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 薄一波 >
- 下卷 >
- 三十 庐山会议的“反右倾”
(一)庐山会议的初衷
本文所讲的庐山会议,是指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8月16日的八届八中全会。为了弄清庐山会议,需要先讲一下1959年6月13日在北京毛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0多人,我也参加了。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业、农业、市场等问题。毛主席、周总理和李富春同志在讲话中都指出了“大跃进”的主要问题,就是对综合平衡、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重视不够。李富春同志说:“今年总的经验,第一是有计划按比例的综合
平衡不够。工业方面注意了重工业,对轻工业注意不够,特别对手工业注意不够。轻工业中对大商品注意了,对小商品注意不够。”周总理说:“在跃进中间,综合平衡抓得不够,抓了这方面,其他方面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综合平衡,几个方面的综合平衡都抓得不够。”毛主席说:“不晓得讲了多少年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就是不注意,横直是一样,就是高炉、平炉、小高炉、小转炉,各个工业部门的联系,重、轻、农的联系,就没有顾到。”“现在是6月13号,今年还可以抓7个月,这7个月就要搞平衡。”在李富春同志讲话时,毛主席插话说:“工农商都要挂帅,只是工挂帅,李先念不挂帅不行,要有点霸道,不要太王道。”关于高指标,毛主席说:“本来是一些好事,因为一些指标定得高了,使我们每天处于被动。工业指标、农业指标中,有一部分主观主义,对客观必然性不认识。”“世界上的人,自己不碰钉子,没有经验,总是不会转弯。”农业究竟增产多少?对“增产三成”,毛主席表示“怀疑”。他说:“假定有三成,全国也只有4800亿斤。今年根本不要理那个10500亿斤的指标,就是按去年的实际产量,今年只增一成、二成、三成。听说包产的结果是6000亿斤,但是我看,我们过日子还是放在4800亿斤的基础上。本来是富日子,也照穷日子过,这样安排好。”“工业,明年的指标切记不可高,我看大体就按今年的指标,低一点也可以。”在谈到食堂问题时,毛主席说:“食堂,保持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人吃就可以了。至于要不要钱,一种人是吃饭要钱,一种人是吃饭不要钱。老、弱、五保户不要钱,其他的要钱。……现在食堂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我想出去跟省委书记谈一谈。粮食要分给本人,你愿意吃食堂,就自愿参加,不愿意可以不参加。这样就主动了。”这次会议为庐山会议作了准备。
参加庐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有中央负责同志(常委中陈云、小平同志由于身体原因未参加),各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以及国务院和工交,财贸各部门的负责人。会议开始时,毛主席提出了需要讨论的18个问题,即:(1)读书;(2)形势;(3)今年的任务;(4)明年的任务;(5)4年的任务;(6)宣传问题;(7)综合平衡问题;(8)群众路线问题;(9)建立和加强工业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问题;(10)体制问题;(11)协作区关系问题;(12)公社食堂问题;(13)学会过日子问题;(14)三定政策;(15)农村初级市场的恢复问题;(16)使生产小队成为半基本核算单位;(17)农村党团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问题;(18)团结问题(根据周总理的意见还增加了一个“国际问题”,即第19个问题—作者注)。毛主席说:
“有鉴于去年许多领导同志,县、社干部,对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还不大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有鉴于现在工作中还有事务主义,所以应当好好读书。”“我们提倡读书,使这些同志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年整月陷入事务主义,搞得很忙乱,要使他们有时间想想问题。”
“国内形势是好是坏?大形势还好,有点
坏,但还不至于坏到“报老爷,大事不好'的程度。八大二次会议的方针对不对?我看要坚持。总的说来,像湖南省一个同志所说的,是两句话:“有伟大的成绩,有丰富的经验'。"有丰富的经验',说得很巧妙,实际上是:有伟大的成绩,有不少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基本问题是:(1)综合平衡;(2)群众路线;(3)统一领导;(4)注意质量。四个问题中最基本的是综合平衡和群众路线。要注意质量,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全些,各种各样都要有。……去年'两小无猜'(小高炉、小转炉)的搞法不行,把精力集中搞这“两小',其他都丢了。去年大跃进,大丰收,今年是大春荒。现在形势在好转,……·今年夏收估产普遍偏低,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批评斯大林一条腿走路,可是在我们提出两条腿走路后,反而搞一条腿了。在大跃进形势中,包含着某些错误,某些消极因素。”
“今年钢的产量是否定1300万吨?能超过就超过,不能超过就算了。”“总之,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让下面超过。”“去年做了一件蠢事,就是要把好几年的指标在一年内达到。”
“过去安排是重、轻、农,这个关系要反一下,现在是否提农、轻、重?”“过去陈云同志提过:先市场,后基建,先安排好市场,再安排基建。黄敬同志不赞成。现在看来,陈云同志的
意见是对的。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主要缺点是没有搞平衡。说了两条腿走路、并举,实际上还是没有兼顾。在整个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有三种平衡: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的平衡;工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是在这些基础上的综合平衡。”
