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州 慢

  下载全书

送 别

高树云封,小桥雪冻,乱山落日停车。正离亭中酒,古戍咽悲笳。尽携得、遥天雁影,轻霜一夜,冷到平沙。趁梅花开早,香风相唤还家。 燕台倦客,抱芳心、共是天涯。算细雨催春,繁花怅别,便了韶华。老却庾郎吟鬓,认灯影、醉墨横斜。只江南清梦,随君同泛归槎。

【赏析】

关于蒋学沂其人其词,《全清词钞》、《近代词钞》而外,晚近以来诸家选本及著述均未收录评介,亦不为各种辞书著录。严迪昌《近代词钞》云:“其词师从张惠言,……风格清丽圆润,……乃常州词群一高手。……蒋氏词作,实为审视‘常派’流变之重要文献,惜乎世人皆不知有此一集,叶恭绰氏《全清词钞》仅转录一首而未曾觅知《藕湖词》存世。”严氏《近代词钞》自《藕湖词》录入蒋词凡四十一阕,这首《扬州慢》即为其中佳作之一,颇能体现藕湖词“清丽圆润”的特色。

“高树云封,小桥雪冻,乱山落日停车”,上片开头三句,首先描绘出一幅冬日郊野傍晚时分的整体背景,藉以营造故人惜别的典型环境。起句画面富立体感,高树参天,云封疏林,一派树静云闲的寂寥景象;次句视野由远而及近,溪流寂寂,小桥自横,便是送别之地。“雪冻”二字巧妙点出了冬日时令。“乱山落日停车”,赋予景物一种动态,层次分明,意境苍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暮云沉沉,积雪皑皑,寒山叠影,夕阳无语,令人黯然销魂。“正离亭中酒,古戍咽悲笳”二句,具体表现送别场景,重在渲染一种悲凉气氛。十里长亭,“劝君更进一杯酒”;悲笳哀鸣,“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戍”意象,使眼前的离别增添了一种苍茫的历史感;“悲笳”情境,则从听觉入手,悠远而凄怆。“尽携得”三句,以想象之笔,虚写旅人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的情状。从眼前空中征鸿,中经“轻霜一夜”,直到天明雁落平沙,皆系于一个“携”字,打破了时空限制,构思十分巧妙。“趁梅花开早,香风相唤还家”,歇拍二句,通过寒梅迎客、香风伴行的奇妙景致,寄寓作者送别友人时的美好祝愿,使词境顿生亮色和暖意,情感亦得以升华。

上片多从友人落笔,下片则由自身切入。“燕台倦客,抱芳心、共是天涯”,表现客中送客、天涯沦落之悲,由人而及己。“燕台”,即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战国燕昭王筑台以接待贤士,故称燕台。“燕台倦客”,谓自己同样倦于游幕,与上片之“香风相唤还家”遥相呼应。学沂《望海潮》词序云:“己卯冬暮,偕管孝逸出都,至武陟马营壩工次。”可知作者曾云游河北河南一带。如是,则此句写实。“算细雨催春,繁花怅别,便了韶华”,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充满了一种真切的生命体验。春方尽,花将零,人已老,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被无情地毁灭,悲天悯人之情于是油然而生。“老却”二句,系设想别后情景之辞。作者以庾信自况,文章老更成,诗赋动江关,吟鬓灯影,醉墨横斜,既抒发了自己羁旅倦游的孤寂情怀,又反衬出伤离惜别的纯真友谊。“只江南清梦,随君同泛归槎”,亦能关合主客,兼写虚实。挥手从兹去,人别心相随,今夜梦中,定能与你一起乘上回家的竹筏,伴君千里归江南。结拍惜别而兼思乡,词意翻进一层,从而完成了由“送别”到“还家”的主题转换。

全词惜别而兼思归,上片多实景,境界阔大清丽;下片富虚想,情思缠绵悠远。通篇意象绵密,画面层出,设色富丽,绘景真切,能于层层铺叙之中灵活把握主客、情景、虚实之关系,完成时空的自然转换,将“送别”的主旨表现得充分而完美。

(龚喜平)


蒋学沂赵 函

扬 州 慢|蒋学沂|清 词|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