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 薄一波 >
- 下卷 >
- 四十 试办托拉斯
(三)试办的初步成效和遇到的矛盾
第一批试办的12个托拉斯,其管理范围和所属企业的情况是:烟草公司和医药公司具有全行业的性质,集中管理全国所有的烟厂和药厂;地质机械仪器公司仅限于管理原有的中央直属企业;其余的6个全国性托拉斯,除管理原有中央直属企业以外,还上收了数量不等的地方企业。例如:盐业公司集中了全国的大盐场和盐业销售机构:汽车公司从全国169个地方专业汽车配件厂中上收了42个,在全国汽车配件产量中占有39%的份额;橡胶工业公司从全国205个地方橡胶企业中上收了103个;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公司从全国122个地方拖拉机、内燃机配件专业厂中上收了23个;纺织机械公司
从全国36个地方纺织机械企业中上收了3个;制铝工业公司从地方铝厂中上收了两个较大的铝厂。以上合计,上收了300多个地方企业归托拉斯管理。
在中央工业、交通部门试办托拉斯的同时,部分省、市也试办了一批由地方管理的托拉斯。其中有:黑龙江省的糖业公司,辽宁省的柞蚕丝绸工业公司,北京市的玻璃总厂和塑料总厂,上海市的轻工业机械公司、标准件公司和丝绸公司,天津市的机床公司、造纸公司和染料化学公司,重庆市的皮革公司等。
这批托拉斯组建后,即着手改组生产组织,改革管理制度,建立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经营管理方式,以促进设备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做,时间虽然不长,却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烟草公司对全国的烟厂合理调整定点,将104个卷烟厂缩减为62个,年生产能力却从330万箱增加到480万箱,196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1963年提高42.4%,税利增加45%,卷烟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其中甲级烟的产量增加1倍以上。
医药公司将全国297个药厂调整为167个,精减职工4700人,六大类原料药的产量1965年第一季度比1964年第一季度提高29%,还增加了品种,提高了质量。
盐业公司由于对盐的生产和销售实行统一管理,在1964年因自然灾害减产50%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国内供应,出口量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他们按照经济区域调整运销机构,合理组织运输,1964年节约铁路运力11
亿多吨公里,节省麻袋300万条,实现利润比原定计划增加近1倍。
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实行统一核算以后,有效地改善了经营管理,1965年第一季度开始扭转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盈利500万元。这个公司对地质勘探和基建安装工作统一管理,加快了建设进度,投资也有节省。
试办初期,也遇到一些矛盾,出现过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举办全国与跨地区性的托拉斯与地方的矛盾。
在上收企业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有不同意见,以致有些原定要收的企业收不上来;在有些要收的企业中,出现了调走人员和设备甚至改行、转产的现象。
在改组生产、调整企业的问题上,地方的看法也不同。上海工业基础雄厚,希望自己组织专业生产和协作。例如,医药、橡胶托拉斯在改组生产时,他们认为无此必要,说上海已基本上形成了合理的生产体系。江苏、山东、北京等省市也担心托拉斯统一安排生产后,将影响地方的利益。托拉斯上收企业难,调整企业更难。
2.托拉斯内部统一经营与所属企业分级管理的矛盾。
为实行集中统一经营,托拉斯着手将过去由各厂矿企业分散管理的计划、财务、供销、劳动等项业务权力集中到分公司或公司手里,实行产、供、销和人、财、物的几统一,这就同曾经是独立核算单位的厂矿企业产生许多摩擦,地方也有意见。
3.托拉斯同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矛盾。
按照现行体制,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工业利润和税收,托拉斯上收厂矿企业后,影响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这是一些地方不赞成上收企业的重要原因。像四川省的自贡市,70%的财政收入靠盐场利润分成,盐业公司把盐场收走,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按照现行体制,物资供应是按企业隶属关系申请和分配,托拉斯虽然掌握一批企业,物资分配渠道却没有打通。手里没有东西,管理生产便发生实际困难。
按照现行体制,产品定价权也分别掌握在国家或地方物价委员会手里,托拉斯不能问津,统一经营也有许多不方便。
新生的托拉斯缺乏经验,上收了有些可以不收的企业,集中了一部分不必要集中的权力,在调整改组生产中对若干地区的利益考虑不够,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矛盾。1965年4月17日,北京市在《全国医药托拉斯成立后的新情况》的一份材料中反映:医药托拉斯统一安排生产后,北京药品品种减少,供应量下降,一批常用药严重脱销,说这种统法不能适应医药生产供需的特殊情况。彭真同志将这份材料转呈毛主席和少奇、小平同志,建议对这批托拉斯的试办经验加以总结,再考虑建立第二批。毛主席4月29日批示,要求我们“迅速、周密地解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