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酉阳杂俎 - (唐)段成式;张仲裁译注 >
- 续集卷
八 支动
【题解】
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集,记载大都较为简略。其中有些本自东汉郭宪《洞冥记》、《异物志》,晋郭璞《玄中记》,晋干宝《搜神记》,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原文】
X8.1北海有木兔¹,类²。
【注释】
¹北海:今山东青州。木兔:鸟名。猫头鹰一类,头似兔而有角,毛脚,夜飞,喜欢食鸡。
²:即鹪鹠,猫头鹰。
【译文】
北海有一种鸟名叫木兔,像猫头鹰。
【原文】
X8.2鼠食盐则身轻¹。
【注释】
¹鼠食盐则身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一“兽部”:“鼠食盐而身轻,食砒而即死。”
【译文】
老鼠吃了盐身体就会变轻。
X8.3乌贼鱼骨,如通草,可以刻为戏物。
【译文】
乌贼背上的骨片,如同通草一样轻而脆,可以用来雕刻玩物。
【原文】
X8.4章举¹,每月三八则多。
【注释】
¹章举:章鱼。
【译文】
章鱼,每月的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这三天很多。
【原文】
X8.5虾姑¹,状若蜈蚣。管虾。
【注释】
¹虾姑:又作“虾蛄”,即皮皮虾,节肢甲壳类动物。
【译文】
虾姑,样子像蜈蚣。又叫管虾。
【原文】
X8.6南海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胁傍背上。常以左脚捉物,寘于右脚,右脚中有齿嚼之,方内于口。大三尺余。其声“术术”¹,南人呼为海术。
【注释】
¹术(zhú)术:象声词。
【译文】
南海有一种水生动物,左前脚长,右前脚短,口长在胁旁背上。经常用左脚捕捉猎物,放在右脚上,右脚中有牙齿咬碎它,才送进嘴里。有三尺多长。它的叫声是“术术”,南方人就称它为海术。
X8.7猎者不杀豺,以“财”为同声。
又,南方恶豺向人作声。
【译文】
猎人不捕杀豺狼,因为它和“财”字同音。
另外,南方人厌恶豺狼对着人嚎叫。
【原文】
X8.8卫公幼时¹,常于明州见一水族²,有两足,觜似鸡,身如鱼。
【注释】
¹卫公:即为李德裕(787—850),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宰相李吉甫之子。三为浙西观察使,两度为相,官终太尉。初封赞皇县伯,改封赵国公、卫国公。
²明州:今浙江宁波。
【译文】
卫公幼年时,曾在明州见过一种水生动物,有两只脚,嘴像鸡,身像鱼。
【原文】
X8.9卫公年十一,过瞿塘¹,波中睹一物,状如婴儿,有翼,翼如鹦鹉。公知其怪,即时不言,晚风大起方说。
【注释】
¹瞿塘:即瞿塘峡,三峡之首,在今重庆奉节。
【译文】
卫公十一岁时,经过瞿塘峡,看见江流中有一种动物,样子像婴儿,有翅膀,就像鹦鹉翅膀一样。卫公心下明白这是个怪物,当时不露声色,晚上刮大风时才说起。
【原文】
X8.10句容赤沙湖食朱砂鲤¹,带微红,味极美。
【注释】
¹句容:今属江苏。
【译文】
句容县赤沙湖有一种食朱砂鲤,鱼身微红,味道极为鲜美。
X8.11负朱鱼,亦绝美,每鳞一点朱。
【译文】
负朱鱼,味道也极为鲜美,每片鳞甲上都有一点红斑。
【原文】
X8.12向北有濮固羊¹,大而美。
【注释】
¹濮固:疑即“僕固”,古匈奴部族,其地大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北。
