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 栖 梧
春 草
廉纤丝雨春阴重。嫩草平铺,低把金鞍鞚。绿遍天涯无半缝,怜伊岁岁和愁种。 飞絮落花都不动。斗帐微寒,自做池塘梦。明日踏青谁与共?芳郊怕损鞋头凤。
【赏析】
自从《楚辞·招隐士》发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咏叹之后,历代诗人用萋萋芳草寄托悠悠离愁便相沿成习。在古代诗词中,咏春草的名篇佳什层出不穷。这主要是由于春草的滋生繁茂标志着季节的更替,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逗引起闺妇怀远、游子恋别的思想感情。徐釚这首词正是借咏春草来抒发离愁别恨的又一篇佳作。
词一开篇便展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春雨绵绵,雨丝细密如纤帘挂在天地之间,天气非常阴沉。在雨帘之外,那满目的、一望无垠的、翠绿的春草,像平铺在地上的绿毡毯。在这样的背景中,孤独的词人骑着马儿,握着马勒和缰绳,缓缓地离去,满眼翠色欲滴的春草在他脚下延伸,一直到茫茫无际的远方。自古以来,春草总是与离情别绪相关合,此情此景怎能不使词人更添一段愁绪呢。他不禁发出“怜伊岁岁和愁种”的感慨。在此,词人以“绿遍天涯”,即春草之一望无际,来象征离恨之绵绵不绝;以“无半缝”,即春草之繁茂浓密,来象征离恨之盘曲郁结,可谓意蕴深远;“怜伊岁岁和愁种”,尤为妙语惊人,这是写离愁如春草一样年年不断,岁岁如此。词人一方面把春草写得似多情之人,年年岁岁都负载着游子思妇的离别之情;一方面又似乎是在叹惜闺中人从此也要满怀离愁别恨,苦痛堪怜。
下片接着写道“飞絮落花都不动”,由于受到春雨的浸润,那些飞絮落花都停止了飞舞,一切都似乎变得凝固不动了,但词人经过旅途的奔波劳累,夜宿客馆,思绪万千,在那微微透着一丝寒意的斗帐里独自做着“池塘梦”。这里,词人化用了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的典故,钟嵘《诗品》说:“康乐(即谢灵运)每对惠连(灵运族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生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词人在此意谓自己远行在外,还可像谢灵运一样即兴吟诗,以慰藉天涯孤旅的寂寞情怀。然而忽一转念,想到自己远行之后,闺中人孤独无依,不知“明日踏青谁与共”。眼看春雨濛濛,草地上湿漉漉的,词人不禁担心芳郊踏青,将会使闺中人鞋头上绣的彩凤受到污损,真是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电发(徐釚字)《凤栖梧·春草》云:‘绿遍天涯无半缝,怜伊岁岁和愁种。’语绝凄丽。然视君复(林逋)、圣俞(梅尧臣)两词,已下一格,去欧公(欧阳修)《少年游》一篇,何可以道里计!”陈氏此言有些偏颇。虽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认为林逋《点绛唇》、梅尧臣《苏幕遮》、欧阳修《少年游》三首词为咏春草绝调,但徐釚这首《凤栖梧》也别具一格。相比之下,林、梅、欧三词均为咏春草兼涉离愁,重在写意,但缺乏主体寄托,作品中看不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而徐词借春草专写离愁,重在写实,贵有寄托,作品中突现出了游子恋别怀人的鲜活形象。因此,徐词更以“情真景真”取胜,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徐词“用意幽深,造语雅当”,“艳而不流于靡曼,淡而不入于枯寂”(王嗣槐《菊庄词序》),也不失为一大特色。
(何春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