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丑

  下载全书

见芙蓉花作

怅秋光渐老,看点点、霜花飘足。庾郎正愁,愁来无处著,漫绕篱落。是处秋容好,岸边深巷,见数枝幽独。雕阑深护珍珠络,困倚香云,斜欹暖玉。相看更烧银烛,恰清尊半醉,前事枨触。 兰舟初泊,记双红梳掠。坐对名花晚,情莫莫。灯前细语蛾绿,但回头无奈,别离成各。西风紧、更催丛萼。料得是、一样心头滋味,减来还恶。凝愁处、莫倚阑角。看一痕、淡月微云里,依然是昨。

【赏析】

张翰风词以情致缱绻、措辞委婉取胜,用张德瀛的譬喻说法,“如雏莺调舌,宛转关情”(《词征》)。此阕咏物词,出入于南、北宋之间,显然是规摹周邦彦名篇《六丑·蔷薇谢后作》,又借鉴了姜夔咏物词的意境。此词所咏的芙蓉花,即木芙蓉,又名木莲,是一种秋季开花的落叶灌木。

此词用一个“怅”字领起,秋光渐老,霜花飘飞,竟是深秋时节的光景了。“庾郎愁”,用的是南北朝作家庾信的典故,姜夔《齐天乐》词有“庾郎先自吟愁赋”的句子。按今本《庾子山集》并无《愁赋》,但金王若虚《文辨》提到“尝读庾氏诗赋,类不足观,而《愁赋》尤狂易可怪”,近人发现宋叶庭珪《海录碎事》卷九下“愁乐门”即引此赋。“无处著”,是无所依傍之意,表达的是一种由悲秋而起的空落之感。这种空落感,化为外在的动作,便是“漫绕篱落”。(顺便说一句,姜夔《齐天乐》词在写因悲秋而伤心时,有“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之句来反衬苦情。)以上数句,其实都只是铺垫之笔。

“是处”,一般解为到处、处处,如柳永词“是处红衰翠减”(《八声甘州》);但我看在这首词的语境中,似应作“此处”理解才来得熨帖。“是处秋容好”,是专指芙蓉开放之处。此处即在“岸边深巷”,曲径通幽处,猛然间,“见数枝幽独”———这是盛夏过去后的残余,是严冬即将来临之前的美丽,故云“数枝”,故云“幽独”。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起苏轼咏榴花的名句来:“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贺新郎》)姜夔也有句咏梅花云:“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疏影》)前句指花,后句指人。当深秋百花凋零之时,有数枝芙蓉与君相伴,该是多么令人惊喜!这里的“幽独”二字,是指花,抑或指人?我想,恐怕是二者兼而有之吧?以下正面描写芙蓉花。名花用雕栏围护,花形美丽,如珍珠璎珞,“困倚香云,斜欹暖玉”,则用拟人的手法,把芙蓉比作美人,浓密的枝叶,如同美女的云鬓(“香云”),白里透红的花朵,竟像煞美女的面颊和肌体(“暖玉”)。“困倚”和“斜欹”,更写出了美女一般的娇慵姿态。据说,古代美人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见《西京杂记》),文君成都人,成都木芙蓉享有盛名,故有“蓉城”之称,可作为这一美好比拟的佐证。“相看更烧银烛”一句,既可解为入夜以后,点燃蜡烛来欣赏芙蓉花,因为芙蓉花会变色,由白变浅红,晚上色转深红,人称“醉芙蓉”;同时,词人或许也是用银烛来映衬芙蓉花,隋朝文学家江总就有“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南越木槿赋》)这样的句子。上片写花既竟,由花引出情思:“恰清尊半醉,前事枨触。”“枨触”,心中的感触。词人于半醉半醒之时,忆起往事,转出感慨。

词人忆起的大概是一次艳遇,发生在词人舟行靠岸的旅途上。“双红”是对一个青年女子的代称。“梳掠”,梳妆。如宋范成大《秦楼月》词有句云:“窗纱薄,日穿红幔催梳掠。”词人写道:“坐对名花晚,情莫莫。灯前细语蛾绿。”“莫莫”,清静肃敬貌,《诗经·小雅·楚茨》:“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也可解为“默默”,汉扬雄《甘泉赋》:“神莫莫而倾。”“蛾绿”,借指女子的黛眉。宋姜夔《疏影》:“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这个女子在傍晚时分梳妆打扮,殷勤接待,这时,两人面对着同样美丽的芙蓉花的开放,款款细语,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场面!可惜好景不长,转瞬别离,与双红分别时,“西风紧、更催丛萼”,“丛萼”谓芙蓉树。芙蓉花仿佛在秋风的催逼下也显得憔悴凋零了,温馨顿时变为伤感。

“料得是、一样心头滋味,减来还恶”,是进一步抒情,其手法是从对面写来,设想彼之念我,必亦如我之念彼,与宋柳永“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可谓异曲而同工,所谓相隔两地,相思同心,故有“凝愁处、莫倚阑角”的抚慰劝勉语。结尾写夜已深沉,一痕淡月穿行于微云之中,仿佛依然是那个温馨而伤感的夜晚;然而,月光下的芙蓉花虽一样盛开,那“双红”却如惊鸿一瞥,杳无踪迹,只留下与“双红”一样幽独的芙蓉花陪伴着自己。

在艺术表现上,此词写人的遭遇,处处不离花的映衬,是咏花,也是咏怀,有其高明之处,实得《清真词》法乳。但就词人抒发的感慨而言,也不过是诗词中常道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人生况味。谭献评这首词,说是有“美成(周邦彦)思力”(《箧中词》)。“思力”本是常州词派理论家周济的评词用语,他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读得《清真词》多,觉他人所作,都不十分经意。”思指立意,力指笔力,将张琦这首《六丑》与周美成的同调词相比,立意不能相侔,而从花与人的关系来构思全词这一点看,则其笔力的确近似之。

(方智范)


摸 鱼 儿孙云凤

六 丑|张 琦|清 词|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