【译文】
往北有濮固羊,体形大,肉味美。
【原文】
X8.13丙穴鱼¹,食乳水²,食之甚温。
【注释】
¹丙穴鱼:又称“嘉鱼”。巴蜀地区的雅州(今四川雅安)、彭州、夔州(今重庆奉节),以及汉中等地,均有“丙穴”这一地名。今雅安所产者,即通常所说的“雅鱼”。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²乳水:钟乳石所滴之水。
【译文】
丙穴鱼,饮用钟乳石水,这种鱼食性甘温。
【原文】
X8.14蜃¹,身一半已下,鳞尽逆。
【注释】
¹蜃(shèn):传说中的蛟龙之属。
【译文】
蜃,身体一半以下,鳞甲全是逆向生长。
【原文】
X8.15太和七年,河阴忽有蝇¹,蔽天如蝗,止三日。河阳界²,经旬方散。有李犨,时为尉,向予三从兄说。
【注释】
¹河阴:在今郑州西北。
²河阳:今河南孟州。
【译文】
大和七年,河阴忽然出现一种蝇,遮天蔽日就像蝗虫一样,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河阳地界,经过十天才散尽。有个李犨当时做县尉,向我的三从兄说起过。
【原文】
X8.16南中玳瑁,斑点尽模糊,唯振州玳瑁如舶上者¹。尝见卫公先白书上作此“”字²。
【注释】
¹振州:今海南三亚。
²白书:不详何义。
【译文】
南方玳瑁,斑点全是模糊的,只有振州的玳瑁和海外舶来的一样。我曾见卫公以前白书上写成“”字样。
【原文】
X8.17卫公言:“鹅警鬼,䴖厌火¹,孔雀辟恶。”
【注释】
¹䴖(jiāo jīng)厌火:宋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卷十九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䴖,水鸟。人家养之,厌火灾。似鸭,绿衣,驯扰不去。出南方池泽。”
【译文】
卫公说:“鹅能警戒鬼魅,䴖厌胜火灾,孔雀避除邪恶。”
【原文】
X8.18洪州有牛尾狸¹,肉甚美。
【注释】
¹洪州:今江西南昌。
【译文】
洪州有牛尾狸,肉味很美。
【原文】
X8.19威远军子将臧平者¹,好斗鸡,高于常鸡数寸,无敢敌者。威远监军与物十匹强买之,因寒食乃进。十宅诸王皆好斗鸡²,此鸡凡敌十数,犹擅场怙气³。穆宗大悦⁴,因赐威远监军帛百匹。主鸡者想其蹠距⁵,奏曰:“此鸡实有弟,长趾善鸣,前岁卖之河北军将⁶,获钱二百万。”
【注释】
¹威远军:此威远军当指驻扎京师的一支禁军。《资治通鉴》卷二三六:“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宋元胡三省注引《旧唐书·郭子仪传》,且云:“则威远军,肃宗置也。至德宗时,以左、右威远营隶鸿胪……(元和二年)其后遂以宦官为使,不复隶鸿胪。”按,唐代剑南道有威远军(驻今四川威远),与此不同。子将,唐代武职名。即小将。唐制,每军大将一人,副二人,总管四人,子将八人;子将掌布列行阵、金鼓及部署卒伍。
²十宅诸王皆好斗鸡:《新唐书》卷八二:“开元后,皇子幼,多居禁内,既长,诏附苑城为大宫,分院而处,号‘十王宅’,所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盛、济等王,以十,举全数也。”这里的十宅诸王,是泛指当时诸王子皇孙。唐代宫廷中斗鸡之戏成风,玄宗时宫中有斗鸡供奉(《旧唐书·王传》),当时有童谣唱:“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³怙气:恃气发威,趾高气扬。
⁴穆宗:即为李恒(795—824)。唐宪宗第三子。元和十五年(820)即位。在位四年,耽于游宴,朝政浊乱。葬光陵。
