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折

  下载全书

(外扮监斩官上¹⁹⁹,云)下官²⁰⁰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²⁰¹,着做公的把住巷口²⁰²,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²⁰³。刽子磨旗、提刀²⁰⁴,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²⁰⁵,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²⁰⁶,不堤防遭刑宪²⁰⁷,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²⁰⁸,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²⁰⁹!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²¹⁰,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²¹¹?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²¹²。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²¹³,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²¹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²¹⁵!哎,只落得两泪涟涟²¹⁶。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²¹⁷,人拥的我前合后偃²¹⁸,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²¹⁹。(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²²⁰,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²²¹。(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蚤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²²²,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²²³,(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²²⁴,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²²⁵,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注释】

¹⁹⁹外:元人杂剧中的女主脚为正旦,男主脚为正末,在正脚之外再加上一个脚色,叫“外”。所扮不限男女、年龄,这里指扮演监斩官的外末。

²⁰⁰下官:旧时官员的自称,谦辞。

²⁰¹处决:此处特指执行死刑。

²⁰²着:差使,打发。做公的:衙门的官差。张国宾《合汗衫》:“当被做公的拿我到官。本该偿命,多亏了那六案孔目救了我的性命,改做误伤人命,脊杖了六十,迭配沙门岛去。”

²⁰³公人:同“做公的”。鼓三通:敲三遍鼓。

²⁰⁴磨旗:挥旗,摇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次一人磨旗出马,谓之‘开道旗’。”

²⁰⁵行动些:犹走快些,表催促。高文秀《黑旋风》:“天色晚了也,行动些,行动些。”

²⁰⁶没来由:无缘无故。王实甫《西厢记》:“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王法:旧指国家的法律、法令。

²⁰⁷堤防:原指拦水的堤坝,后引申为防备之义。《汉书·董仲舒传》:“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遭刑宪:触犯刑律。

²⁰⁸游魂:旧时迷信谓游荡的鬼魂。森罗殿:迷信传说中阴间阎罗王所居的宫殿。

²⁰⁹生:甚、极,程度副词。

²¹⁰清浊:清气、浊气,喻指善恶、是非等。《文选·魏都赋》李善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窦娥此言概本天地清浊之说而来。

²¹¹糊突:混淆。盗跖(zhí):传说为春秋时反抗贵族统治的领袖,名“跖”,被当时统治者贬称为“盗”。《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颜渊:春秋时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贫而好学,古人以之为贤人的典范。《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此处窦娥责天地不辨善恶。

²¹²“为善的”二句:此承上文颜渊、盗跖而来。颜渊有大贤却贫而早殇,盗跖作恶而得长寿,此处窦娥喻指自己行善却被冤处死,张驴儿作恶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²¹³怕硬欺软:害怕强硬的恶人,欺负柔顺的善者。

²¹⁴顺水推船: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情势行事,此谓趋炎附势。王实甫《破窑记》:“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船。”

²¹⁵勘:判断,核对。

²¹⁶涟涟:泪流不止貌。《诗经·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²¹⁷纽:通“扭”,此谓戴枷后受刑具的影响而行动不便、东倒西歪。

²¹⁸前合后偃(yǎn):此谓被人群推搡得前仆后倒。合,覆面而倒。偃,仰面而倒。

²¹⁹行(háng):用于自称或人称之后,如我行、他行,相当于这里、那里。哥哥行,即哥哥跟前、哥哥这里。

²²⁰孤身只影:喻指孤独一人无父母可以依靠。

²²¹吞声忍气:喻指遭受欺凌而不敢出声抗争。

²²²适才:方才,刚刚。

²²³餐刀:挨刀,被处决。无名氏《陈州粜米》:“有一日受法,餐刀正典刑。”

²²⁴也么哥:表惊叹的语助词,无实义。用“也么哥”为【叨叨令】的定格。

²²⁵告:请求允许。《礼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²²⁶,月一十五²²⁷,有瀽不了的浆水饭²²⁸,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²²⁹。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²³⁰,念窦娥身首不完全²³¹,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²³²。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²³³;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²³⁴,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²³⁵。(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²³⁶,负屈衔冤²³⁷。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²³⁸,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²³⁹,挂在旗枪上²⁴⁰。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²⁴¹。(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²⁴²,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²⁴³,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²⁴⁴,望帝啼鹃²⁴⁵。

