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净扮赛卢医上³⁷,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³⁸。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³⁹。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甚么人来。(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⁴⁰。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死了⁴¹。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将除了也⁴²。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索钱去也。(做行科,云)蓦过隅头⁴³,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⁴⁴,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⁴⁵。(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甚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婆婆⁴⁶,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⁴⁷,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张驴儿云)爹,是个婆婆,争些勒杀了⁴⁸。(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⁴⁹,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⁵⁰,要勒死我,赖这银子。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罢。(做拿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张驴儿云)你寻思些甚么?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妇儿。(卜儿背云⁵¹)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
【注释】
³⁷净:类似京剧的花脸,古代戏曲演出中扮演以性格刚猛为主的脚色,亦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一般由男脚扮演,也有由女脚扮演的。赛卢医:春秋时名医扁鹊家于卢国,因被别称为卢医。元杂剧中往往戏称庸医或卖药人为赛卢医,实为反语。
³⁸《本草》:泛指《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记载中药的书籍。
³⁹山阳县:西晋置丰阳县,宋置山阳县,元复设丰阳县,属奉元路,治所在今陕西商洛。生药局:中药店,也为人治病。
⁴⁰尽也静办:倒也清净。静办,清净,安静。李潜夫《灰阑记》:“左右我的女儿在家,也受不得这许多气,便等他嫁了人去,倒也静办。”
⁴¹弱症:肺痨的别称。
⁴²服孝将除:服孝期限将满。
⁴³蓦:通“迈”,跨越。隅头:墙角。王仲文《救孝子》:“转过隅头,抹过屋角,此间便是杨家门首,我自入去。”
⁴⁴两个银子:二十两银子。银子以十两为一个,两个即二十两。
⁴⁵庄上:元代货币以纸币为主,较少铸钱。但由于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民间交易、借贷多用白银。此处“庄上”疑为货币储蓄或兑换机构。
⁴⁶兀那:犹“那”。兀,语助词。
⁴⁷孛(bó)老: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子的脚色。
⁴⁸争些:差一点,险些。
⁴⁹在城:本城。在,本,此,指示代词。郑光祖《梅香》:“小子姓黄名孔,是这在城人氏,做着个山人。”
⁵⁰赚(zuàn):哄骗。
⁵¹背云:又叫背工、背躬,演出时假定其他剧中人听不见,而向观众讲述自己的心里话。
(正旦上云)妾身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⁵²,我今二十岁也。这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银子,本利该二十两,数次索取不还。今日俺婆婆亲自索取去了。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⁵³,数年禁受⁵⁴,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⁵⁵。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熳花枝横绣闼⁵⁶,断人肠的是剔团月色挂妆楼⁵⁷。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⁵⁸,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⁵⁹,心绪悠悠。
(云)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唱)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⁶⁰?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⁶¹,他可又拔着短筹⁶²;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⁶³,端的个有谁问、有谁偢⁶⁴?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⁶⁵,今也波生招祸尤⁶⁶。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⁶⁷。
(云)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⁶⁸?(卜儿同孛老、张驴儿上)(卜儿云)你爷儿两个且在门首,等我先进去。(张驴儿云)妳妳⁶⁹,你先进去,就说女壻在门首哩。(卜儿见正旦科)(正旦云)妳妳回来了,你吃饭么?(卜儿做哭科,云)孩儿也,你教我怎生说波⁷⁰!(正旦唱)
【一半儿】为甚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候,他那里要说缘由。(卜儿云)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说波!(正旦唱)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
【注释】
⁵²可早:已经,已是。郑廷玉《后庭花》:“可早三更了,你听那墙上土扑簌簌的,房上瓦厮琅琅的,兀的不杀我也。”
⁵³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⁵⁴禁(jīn)受:经受,忍受。陈允平《六丑》:“相思恨暗度流汐,更杜鹃院落黄昏近,谁禁受得?”