⁵蹠:足。距:大。
⁶河北:唐代指河北道,辖境为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
【译文】
威远军子将臧平,喜欢斗鸡,他的一只斗鸡高过平常的鸡几寸,没有鸡可以对敌。威远军监军给了他十匹布帛强行买去,趁着寒食节进献入宫。诸位王子皇孙都喜欢斗鸡,这只鸡斗败了十多只鸡,还在场内威风凛凛,趾高气扬。穆宗大悦,赏赐威远监军一百匹布帛。负责斗鸡的人看这只鸡的大脚爪似曾相识,奏报说:“这只鸡其实还有个兄弟,长爪趾,爱鸣叫,前年卖给河北道的军将,卖了两百万钱。”
X8.20韦绚云:“巴州兔作狸班。”
【译文】
韦绚说:“巴州的兔子,带有狸猫那样的花斑。”
X8.21凡鸷鸟,雄小雌大,庶鸟皆雄大雌小。
【译文】
大凡鹰、隼之类,都是雄鸟体形小,雌鸟体形大,一般的鸟都是雄鸟大雌鸟小。
【原文】
X8.22予同院宇文献云¹:吉州有异虫²,长三寸余,六足,见蚓必啮为两段,才断,各化为异虫,相似无别。
【注释】
¹院:指集贤殿书院。
²吉州:今江西吉安。
【译文】
我在集贤院的同僚宇文献说:吉州有一种奇怪的虫,长三寸多,六只脚,这种虫见到蚯蚓必会咬作两段,蚯蚓刚被咬断,两段就各自变成这虫的样子,非常相似,基本看不出差别。
X8.23又有赤腰蜂,养子于蜘蛛腹下。
【译文】
还有一种赤腰蜂,把卵产在蜘蛛的腹部。
【原文】
X8.24鱼¹,肝与子俱毒。食此鱼,必食艾²,艾能已其毒。江淮人食此鱼,必和艾。
【注释】
¹(hóu yí):河豚。
²艾:这里指水艾,即芦蒿,又称“蒌蒿”。
【译文】
河豚,肝脏和卵都有毒。食用这种鱼,必须一同食用芦蒿,芦蒿可以解毒。江淮一带的人吃河豚,都是和着芦蒿食用的。
【原文】
X8.25夔州刺史李贻孙云¹:尝见木枝化为蚓。
【注释】
¹李贻孙:大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或为福建人。会昌五年(845)任夔州刺史。
【译文】
夔州刺史李贻孙说:曾见到树枝变成蚯蚓。
【原文】
X8.26道书以鲤鱼多为龙¹,故不欲食,非缘反药。庶子张文规又曰²:“医方中畏食鲤鱼,谓若鱼中猪肉也。”
【注释】
¹道书:道教典籍。
²张文规:蒲州猗氏(今山西临济)人。宪宗朝宰相张弘靖之子。
【译文】
道书里经常把鲤鱼当作龙看待,所以道士一般不吃,并非因为它和丹药物性相反。庶子张文规又说:“医方里忌食鲤鱼,认为它的物性就像鱼里的猪肉一样。”
X8.27卫公画得峡中异蝶,翅阔四寸余,深褐色,每翅上有二金眼。
【译文】
卫公李德裕画有三峡中的奇异蝴蝶,翅膀宽四寸多,深褐色,每只翅膀上有两只金眼。
【原文】
X8.28公又说:“道书中言,獐鹿无魂¹,故可食。”
【注释】
¹獐鹿无魂: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三六引陶弘景云:“獐鹿非辰属,又八卦无主,即生死无尤。故道家许听为脯。牛羊鸡犬虽补益肌肤,于亡魂皆为愆责,并不足啖。”
【译文】
卫公又说:“道书上说,獐鹿没有灵魂,所以可食用。”
【原文】
X8.29予幼时尝见说郎巾,谓狼之筋也。武宗四年¹,官市郎巾,予夜会客,悉不知郎巾何物,亦有疑是狼筋者。坐老僧泰贤云:“泾帅段祐宅在招国坊²,尝失银器十余事。贫道时为沙弥,每随师出入段公宅,因令贫道以钱一千,诣西市贾胡求郎巾。出至修竹南街金吾铺³,偶问官健朱秀,秀曰:‘甚易得,但人不识耳。’遂于古培摘出三枚⁴,如巨虫,两头光,带黄色。祐得,即令集奴婢环庭炙之。虫慄蠕动,有一女奴脸唇动⁵,诘之,果窃器而欲逃者。”
【注释】
¹武宗四年:唐武宗会昌四年(844)。