【注释】

²²⁶冬时:冬季。年节:春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

²²⁷月一十五:每个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²²⁸瀽(jiǎn):倾,倒,此谓浇奠。张国宾《玉镜台》:“瀽到一两瓮香醪在地,浇到百十个公服朝衣。”浆水:水或其他食物汤汁。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容我与侍郎瀽一碗浆水,烧一陌纸钱咱。”浆水饭,即祭奠鬼魂所用的汤汁与食物。

²²⁹一陌(mò)儿:旧时民俗祭奠时要烧纸钱,一陌儿即一百纸钱,此处泛指一叠纸钱。王子一《误入桃源》:“今日当村众父老在我家赛牛王社,烧一陌纸,祈保各家平安。”

²³⁰葫芦提:亦作“葫芦蹄”、“葫芦题”,宋元俗语,犹今言糊涂,不明不白。王实甫《西厢记》:“道场毕诸人散了,酩子里各归家,葫芦提闹到晓。”当:此谓承担。罪愆(qiān):罪过,过失。

²³¹身首不完全:此谓被杀头后身首异处,不得全尸。

²³²干家缘:操持家务。

²³³时节:泛指一年四季的节日。《吕氏春秋·尊师》:“敬祭之术,时节为务。”高诱注:“四时之节。”奠:旧时民俗,用酒食等祭祀死者、鬼神。

²³⁴烈:焚烧。《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²³⁵亡化:去世。王实甫《西厢记》:“惟愿存在的人间寿高,亡化的天上逍遥。”荐:无酒肉作贡品的素祭,此泛指祭奠。

²³⁶不明不暗:犹糊里糊涂,不明不白。

²³⁷负屈衔冤:遭受冤屈。武汉臣《生金阁》:“你有甚么负屈衔寃的事,你且回城隍庙中去,到晚间我与你作主。”

²³⁸一领:一张。

²³⁹白练:白色的熟绢。

²⁴⁰旗枪:旗杆顶端。

²⁴¹打甚么不紧:宋元口语,即不打甚么紧,犹言没什么要紧。

²⁴²罚下这等无头愿:发下这样以人头作保证的誓愿。罚愿,犹发愿。

²⁴³灵圣:旧时迷信,神鬼制造出的灵异现象。马致远《汉宫秋》:“高唐梦,苦难成,那里也爱卿、爱卿,却怎生无些灵圣?”

²⁴⁴苌弘化碧:苌弘,春秋时周之忠臣,无辜被冤而死,传说其血后化为碧玉。《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成玄英注:“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²⁴⁵望帝啼鹃:传说蜀王杜宇,禅位后魂化鹃鸟,日夜啼叫,蜀人怀之,遂呼此鸟为杜宇、望帝。《华阳国志·蜀志》:“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左思《蜀都赋》:“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²⁴⁶,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²⁴⁷,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²⁴⁸,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²⁴⁹?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²⁵⁰,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²⁵¹,断送出古陌荒阡²⁵²!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²⁵³。(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²⁵⁴,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²⁵⁵。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²⁵⁶,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²⁵⁷。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²⁵⁸,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²⁵⁹,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²⁶⁰。(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²⁶¹,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

【注释】

²⁴⁶三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天道:天气,时节。

²⁴⁷召:感化,召唤。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相召,人谁获安?”

²⁴⁸暑气:盛夏的热气。《周礼·天官·凌人》郑玄注:“暑气盛,王以冰颁赐,则主为之。”暄:炎热。

²⁴⁹飞霜六月因邹衍:传说战国时,邹衍忠事燕惠王,被谗下狱,仰天大哭,上苍感动,六月降霜。《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李善注引《淮南子》:“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今本《淮南子》无此文。

²⁵⁰六出冰花:雪花。雪的结晶多为六角形,其形似花,故称“六出冰花”、“六出”。

²⁵¹素车白马:旧时凶、丧之事时所用的白车白马。《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后以“素车白马”代指吊丧送葬。

²⁵²断送:发葬治丧。古陌荒阡:人迹罕至的荒野。阡陌,本指田界、田间小路,此处泛指田野。

²⁵³亢旱:极为严重的大旱。《后汉书·杨赐传》:“夫女谒行则谗夫昌,谗夫昌则苞苴通,故殷汤以之自戒,终济亢旱之灾。”

²⁵⁴天公:旧时以天拟人,故称天为天公。《尚书大传》:“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于天公。”期:寄望。

