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宋濂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主要开国文臣、著名散文家。自幼刻苦励学,元末,受业于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曾被荐为翰林院编修,辞不应召,隐居著书。明初,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主修《元史》。后以年老,辞官归里。因长孙被牵连到胡惟庸党案,全家被流放四川茂州,病死途中。由于学识渊博,播声海内外。有《宋学士集》传世。
刘基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散文家、寓言小品作家。元末进士,曾任高安县丞、江浙儒学提举等职;因遭排挤,归隐著书十余载。朱元璋起兵后,应邀出仕,协助开创帝业;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疑忌,辞官返乡,忧愤而死。有《诚意伯文集》。
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宋濂学生,明太祖时授汉中府教授,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起兵入南京,命他起草登基诏书,被他严词拒绝。不从,被灭十族。著有《逊志斋集》。
王鏊
王鏊(áo),字济之,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历侍讲学士。正德中,累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世称其学为“王学”。登进士第,官至兵部尚书。因上疏弹劾宦官刘瑾,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文学上,他反对模仿、依傍古人,主张直抒胸臆。为文平易畅达,自成一格。著有《王文成公全书》。
唐顺之
唐顺之,字应德,人称荆川先生,明代中期重要的散文家。曾任郎中,督师浙江,亲自泛海,屡次击败入侵的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学识渊博,文学之外,通晓天文、地理、音乐、数学。著有《荆川先生文集》。
宗臣
宗臣,字子相,号方城,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文学流派“后七子”之一。登进士第,任刑部主事、吏部考官等职。曾率众击溃倭寇入侵,升为提学副使。为人耿介、刚正,当时严嵩专权,许多士大夫丧失廉耻,趋炎附势,而宗臣则傲骨崚嶒,不肯依附权贵。文章明爽畅达,在当时颇有影响。有《宗子相集》传世。
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中期著名散文家。讲学二十余年,从学者甚众。科考极不顺利,屡试屡挫,六十岁始成进士,做过县令。以散文见长,有“明文第一”之誉,抒情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论者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六年后,卒于南京。著有《震川集》等。
茅坤
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进士,文武皆能,喜谈兵。文学上不满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倡学习唐宋古文,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有《茅鹿门集》传世。
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早年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有《弇州山人四部稿》。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著名文学家,为明代文坛重要流派“公安派”创始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为“三袁”,都以文学见长。为人洒脱不羁,蔑视封建礼法。早年中进士,任江苏吴县县令,为政口碑甚佳,但他无意做官,志在访师问学,游历山川。文学方面,主张抒写性灵、不拘俗套,提倡“文随时变”,反对拟古剽窃的形式主义。散文小品优美生动,格调清新。著有《袁中郎全集》。
张溥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文学家,爱国社团复社的领袖。进士得中,授庶吉士,后以葬亲告假,遂不复出。崇尚气节,坚持正义。一生著述繁多,遍及文、史、经学各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写过许多抨击时政的文章。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