²段祐(?—810):从郭子仪征战有功,贞元末为泾原节度使。招国坊:唐代长安城坊。
³金吾铺:金吾卫士卒所居之处。
⁴培:墙。
⁵(shùn):眼皮跳动。
【译文】
我年幼时曾听说过郎巾这个词,还以为就是狼的筋呢。武宗会昌四年,官府集市买卖郎巾,我夜间会客,大家都不知道郎巾是什么东西,也有人怀疑就是狼筋。在座的老僧泰贤说:“泾原节帅段祐的宅第在招国坊,有一次丢了十多件银器。贫僧当时还是沙弥,经常跟随师父出入段公府上,段公就命我带上一千钱,到西市胡商那里买郎巾。我出外行至修竹南街金吾铺,偶然问及官健儿朱秀,朱秀说:‘这个很容易得到,只是人们不认识罢了。’于是就在老墙上掘出三只,样子像巨虫,两头发光,身带黄色。段祐得到郎巾,就命人集合奴婢在院里围成一圈,当中用火炙烤郎巾。虫子被烤得惊慌蠕动,这时只见一个女奴面部神情怪异,眼睛不停眨动,一问,果然就是偷窃银器准备逃跑的那个人。”
【原文】
X8.30象管 环王国野象成群¹,一牡管牝三十余²。牝牙才二尺,迭供牡者水草,卧则环守。牝象死³,共穵地埋之⁴,号吼移时方散。又国人养驯,可令代樵。
【注释】
¹环王国:又称“占城国”,在今越南中南部。
²牡:雄。牝:雌。
³牝象:从文意推断,疑为“牡象”之误。
⁴穵:同“挖”。
【译文】
象管 环王国野象成群,一头雄象管理三十多头雌象。雌象的牙才二尺长,轮流供给雄象水草,睡卧时雌象就环绕守护着雄象。雄象死了,众雌象一起挖坑埋葬,哀号好一阵子才各自走散。另外,环王国的人驯养野象,可以驱使大象代替人打柴。
【原文】
X8.31熊胆¹,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
【注释】
¹按,本书第16.49条为:“象胆,随四时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龟无定体也。”
【译文】
熊胆,春季在头部,夏季在腹部,秋季在左脚,冬季在右脚。
【原文】
X8.32南安蛮江蛇¹ 至五、六月,有巨蛇泛江岸,首如张帽,万万蛇随之,入越王城²。
【注释】
¹南安:疑为“安南”之倒文。安南唐时属岭南道,治所在今越南河内。
²越王城:即安阳王故城。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九:“安南乂安府东岸有越王城,一名螺城。汉时安阳王所筑。安阳王旧都越地,故又称越王城。”
【译文】
安南蛮江蛇 到五、六月,有巨蛇爬上江岸,头部就像张开的帽子,成千上万条蛇跟在后面,涌入越王城。
【原文】
X8.33野牛 高丈余,其头似鹿,其角丫戾¹,长一丈,白毛,尾似鹿。出西域。
【注释】
¹丫戾:即了戾,盘曲。
【译文】
野牛 高有一丈多,头部像鹿,它的角呈盘曲状,长一丈,全身白毛,尾巴像鹿。出自西域。
【原文】
X8.34潜牛 勾漏县大江中¹,有潜牛,形似水牛。每上岸斗,角软还入江水,角坚复出。
【注释】
¹勾漏县:今越南河西省石宝县。
【译文】
潜牛 勾漏县大江里,有一种潜牛,长得像水牛。每次上岸争斗,犄角变软时就又潜入江水,角变硬后又出水争斗。
【原文】
X8.35猫 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其毛不容蚤虱。黑者,暗中逆循其毛,即若火星。俗言猫洗面过耳,则客至。楚州射阳出猫¹,有褐花者。灵武有红叱拨及青骢色者²。猫一名蒙贵,一名乌员。平陵城³,古谭国也⁴,城中有一猫,常带金锁,有钱,飞若蛱蝶,士人往往见之⁵。
【注释】
¹楚州射阳:今属江苏。