⁵⁵“怕不待”句:岂不是连天都会变瘦。语本程垓《临江仙》:“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⁵⁶绣闼(tà):有华丽装饰的门。此谓闺阁之门。王勃《滕王阁序》:“披绣闼,俯雕甍。”
⁵⁷剔团(luán):非常圆,滴溜儿圆。剔,程度副词,极,很。团,圆。
⁵⁸长则是:总是,一直是。王实甫《丽春堂》:“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急煎煎:心情烦躁的样子。
⁵⁹情怀冗冗(rǒng):情绪繁杂纷乱。
⁶⁰“莫不是”句:莫不是命中注定一生愁苦。八字儿,用干支排列的生辰年月日时,由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时干、时支组成,故称八字,此处代指命运。该载,详尽载明。无名氏《渔樵记》:“我去那休书上朗然该载。”
⁶¹同住人:一起生活的人,此谓丈夫。
⁶²拔着短筹:抽到短签,喻指命短。旧时常用竹签计数,签上刻数字,数字小者称“短筹”。元杂剧中常用“拔着短筹”比喻命短或半途而废。孔学诗《东窗事犯》:“臣想统三军永远长春,不想半路里拔着短筹。”
⁶³婆妇:婆媳。每:人称代词词尾,类似“们”。
⁶⁴端的:真的。晏殊《凤衔杯》:“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偢(chǒu):理睬,过问。
⁶⁵前世里烧香不到头:旧时迷信,谓今世神前烧香不到头,来世将受到神的惩罚。此处窦娥以为自己今世夫妻不能偕老可能是因为前世烧香不到头,因此立志为来世好好修行。
⁶⁶也波:曲中衬字,无实义。“今也波生”即今生。
⁶⁷应口:兑现许诺,犹言行一致。关汉卿《救风尘》:“我当初作念你的言词,今日都应口。”
⁶⁸怎生:怎么,为何。
⁶⁹妳(nǎi):同“奶”。妳妳,对女性的尊称,亦作祖母或乳母的代称。
⁷⁰波:语气助词,用在句尾相当于“啊”、“吧”。
(云)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卜儿云)我问赛卢医讨银子去,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行起凶来,要勒死我。亏了一个张老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这等烦恼。(正旦云)婆婆,这个怕不中么⁷¹!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我也曾说道:待我到家,多将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正旦云)婆婆,你听我说波。(唱)
【后庭花】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⁷²。梳着个霜雪般白䯼髻⁷³,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⁷⁴?怪不的“女大不中留”⁷⁵。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卜儿云)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正旦唱)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⁷⁶,刬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⁷⁷?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⁷⁸,蚤晚羹粥⁷⁹,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⁸⁰,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⁸¹。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正旦唱)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咽不下交欢酒⁸²,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⁸³,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⁸⁴,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
(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⁸⁵。(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捱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张驴儿云)我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⁸⁶。”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⁸⁷,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礼科,云)兀那厮⁸⁸,靠后!(唱)
