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 火 令

  下载全书

衰草连荒垒,寒林绕故关,角声呜咽晚风酸。遥见征人无数,曝背古城边。 朔气侵金甲,严霜冷玉鞍。停鞭一望更凄然。几点旌旗,几点夕阳山。几点颓垣断壁,掩映暮云间。

【赏析】

这是一首边城抒怀之作。上片写词人刚到塞外时远望中的古城景色,着力突出其荒凉僻远的第一感受。“衰草”二句写词人由远方而来所见古城周围的环境。深秋之际,凋零枯萎的草木一直通向天际,在荒凉的原野的尽头,在寒林的环绕间,显现出一座关塞。词中的“荒垒”亦即“故关”,亦即下文的“古城”,错综其词,以避重复,同时,也可见其由来之久,见其荒凉程度。随后写所闻,远远传来边塞特有的“角声”,同时,也感受到塞外晚风的强劲。“风酸”之典可上推至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关东酸风射眸子”句,指风之冷与强,令人下泪。词人初临边塞,便从所见、所闻、所感中领略到此地的凄清冷峻。“遥见”二句写所见的征人。当时词人已经感受到晚风之酸,然而,生活在边塞的戍卒们却不把晚风当回事,仍在夕阳中“曝背”,可见此处阳光之难得,更可以见边塞生活之百无聊赖。征人在这样一个几乎被遗忘了的“故关”戍守,环境的僻远、艰苦,亲情的阻绝,生活的百无聊赖,令初到其地的词人感慨万端。然而,他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写这独特的环境与环境中人。如此写法显得更含蓄、更深刻。

下片写古城的近景,乃词人乘马来到边塞前之所见、所感。“朔气”句与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朔气卷戎衣”句意境相近,其更早的原型当是北朝乐府《木兰诗》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此谓北方深秋的傍晚,寒气侵入金甲,马鞍上也结了一层冰冷的晚霜。刚一走近边塞,立刻给他一种特殊的感觉。这是边城的苦寒,是“曝背”的征人长相厮守的环境。“停鞭”句笔锋一转,从词人切身感受到的“朔气”、“严霜”又引出一幅画图。这里连用了三个“几点”:旌旗、夕阳中的荒山、颓垣断壁。旌旗是征人的标志,似乎应具有一些生气,然而,这旌旗仅仅几点,显得极其孤独、孱弱,同时,这稀疏的旗帜又飘扬在荒山、颓垣之间,更显得孤寂凄然,造成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凉。结句为这图画平添一层暗淡的色彩,“几点”旌旗、荒山、颓垣断壁都“掩映暮云间”。词中的旌旗、荒山、故关、暮云,构成了小与大、内与外多层次环绕、兼容的意象。旌旗所代表的仅有的生气存在于颓垣断壁的故关中,故关处于长满衰草、寒林的荒山间。这就显得旌旗越发渺小、孤单,而结句中的暮云又将这环境、色彩和生气涵盖给人以幽暝、阴冷的感觉。结句以景语收束,语尽而意未尽,留下无穷的余韵。

这首词善于运用白描的笔法,将作者所见、所感娓娓道来,明白如画。同时,作者在陈述间不加渲染,不露声色,而其深沉的感情已经传导给读者,使其作品获得了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联系到作者所处的晚清时代国步艰危的历史背景,词中边塞的荒寒冷落也更令后世读者有悲凉之感。

(许志刚)


宝 廷张祖同

喝 火 令|宝 廷|清 词|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