²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南。红叱拨:唐玄宗时名马。唐元稹《望云骓马歌》:“登山纵似望云骓,平地须饶红叱拨。”《续博物志》卷四:“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匹,一曰红叱拨,二曰紫叱拨,三曰青叱拨,四曰黄叱拨,五曰丁香叱拨,六曰桃花叱拨。”青骢色:马之青白色。
³平陵城:在今山东章丘西。
⁴谭国:春秋时诸侯国,为齐桓公所灭。
⁵士人:或作“土人”。
【译文】
猫 瞳孔在早晨和傍晚变圆,到中午时竖成一条线。它的鼻头经常是凉的,只有夏至那一天是暖的。它的毛不生跳蚤和虱子。黑猫,在黑暗中用手倒摸它的毛,就会有火星闪动。常言说猫洗脸时爪子抓过了耳朵,就会有客人来。楚州射阳县的猫,有褐花色的。灵武的猫有类似红叱拨和青骢之色的。猫又名蒙贵,还有别名叫乌员。平陵城,即古时的谭国,城里有一只猫,常挂一只金锁,身上有钱形花纹,跃动时就像蝴蝶在飞,当地人经常见到它。
【原文】
X8.36鼠 旧说鼠王,其溺精,一滴成一鼠。一说,鼠母,头脚似鼠,尾苍口锐,大如水中獭。性畏狗。溺一滴成一鼠。时鼠灾,多起于鼠母,所至处,动成万万鼠。其肉极美。凡鼠食死人目睛,则为鼠王。俗云,鼠啮上服有喜¹。凡啮衣,欲得有盖²,无盖凶。
【注释】
¹鼠啮上服有喜: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九引《占书》:“鼠咋人衣领,有福至,吉。”
²盖:“”的借字,上衣。
【译文】
老鼠 旧时传说鼠王溺精,一滴就会变成一只老鼠。还有个说法是,鼠母的头和脚像老鼠,尾巴灰色,嘴形尖利,大小如同水獭。老鼠生性怕狗。溺一滴精就变成一只老鼠。如果闹鼠灾,多数是因为鼠母,鼠母所到之处,动辄就繁殖出成千上万只老鼠。鼠肉的味道极为鲜美。凡有老鼠啮咬死人的眼睛,那鼠就是鼠王。民间认为,老鼠咬破上衣有喜。老鼠咬衣服,一定是要咬的上衣,没咬上衣的话就不吉利。
【原文】
X8.37千岁燕¹ 齐、鲁之间,谓燕为乙²。作巢避戊己³。《玄中记》云⁴:“千岁之燕,户北向。”《述异记》云⁵:“五百岁燕,生胡髯。”
【注释】
¹千岁燕: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第十一”:“(肉芝)又千岁燕,其巢户北向,其色多白而尾掘,取阴干,末服一头五百岁。”
²谓燕为乙:《尔雅·释鸟》:“巂周,燕。燕,。”按,,音乙。
³作巢避戊己: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二:“《说文》曰:燕,布翅枝尾,作巢避戊己。”戊己,戊己日,古时以此日多雨。《太平御览》卷一〇:“(师旷占曰)常以戊己日,日入时出时欲雨,日上有冠云,大者即多雨云,小者少雨。”
⁴《玄中记》:又题作《郭氏玄中记》,晋郭璞撰,地理博物类志怪之作。
⁵《述异记》:南朝梁任昉撰,二卷,志怪类著作。
【译文】
千岁燕 齐、鲁一带,把燕子叫作乙。燕子筑巢避开戊己日。《玄中记》说:“千岁的燕子,巢口朝向北。”《述异记》说:“五百岁的燕子,长胡须。”
X8.38鹧鸪 飞数逐月,如正月,一飞而止于窠中,不复起矣。十二月,十二起,最难采,南人设网取之。
【译文】
鹧鸪 飞翔的次数随着月份,比如正月,飞一次就待在窝里,不再飞了。到十二月,就飞翔十二次,最难捕住,南方人设网捕捉它们。
【原文】
X8.39鹊窠 鹊构窠,取在树杪枝,不取堕地者,又缠枝受卵¹。端午日午时²,焚其窠灸病者,疾立愈。
【注释】
¹缠枝受卵:宋王质《诗总闻》卷一:“世传鹊结巢取木杪之枝,不取堕地者,多洁一也。传其枝而受卵,雌雄共接者乃用,不淫二也。开户向天而背太岁,有识三也。岁多风则去巢旁之危枝,先知四也。巢中有横木,虚度如梁,雄者踞之,有分五也。以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者也。”缠,当作“传”。