【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⁸⁹,领着个半死囚。(张驴儿做嘴脸科⁹⁰,云)你看我爷儿两个这等身段,尽也选得女壻过,你不要错过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罢。(正旦不礼科⁹¹,唱)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⁹²。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⁹³,䦶䦷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⁹⁴。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⁹⁵。(张驴儿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⁹⁶!(下)
(卜儿云)你老人家不要恼懆⁹⁷。难道你有活命之恩,我岂不思量报你?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⁹⁸,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拚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⁹⁹。(张驴儿云)这歪剌骨¹⁰⁰!便是黄花女儿¹⁰¹,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¹⁰²,平空的推了我一交¹⁰³,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词云)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¹⁰⁴,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¹⁰⁵。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
【注释】
⁷¹不中:不行。
⁷²“避凶神”二句:凶神,煞的俗称。旧时迷信认为,人死之后鬼魂会重返人间,活人遇之不吉,故称“归煞”。逢丧之家往往根据干支提前推算归煞时间,临期早避,“避凶神”即此意。家堂,祭拜祖先的堂屋,旧时年节或婚嫁时往往在家堂拜祭祖先。此处讲婆婆年事已高,过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与张驴儿之父前世未烧过香火,今生不当有姻缘之分。
⁷³(dí)髻:古代女性将头发盘成螺形,外罩网套,是一种较小的发髻。
⁷⁴锦帕:旧时女性结婚时的装饰。
⁷⁵女大不中留:女子到了结婚年龄,必须出嫁。宋元谚语有“三不留”之说,谓“蚕老不中留,人老不中留,女大不中留”。
⁷⁶笋条:尚未展开枝叶的嫩竹,喻指年青。乔吉《扬州梦》:“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条儿游冶子,花朵儿俊娇娃。”
⁷⁷刬(chǎn)的:怎的,怎么,表嗔怪、反诘。无名氏《抱妆盒》:“打我的元来是陈琳。陈琳,你刬的也来打我哪?”巧画蛾眉:汉人张敞曾为其妇画眉,后用喻指夫妻恩爱。《汉书·张敞传》:“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⁷⁸田畴(chóu):泛指田地。
⁷⁹蚤:通“早”。
⁸⁰鳏(guān)寡孤独:语本《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处偏义指蔡婆孤儿寡母。
⁸¹干生受:白白辛苦。干,徒然,白白地。生受,辛苦,受苦。费唐臣《贬黄州》:“前日如此快乐,今日这般生受,想造物好无定也。”
⁸²阑删:衰减,消沉。交欢酒:旧时婚礼,夫妻交换酒杯饮酒,又称“交杯酒”、“合卺酒”。
⁸³昏腾:头昏眼花,迷迷糊糊。同心扣:即同心结。旧时用锦带或彩缎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宋元婚礼往往用之。
⁸⁴“笙歌引至画堂前”:旧时婚礼中,新人在乐声的导引下拜堂。笙歌,泛指音乐。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
⁸⁵并然:断然,决然。郑光祖《后庭花》:“小人并然不敢,若有证见,小人便当罪。”
⁸⁶“帽儿光光”四句:宋元谚语,对新郎的赞贺辞。娇客,此谓新郎。
⁸⁷不枉:意谓没有白做。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消得一人,因君狂荡,不枉!不枉!”
⁸⁸厮:旧时对男子的贱称。
⁸⁹村老子:粗俗的老头。村,粗俗,无知。老子,泛指老年人。
⁹⁰做嘴脸:做出种种怪样。
⁹¹不礼:不理。
⁹²坑杀人:害死人。燕侣莺俦(chóu):犹言美好伴侣,莺燕双栖,常用来比喻夫妇。王实甫《西厢记》:“只为这燕侣莺俦,锁不住心猿意马。”
