绿年华”,表明青春的年华即将逝去。作者此时身居小阁,度着轻寒薄病的生涯,消磨着如许的岁月,面对小照,自然会产生“都付与、小阁轻寒薄病”的嗟叹。“都付与”一词,可谓感慨系之。

下片进一步写自己此时的心境。“雨丝风片里”三句是说:处在寂寞的深春,自己正如当年憔悴的司马相如,贫居寂处,再没有心情踏上旧日寻芳的香径了。“雨丝风片”这一词句,明汤显祖在《牡丹亭·游园》中曾用过:“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皂罗袍》)作者感念自己也正如那位身处锦屏中的杜丽娘,把那韶光看得过轻贱了,语意中充满自伤的色彩。那么现在如何打发这种贱视韶光的心情呢?作者在下面三句作了回答:“小榻颺茶烟,碧叶愔愔,好占取、松蹊蕙磴。”这三句看起来很轻松,其实是无可奈何之语,既然韶光轻易地便要消逝了,那么只有在小榻边上焚香烹茶,看着茶烟袅袅地颺起,欣赏着窗外静静的碧叶,或者小坐于松下小溪边兰蕙夹生的石阶上,暂时清领物外的闲适,也算是不负此生的了。结拍“只一片、伤心画难成,怕点鬓清霜,又添明镜”,借唐代高蟾《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以感慨的心情作结,并回应词题,与上片之“自写吟魂伴梅影”句绾合。作者自题小照,本为遣愁,从结句看来,并未达到这一目的。所谓“一片伤心画难成”者,乃是其精神世界,仍为“愁”字所占,这伤心之处,正是有志未酬的体现。而“点鬓清霜,又添明镜”两语之前,着一“怕”字,更有韶光易逝,华发丛生之叹,暗表旧愁未消而新愁又起,如此着笔,可见委婉曲折中,带有许多凄楚惆怅之情。不过作者一生处于坎坷岁月之中的时日,并不很长,不久之后,作者入阿桂军幕,又参加大小金川的战役,佐戎筹划,卓有功绩,那时候,就不会再为春愁所扰了。

(马祖熙)


王 昶赵文哲

洞 仙 歌|王 昶|清 词|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