²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
【译文】
鹊巢 喜鹊选择搭窝的地方,只在高高的树梢,不选堕地的树枝,另外,喜鹊传枝受孕。端午日这天的午时,焚烧喜鹊窝来熏灸病人,病马上就会好。
X8.40勾足 鹆交时,以足相勾,促鸣鼓翼如斗状,往往坠地。俗取其勾足为媚药。
【译文】
勾足 鹆交配时,脚爪相互勾在一起,叫声非常急促,不停扇动翅膀,好像是打斗的样子,经常会掉到地上。民间用它们的勾足当作媚药。
【原文】
X8.41壁镜¹ 一日江枫亭会,众说单方²。成式记治壁镜用白矾。重访许君,用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白矾为膏,涂疮口即差³,兼治蛇毒。自商、邓、襄州⁴,多壁镜,毒人必死。坐客或云:“巳年不宜杀蛇⁵。”
【注释】
¹壁镜:又称“壁钱”、“壁茧”,动物名。
²单方:只用药一二味,专治某种疾病的简单药方。
³差:后作“瘥”,痊愈。
⁴商:商州,今陕西商洛。邓:邓州,今属河南。
⁵巳年:巳年为蛇年。
【译文】
壁镜 一天在江枫亭聚会,众人说起治病的单方。我记得治疗壁镜咬伤可用白矾。重又咨询许君,是用桑木柴灰汁,煮沸三次,滤取灰汁,加白矾调成药膏,涂在疮口上就好了,还可以解蛇毒。从商州、邓州到襄州一带,多有壁镜,毒到人必死无疑。当时在座者还有人说:“巳年不宜杀蛇。”
【原文】
X8.42大蝎 安邑县北门¹,县人云:有一蝎如琵琶大,每出来,不毒人。人犹是恐其灵。积年矣。
【注释】
¹安邑县:在今山西运城东北。
【译文】
大蝎 住在安邑县北门的人说:有一只蝎子像琵琶那么大,经常出来但不毒人。人们还是很害怕它。这样已经很多年了。
【原文】
X8.43红蝙蝠 刘君云:“南中红蕉¹,花时,有红蝙蝠集花中,南人呼为红蝙蝠。”
【注释】
¹红蕉:芭蕉科植物,俗称美人蕉。
【译文】
红蝙蝠 刘君说:“南方地区的红蕉,开花的时候,有红色的蝙蝠聚集在花里,南方人称作红蝙蝠。”
【原文】
X8.44青蚨¹ 似蝉而状稍大,其味辛,可食。每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人将子归,其母亦飞来,不以近远,其母必知处。然后各致小钱于巾,埋东行阴墙下,三日开之;即以母血涂之如前。每市物,先用子,即子归母;用母者,即母归子。如此轮还,不知休息。若买金银珍宝,即钱不还。青蚨,一名鱼伯。
【注释】
¹青蚨(fú):传说中的一种昆虫,即本书17.5条之“”。后来青蚨也用作钱的代称。
【译文】
青蚨 样子像蝉而体形略大,味道辛辣,可以食用。每当产卵时必定依附在草叶上,卵的大小如同蚕卵。人们把它的卵取回家,母青蚨也会跟着飞来,不论远近都知道地方。然后每个卵都放小钱用布巾包好,埋在东向背阴的墙根下,三天后取出来;又用母虫的血涂在另外的钱上,也照样包好埋三天再取出来。每次买东西时,若用子钱,则子钱随后就会回到母钱处;用母钱,母钱随后也会回到子钱处。如此循环,无休无止。但如果是购买金银珍宝,钱付出以后就不再回来了。青蚨,又名鱼伯。
【原文】
X8.45寄居之虫¹ 如螺而有脚,形似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载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也。火炙之,乃出走,始知其寄居也。
【注释】
¹寄居之虫:这里是寄居蟹。
【译文】
寄居蟹 像螺但有脚,样子如同蜘蛛。这种蟹本来无壳,钻进空螺壳里负着螺壳行动。碰它一下就会把脚缩回去,如螺完全缩回壳中一样。用火烤,寄居蟹就会从壳里爬出来跑掉,这才知道它是寄居的。