此外,毛主席还讲了公共食堂“不要一哄而散,都搞垮了,保持20%也好”,以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等等。
从毛主席提出的18个问题及其说明,可以看出,召开庐山会议,是为了进一步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将各种指标落到实处,以便更好地实现1959年的继续跃进。周总理也曾谈到过大家初上庐山的心情:“那时候,是本着一年的党的总路线的执行情况,跃进了一年,大家都很忙,找到庐山来把经验总结总结。主席说了,也带一点休息的意思。这一年的大跃进成绩伟大,有些问题,逐步在解决,已经解决了不少,剩下的还在解决中,在认识上前途是光明的。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意思上山的。”
从7月3日开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按六大区分组讨论。不少同志尖锐地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的一些问题,有些同志还对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作了自我批
评。会议开得轻松愉快,人们称之为“神仙会”。7月15日前,已经解决和提出解决的问题,举其大者,有如下一些:
—7月3日,毛主席审阅修改了李先念同志起草的《中央关于在大中城市郊区发展副食品生产的指示》,认为“是一个好文件”。7月4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指示。
—7月5日,毛主席批发陈国栋同志《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O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指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要“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食堂吃饭,节余归己,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肥猪收购和农村食油供应问题的几项通知》。此外,还印发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党组《关于贯彻执行一九五九年基本建设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草稿)》。
—7月10日,中央批转《农业部党组关于冬种准备会议的报告》。
—7月12日,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一部分公社党委的领导方法和干部作风方面的情况简报》。
—7月14日,中央批转《林业部党组关于木材生产问题的报告》。同日,印发了国家计委党组《对一九六年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任务和速度的初步意见》。
应该说,会议初期是开得好的,但是也有些人“护短”,认为一味纠“左”会使干部和群众泄气。在柯庆施同
三十 庐山会议的“反右倾”
851
志主持的华东组会议上,就有人说,不能认为“大跃进”破坏了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指标越低越落实,实际上是以落实掩盖保守思想。还有人说,有些人片面地强调经济核算,说大跃进“得不偿失”,把小洋群都否定了,等等,等等。由于有这么一些言论,使会议的气氛受到影响。7月10日,毛主席在组长会议上讲了一番话。他说:对形势的看法如不能一致,就不能团结。龙云说我们人心丧尽,天安门工程如秦始皇修
城。党内也有 人议论纷纷。
、上千件,无非 是头发夹子、菜、肉、蛋不够,有的买不到了。有人说,就是总路线搞坏了,从根本上否定大跃进,即否定总路线。所谓总路线,无非多快好省,多快好省不会错。不能说1958年只有多快而无好省,也有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作具体分析。对去年的一些缺点错误要承认。从一个局部,一个问题来讲,可能是一个指头或七个、九个指头的问题;但从全局来讲,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或三个指头与七个指头,最多是三个指头的问题。成绩还是主要的,无甚了不起。一年来有好的经验与坏的经验,不能说光有坏的、错误的经验。从毛主席这篇讲话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的精神还是“左”的错误要批评,但不应总是抓住不放;对热心搞“大跃进”的同志,应该是既批评又鼓励,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现在已经批了9个月的“左”,差不多了;应起
抓工作,争取1959的跃进。
按照预定的安排,庐山会议应于7月15日左右结束。14日,会议印发了胡乔木等同志起草的《庐山会议
诸问题的议定记录(草稿)》。共12个问题:(1)关于形势和任务;(2)读书;(3)宣传问题;(4)综合平衡问题;(5)群众路线问题;(6)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7)体制问题;(8)协作关系和协作区的问题;(9)组织农村集市贸易问题;(10)过日子问题;(11)公社食堂问
堂问题;(12)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问题。这个《议定记录》反映了毛主度机山
主席提出的18个问题和庐山会议初期讨论的情况,既肯定了成绩,也讲了缺点,并有许多指导性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精神是纠“左”的。当然,还很不彻底,它规定的速度仍然是过高的(工业增长20%左右;农业增长10—20%)。但这个文件也是一个成果和进步,若能真正贯彻到实际中去,也会起好的作用。然而,随着后来庐山会议进程和性质的改变,这个《议定记录》也被置诸脑后,一笔勾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