⁹³撞府冲州:奔波各地,跑江湖。府、州,泛指各地。无名氏《独角牛》:“我与你便画尊神轴,背着案拜岳朝山,撞府冲州。”
⁹⁴(zhèngchuài):用力获取,亦作“挣揣”。铜斗儿家缘:喻指稳当可靠的家产。铜斗,原为量器,后被用来比喻家道殷厚,童斐《〈元曲选〉注》:“元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家缘,家业,家产;亦指家务,如后第三折:“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⁹⁵情受:继承。关汉卿《单刀会》:“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
⁹⁶下场头:结局,结果。钟嗣成《清江引·情》:“直恁铁心肠,不管人憔悴,下场头送了我都是你。”
⁹⁷恼懆(cǎo):懊恼,生气。
⁹⁸气性:气质,性情,此处特指容易生气。
⁹⁹区处:安排,处置。
¹⁰⁰歪剌(lá)骨:元明时辱骂女性的詈词,有污秽、不正经、泼辣之义。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曲俚语》:“北人詈妇之下劣者曰歪辣骨,询其故,则云:‘牛身自毛骨皮肉以至通体无一弃物,惟两角内有天顶肉少许,其秽逼人,最为贱恶,以此比之粗婢。’”杨显之《酷寒亭》:“我骂你这歪剌骨,我骂你这泼东西。”
¹⁰¹黄花女儿:处女,未出嫁的年青女子。
¹⁰²使性:任性,发脾气。
¹⁰³交:通“跤”。
¹⁰⁴向外:以上,以外。
¹⁰⁵惫赖:泼辣,无赖。
【点评】
第一折大幕拉开,场上已是十三年后的山阳。蔡婆仍以放贷为生,但与之相依者已非幼子,而是既嫁复寡的儿媳窦娥;正在等待她的,则是难偿欠债、歹念已生的赛卢医。光天化日一下,场景迅速转换,前一刻还是悬壶济世的生药局,下一瞬已是勒杀人命的犯罪现场。蔡婆命悬一线之几,张驴儿父子将她救下。但恩人绝非善人,其心思之歹毒较赛卢医有过之而无不及。蔡婆怯懦不堪逼勒,引狼入室,载祸归家……本折第一节全以宾白行之,但情节如黄河堕地急转直下,语言自然畅达而不露熔裁痕迹。李笠翁有言曰“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闲情偶寄·词曲部》),《窦娥冤》宾白处亦可见作者之惨淡经营与用心良苦。
在家中等候婆婆的窦娥对于迫近的危机毫不知情,犹在为自己的命运怨艾:“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对于接连而至的打击,窦娥将之归咎于“命苦”。【点绛唇】、【混江龙】二曲巧妙化用前人词句,是第一折乃至整部《窦娥冤》中词采最为典雅的两支曲子,隐映了窦娥儒生之女的出身,又真切地点染出寡居的青年女性内心的无聊与苦闷。“数年禁受”之下,窦娥对自己的命运未尝没有怀疑:“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但此时的她,仍然选择了忍耐,选择了相信“因果报应”,为了修来世而守节尽孝。
蔡婆返家后,告知窦娥她已将婆媳二人许了张驴儿父子。窦娥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破了。一并受到威胁的,还有她用今生之苦修来世之福的朴素愿望。面对婆婆,她严辞拒绝并加以讽劝:“六旬左右”“不是笋条年幼”,“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怎忍教张驴儿情受”;“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身世的不幸、命运的不公窦娥都可以忍耐着苟活下去,但人格不能受辱,名节不容玷污。不得不承认,窦娥的孝而不顺是从“贞心自守”的传统节烈观出发的——这是历史的局限,亦是历史的真实。但对所谓正统伦理的体认,毕竟赋予了这个青年寡妇以反抗的勇气,让她推倒了无赖张驴儿,直叱婆婆不知羞耻。
窦娥下场前说:“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似杜鹃啼血,故字字锥心:老寡少寡、饶有家资、靠放贷为生、无男丁庇护,在不安定的社会环境里,这个脆弱的家庭有若俎上鱼肉,一直都居于危机环伺之中。即便今天未遇赛卢医、张驴儿,改日未必不会被他人觊觎。在窦娥的激烈反对之下,蔡婆只得劝说张家父子,暂罢招婿之议,改将二人养在家里,待窦娥转意再作区处。但满心满意要当新郎、做娇客的张驴儿又怎肯善罢虎狼之念?“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披着狼皮的“好”男子,其害更深过赤裸裸的恶棍。蔡婆的软弱,再一次埋下了后患的根苗,也为剧情的发展预做了铺设。
本折排场冷热交替,节奏张弛有法。作者对主角窦娥由忍受走向抗争的性格转变施以重彩,于赛卢医的诡诈狡猾、蔡婆的怯懦世故、张驴儿父子的无赖狠戾虽着墨不多,也都令人印象深刻——笔法浓淡得宜,刻画出了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关汉卿天工巨匠,字字本色,乃为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