【原文】
X8.46蜾臝¹ 今谓之蠮螉也。其为物,纯雄无雌,不交不产。取桑虫之子,祝之,则皆化为己子。蜂亦如此耳。
【注释】
¹蜾臝(guǒ luǒ):即蜾蠃,又名“细腰蜂”,一种寄生蜂。
【译文】
蜾蠃 现在叫作蠮螉。它作为动物,全为雄性,没有雌虫,不交配也不产卵。它取桑虫的幼子,祝祷一番,就都变成了自己的幼子。蜂也是如此。
【原文】
X8.47鲫鱼 东南海中有祖州¹,鲫鱼出焉,长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风。此鱼状,即与江湖小鲫鱼相类耳。浔阳有青林湖,鱼大者二尺余,小者满尺,食之肥美,亦可止寒热也。
【注释】
¹东南海中有祖州:《十洲记》:“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
【译文】
鲫鱼 东南海中有个祖州,那里出产鲫鱼,鱼长八尺,食用可以解暑或避风。这种鱼长得和江河里的小鲫鱼差不多。浔阳有个青林湖,那里的鲫鱼大的有两尺多,小的也足足有一尺,口感肥腴鲜美,吃后也可以避寒解暑。
【原文】
X8.48黄鱼¹ 色黄无鳞,头尖,身似大槲叶²。口在颔下,眼后有耳,窍通于脑。尾长一尺,末三刺,甚毒。(音烘。)
【注释】
¹黄鱼:也称“邵阳鱼”、“蕃蹹鱼”、“海鳐鱼”。
²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译文】
黄鱼 通体黄色没有鳞甲,头尖,鱼身像片大槲叶。嘴在颔下,眼睛后面有耳,耳孔一直通到脑部。鱼尾长有一尺,末端有三根刺,毒性大。(字读音为烘。)
【原文】
X8.49螃 傍海大鱼,脊上有石十二时¹。一名篱头溺,一名螃。其溺甚毒。
【注释】
¹有石十二时:不知何义。后来有人引用时作“有石应十二时”。
【译文】
螃 是近海边的一种大鱼,背脊上有骨头对应十二时辰。又名篱头溺,又名螃。它的尿液毒性很大。
【原文】
X8.50郫县侯生者¹,于沤麻池侧²,得鳝鱼,大可尺围。烹而食之,发白复黑,齿落更生,自此轻健。
【注释】
¹郫县:今属四川。
²沤:长时间浸泡。麻:大麻,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其茎皮经过浸泡加工之后,便可用来纺线织布。
【译文】
郫县有位侯生,在沤麻池边,捕得一条鳝鱼,有一尺粗。他把这条鳝鱼烧好食用,白发变黑,掉了的牙齿又重新长出来,从此身体轻健。
【原文】
X8.51剑鱼 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鱼,形似琵琶而喜鸣,因以为名。虎鱼老则为蛟¹。江中小鱼化为蝗而食五谷者,百岁为鼠。
【注释】
¹虎鱼:一种具有较强攻击性的鱼类。
【译文】
剑鱼 海鱼到一千岁时就化为剑鱼。剑鱼又称琵琶鱼,长得像琵琶又喜欢鸣叫,因此得名。虎鱼老了就变为蛟。江里的小鱼有的会变成蝗虫蚕食庄稼,这类鱼到一百岁时就变成老鼠。
【原文】
X8.52金驴 晋僧朗住金榆山¹,及卒,所乘驴上山失之。时有人见者,乃金驴矣。樵者往往听其鸣响,土人言:“金驴一鸣,天下太平。”
【注释】
¹僧朗:即为竺僧朗,也称朗法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金榆山:在今山东长清西南。另参本书3.52条。
【译文】
金驴 晋朝朗法师住在金榆山,到他圆寂时,所乘坐的驴上山走失了。不时有人看见驴,已经变成一头金驴了。樵夫经常听见金驴的鸣叫,当地人说:“金驴一鸣,天下太平。”
【原文】
