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藻集 - (元明)高启

五卷。明高启 (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尝赋诗有所讽刺,后被太祖借故腰斩。其诗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对明的统 一也作了歌颂。又能文。著有 《高太史大全集》 十八卷、《凫藻集》五卷《扣舷集》一卷。有人评其诗。说:“高启诗才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文则不甚著名。然生于元末,距宋未远,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沓,号台阁体者所能及之。”此集为文集,不知何人所编,共五卷。以其按诗集体例编次,可能为高启自定。集末有《魏夫人宋氏墓志铭》。魏夫人是江苏苏州知府魏观之母。按《明史》本传,高启坐为魏观作《上梁文》见法,则为其末年之作。盖平生古文,尽于此集。初无刻本。周忱为苏州巡抚时,始得其抄本于郡人周立。周立之姑,即高启之妇。正统九年(1444),监察御史浙江钱塘(今杭州)郑士昂又得本于忱,因命教授张素校刊,而周忱为之序。此本为雍正六年(1728)浙江桐乡金檀所刻,即因郑本而正其讹,多所校正。金檀辑注其诗题为《高青立诗集注》并附 《扣舷集》、《凫藻集》 刊刻行世,而成一家完书。

御制读髙启威爱论

高启着凫藻集首章即威爱论读之卒篇叹其知一而未知其二也夫兵者非常用之事以仲康之贤讨羲和之乱承命者犹恐其威之不立而功之不成启所云好生恶死人之至情有威则怯者勇无威则勇者怯其言皆是也至谓使国君而知此则国可以治天子而知此则天下可得而理则失之甚矣夫治国平天下非若用兵偶行之事也御众以寛寛则得众犹恐吾仁之不能广被焉孰谓徒作其威使下无所容而可以治国平天下哉且自古亡国者多矣失之威者其亡速失之寛者其亡缓致亡虽同然缓速之间斯有别矣吾非谓当失之寛盖辟启谓宜威克之言示有君人之责者当体天心仁民爱物虽辟以止辟仍存哀矜恻怛得情勿喜之意非不用威而不可徒恃其威威者猛之类爱者寛之施寛以济猛威爱并行或者其庶几耳余故谓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论者不可不察也

【臣】等谨案凫藻集五卷明高啓撰啓有诗集别着録唐时为古文者主于矫俗体故成家者蔚为钜制不成家者则流于僻澁宋时为古文者主于宗先正故欧苏王曾而后沿及于元成家者不能尽辟门户不成家者亦具有典型啓在明初其诗才藻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文则不甚著名然生于元末距宋未逺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防号台阁体者所及是集不知谁所编以其诗集例之殆亦啓所自定末有魏夫人宋氏墓志铭魏夫人者苏州知府魏观母也按明史本传啓坐为观作上梁文见法则为其末年之作葢平生古文尽于此集矣初无刻本周忱为苏州巡抚时始得抄本于郡人周立立之姑即啓妇也正统九年监察御史钱塘郑士昻又得本于忱因命教授张素校刋之而忱为之序此本为雍正戊申桐乡金檀所刻即因郑本而正其譌多所校正檀即注啓诗集者故并刻是集成一家完书云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凫藻集卷一

明 高启 撰

箴 寅斋箴【为礼部崔尚书作】

评史

杂著

墓志铭

哀辞 王仲亷哀辞【并序】

书简【从至正庚辛唱和诗补】


这是第一篇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