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算 子
古 意
早上望江亭,望见朝晖出。天际归舟竟不来,自向风前立。
晚上望江亭,望见斜阳入。天际归舟仍不来,自向风前泣。
【赏析】
这首词写一思妇在江边终日盼望归人的心情,属前代词中的常见题材。词中用“天际归舟”这一典故,本出自南朝谢朓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用来描写江行远眺的景色,而在宋词中常借以表现闺妇盼归或旅人怀归,如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袁去华《踏莎行》:“天际归舟,云中烟树,兰成憔悴愁难赋。”都是抒写伤离怨别的情绪。上片首句“早上望江亭”,写思妇一清早就登上望江亭,准备迎接亲人的归来,其内心充满着希望。让人想象她是否昨夜未睡,一直在推算亲人的归期,明天一定会回来了,江边可以望到亲人的归舟了。“早”形容出她心情的急切,清早就去江边盼望。第二句“望见朝晖出”,她远远望去,太阳从江上冉冉升起,江天一色,可是亲人本该回来的船呢?自己痴痴等待的亲人呢?一“望”字中可以想见思妇江亭盼望的情景。我们再联系起唐温庭筠的《望江南》来读:“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写思妇早起独依江边盼望归人的情景,两首词构思上很相似。不过温词中思妇一直在来来往往的帆船中辨认她期盼的归舟,过尽千帆皆不是,心中失落之时为之肠断。而这首词中,第三句“天际归舟竟不来”,在天际朝晖映红的地方,归舟没有像思妇预料中一样出现,“竟”字说明该来而没来,不得不让思妇思忖,是不是途中延误?于是她又痴痴期盼。上片结句“自向风前立”,写思妇江边风中孑然伫立,失望与期望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一“立”字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下片写傍晚思妇又到江边眺望,希望能够见到归舟。“晚上望江亭”,“晚”时间上承上片中的“早”,反映出时间的推移。早上远望失意而归,思妇心有不甘,傍晚时再上望江亭,她盼望亲人归来的心情更加急切。“望见斜阳入”,太阳在远处江面落下,暮色已起,归舟呢?“天际归舟仍不来”,“仍”字同上片“竟”字相比,语气更加沉重,失落之情也更加强烈。结句“自向风前泣”,已是傍晚,今天归舟又不会回来了,思妇伤心之极,便独立江边,临风哭泣。早上“立”于江边,尽管没有见到归舟如期归来,内心还有一些期盼;晚上却不一样,自己苦苦期待,归舟仍不见回,思妇伤心绝望而“泣”之情可以想见。这首词风格简洁明朗,但又含蓄蕴藉。上下片各选取了一幅画面来表现思妇的相思之情,总共只换了六个字,其余字句相同,类似《诗经》中重章叠唱的手法,但情感更递进一层。这在同类题材中写法上是别具一格的。
(龙向洋 萧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