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阳 台

  下载全书

暝色在树,秋声乍繁,即事言愁,率成此解

病叶栖寒,愁云殢暝,帘栊知为谁开?几日新霜,墙阴点遍苍苔。薜萝青断当时径,记凉痕、曾罥瑶钗。镇徘徊,一步回廊,便隔天涯。 兰悰絮梦都消歇,只冷吟低唱,减尽清才。泫别疏花,海棠红上阶来。蜘蛛细写春前影,又丝丝、替织秋怀。悄亭台,谩问幽期,纤月弦纔。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词。从词意看,作者所怀之人大概是一与其所居不远而又难得相会的女子。因对其背景不得而知,故个中缘由,良难情测。作者对此似乎也有不便言明处,故在题中仅说“言愁”,而未对所怀之人有所交待。

以“病叶栖寒,愁云殢暝”起笔,足见作者愁心之重。秋风瑟瑟,暮霭沉沉,正是怀人时候。作为心有隐情的诗人,面对如此黄昏秋景,耳听乍繁秋声,不免触景伤情,久抑心底的愁绪自然涌上心头。《诗经·豳风·七月》郑笺云:“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栖”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病叶”高挂树杪瑟瑟发抖之情状;“殢”(tì)字则将惨淡愁云凝滞夜空的沉重凸显出来。孤冷、苦闷、无奈的景致,正是作者此时心境之写照。其实,作者之苦也是闺中人之苦,其所想“帘栊”不知为谁而开,是两处伤心人共有的难堪。

从“几日新霜”始,作者以更为细腻具体的笔触写秋痕旧忆。仅仅秋霜几日,碧绿的苔藓,青翠的薜荔、女萝已是一一化为满目苍黄。遥想当时,就在这绿意披拂的小径,二人曾经一度春风。此情此忆,直逼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无题》)的风流。而今,温情与春意却是一去难返,只留下枯寂一片。“记凉痕、曾罥瑶钗”写得异常生动。“凉痕”即秋痕,指上边所言苍苔及干枯的薜荔藤萝。也许是欢会时的激情使有情人略显莽撞,竟使头顶瑶钗被藤萝牵挂。这一微妙细节如今仍是历历在目,然记忆的鲜活只能使眼下的感伤更趋深重,因此,反有读之令人心颤之感。“镇”是常常之意,无奈的作者面对旧景只有长久地徘徊回廊,思忆欢好。从“一步回廊,便隔天涯”看,并非古诗词中常见的“所思在远道”,而是近在咫尺,但却相会无机。今人钱钟书称此类景为“相去三步,如阻沧海”(《管锥编》)。从作者的其他词作来看,他极擅写秋景愁绪,这从其词中多用“凉”字也可见出。除本词中的“凉痕”外,《卖花声》有“夜凉心事写红墙”;《水龙吟》有“渺欢悰、凉灯摇坠”;《画屏秋色》有“月窥金脉,凉蝇飞起,碎飘零墨”,等等。

词的下片转写离后酸楚。古人曾用“兰因絮果”喻男女始合终离。此处之“兰悰絮梦”活用该成语,来喻指当年欢会的颠狂及离后的苦思。作者欲将此一一消歇,实是无奈之伤心人语。且不说上片中之分明记忆,单是这扯不断理还乱的“冷吟低唱”又岂是达观人所为。真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这在世俗人眼中或许是有些无聊的酸腐,但对性情中人来说,“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却成了无可逃遁的宿命。“减尽清才”即指作者在絮絮叨叨中意志才情的消磨。“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何况脆弱如斯的人呢!“泫别”即泣别,“疏花”即残花。作者本想抛却相思,刚刚与残花告别,不意惹人的秋海棠又悄悄地绽开花蕊,似乎这多情的花儿也来有意地捉弄多愁善感的词人。反反复复,欲说还休,刚刚割舍而去,恼人的相思又总是在不经意处悄悄爬上心头。你看,曾经在春日里织网画檐,“尽日惹飞絮”的蜘蛛犹嫌不足,秋日里又来添一番热闹。似乎非常认真尽职地层层织来,不曾想抽取的却是词人的情丝,直把词人最后的一点自持也要消磨殆尽。作者与蜘蛛似颇有缘,其《画屏秋色》中又有“认丝缕蜘蛛,是谁摹恨子细刻”之句,小小的蜘蛛竟成为词人愁怀难遣的代言物。当然,蜘蛛终究织不尽相思人的愁绪,词的结拍,作者还得自己出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为这段相思写上一个未有结局的结局。“谩问幽期”表面看来是随意而问,但此问的随意除了说明作者已由失望转变为绝望以外,并不能说明别的什么。“纤月弦纔”实际上告诉读者,这段离情才只不过如那一钩纤月,离团圞尚有许多、许多的时日。至于何时圆满,又有谁猜得出?诗词结尾贵在以景代情且有不尽意味,此词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只可惜,语言完美的结句昭示的却是有缺憾的情感。

(陈伟军)


张金镛姚 燮

高 阳 台|张金镛|清 词|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