²⁵⁵皇天:对天或天神的尊称。屈原《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²⁵⁶做什么:犹言为什么。甘霖:久旱后下的雨。《说文》:“霖,雨三日以往也。”

²⁵⁷东海曾经孝妇冤:传说汉东海有寡妇周青,为侍奉婆婆而矢志不嫁,婆婆为免拖累媳妇,自缢而亡。青之小姑告官,诉嫂杀母之罪。官府不察,判处死刑。周青临刑,指身边竹竿而誓:若为枉死,血当逆流。后果应验,东海地方乃大旱三年。后任官员查问其故,有于公代为申之,其冤得雪,天方降雨。干宝《搜神记·东海孝妇》:“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²⁵⁸正法:依法裁断案件。《周易·蒙卦》:“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²⁵⁹内作风科:戏曲演出时在后台制造出刮风的音响效果。

²⁶⁰题遍:犹言全部讲完。

²⁶¹开刀:执行斩刑。

【点评】

第三折又称“斩娥”,是《窦娥冤》全剧的高潮。现实彻底撕碎了窦娥的一切幻想,官府没有覆勘案情,天地也没有开眼为她洗雪冤屈。信誓旦旦要“争到头、竞到底”的窦娥,被押赴刑场,开刀问斩。

鼓三通、锣三下,在刽子手的催促声中,满腹冤屈愤懑的窦娥被押上她人生里最后的舞台。面对理想的破灭与一步步迫近的死亡,窦娥终于觉醒,对官府、天地的公正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是窦娥“冤”和“怨”的迸发。窦娥一直安分守己,没想到坐在家中祸从天降,婆婆带回张驴儿父子,张驴儿为霸占窦娥药死自己老子,又将杀人罪名嫁祸给她,正是“没来由犯王法”;窦娥在“官休”、“私休”之间选择了前者,但一到公堂便遭刑讯,为了保全婆婆她牺牲自己认了罪名被屈判斩刑,确乎“不堤防遭刑宪”:天地若果然清明,怎能不察其冤?但天地竟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一只脚已经踏上黄泉路的窦娥指天画地,满腔悲愤喷薄而出:“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呐喊已然超出了对自身遭遇的喟叹,发展为对社会秩序贤劣、善恶颠倒混乱的怀疑、对裁断者怕硬欺软、顺水推船的质问。窦娥的咒怨虽天地亦不讳,是她性格刚烈的外化,也是她思想觉醒的体现。

在去往法场的路上,披枷带锁的窦娥被观刑的人群推搡得步履艰难。即便如此,她还是恳求刽子带她走路远的后街:“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她气杀”。婆婆是窦娥唯一的亲人,人之将死,她对婆婆的不满早已雪释。“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见到前来送行的婆婆,被连累的窦娥反过来安慰连累了人的蔡婆,使人感窦娥之纯孝,“自然迸泪”(孟称舜《酹江集·窦娥冤评语》)。【快活三】、【鲍老儿】两支与前后曲辞之慷慨决然不同,曲家将窦娥对身后事的殷切叮咛与她悲惨的身世相扭合:“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其愿微、其辞苦、其情真,尤令观者哀哀欲绝。

行刑的时刻终于到来,觉醒了的窦娥不再任命由天,而是坚信正义在我、公理在我,直面不公的世道、天地,发下三桩誓愿。第一愿血不溅地飞上悬练:“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化用苌弘、望帝典故,昭示自己冤屈之真。第二愿六月飞雪掩盖尸骸:“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借邹衍典故,显示自己冤屈之大。第三愿着楚州亢旱三年:“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用东海孝妇典故,表达自己对“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统治秩序的控诉。窦娥不再幻想公正,也不像孱弱者般呻吟号哭,而是一腔怨气喷如火,爆发出无辜百姓对罪恶社会的怒吼。窦娥仿佛一颗流星,在陨落毁灭之前燃烧了自己,熠耀出夺人心魄的光彩。

窦娥以贞孝自任,善良刚烈,但为守贞她蒙受不白之冤,为尽孝她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她的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给其他千百万同处境、同信念的人看,她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是元代乃至整个皇权统治时期善良民众的歌哭。窦娥临刑的三桩誓愿明显具有超现实性,在真实的世界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窦娥之死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价值,而不仅仅是人生的悲剧。


第二折第四折

第三折|窦娥冤 - (元)关汉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