X8.53圣龟 福州,贞元末,有村人卖一笼龟,其数十三。贩药人徐仲,以五锾获之¹。村人云:“此圣龟,不可杀。”徐置庭中,一龟藉龟而行,八龟为导,悉大六寸。徐遂放于乾元寺后林中,一夕而失。
【注释】
¹锾(huán):古代的货币单位。
【译文】
圣龟 贞元末年,福州某村有人卖一笼龟,共有十三只。卖药人徐仲花了五锾钱买下来。村里人说:“这是圣龟,不能杀。”徐仲就把龟放在院里,其中一只龟爬在另一只龟背上借以前行,另有八只龟作前导,都有六寸大。徐仲就把龟带到乾元寺后林中放生,一晚,全都消失不见了。
【原文】
X8.54运粮驴 西域厌达国¹,有寺户以数头驴²,运粮上山,无人驱逐,自能往返,寅发午至³,不差晷刻⁴。
【注释】
¹西域厌达国:故址在今阿富汗马扎里沙夫以西。
²寺户:依附于寺院的民户。
³寅:凌晨三时至五时。
⁴晷(guǐ)刻:时刻。
【译文】
运粮驴 西域厌达国,有寺户用几头驴运粮上山,没有人驱赶,驴自己就能往返,寅时出发,午时到达,时间一点不差。
【原文】
X8.55邓州卜者 有书生住邓州,尝游郡南,数月不返。其家诣卜者占之,卜者视卦曰:“甚异!吾未能了,可重祝。”祝毕,拂龟改灼¹,复曰:“君所卜行人,兆中如病非病²,如死非死,逾年自至矣。”果半年,书生归,云:“游某山深洞,入值物,蛰如中疾,四支不能动,昏昏若半醉。见一物自明入穴中,却返。良久又至,直附身,引颈临口鼻,细视之,乃巨龟也。十息顷方去。”书生酌其时日,其家卜吉时焉。
【注释】
¹拂龟改灼:清胡煦《卜法详考》卷四:“(灼龟之法)必五行全具焉。以碗盛水,置钱于中,用二木界尺架于其上。然后置龟板焉,刻者向下,而近肉者向上,以三一丸灼之。水为水,火为火,钱为金,界尺为木,碗为土。……既灼之后,其龟板炸然有声,是云龟语。然后覆板而视之,即以之盛水,以水濯其刻处,必有坼焉。然后审其直横诸象,以占其吉凶。”
²兆:灼龟甲所成的裂纹。
【译文】
邓州占卜者 有个书生住在邓州,曾经到州郡南部游玩,几个月都没回家。他的家人去请占卜者占卜,占卜者看着卦象说:“太奇怪了!我弄不明白,请重新祝祷。”家人祝祷完毕,卜者拂拭龟甲换个地方烧灼,稍后又说:“您要占卜的那位行人,从龟甲上的裂纹来看,似病非病,似死非死,一年以后自己会回来。”半年以后,书生果然回来了,说:“我游玩某座山的一处深洞,进去时碰到一个东西,我蛰伏在地像是中了邪,四肢不能活动,昏昏沉沉有如半醉。只见一个东西从亮处进入洞里,又退回去了。过了很久又进洞里,到了我跟前,伸着脖子对着我的嘴巴和鼻孔,仔细一看,原来是只巨龟。过了十次呼吸的时间才离去。”书生估计当时的时间,正是家里人为他占卜的时刻。
【原文】
X8.56五时鸡 影娥池北¹,有鸣琴苑²。伺夜鸡鸣,随鼓节而鸣,从夜至晓,一更为一声,五更为五声,亦曰五时鸡³。
【注释】
¹影娥池:《三辅黄图》卷四:“影娥池,武帝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
²鸣琴苑: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三:“影娥池北,作鸣禽之苑,有生金树,破之,皮间有屑,如金而色青,亦名青金树。”
³五时鸡: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三:“有司夜鸡,随鼓节而鸣不息。从夜至晓,一更为一声,五更为五声,亦曰五时鸡。”
【译文】
五时鸡 影娥池北边有鸣琴苑。到了夜晚鸡就会随着打更的鼓节而鸣叫,从黑夜到拂晓,打一更时叫一声,五更时叫五声,也称作五时鸡。
X8.57鹧鸪 似雌雉,飞但南,不向北。杨孚《交州异物志》云:“鸟像雌雉,名鹧鸪。其志怀南,不向北徂。”
【译文】
鹧鸪 像雌野鸡,只向南飞,不向北飞。杨孚《交州异物志》记载:“有一种鸟像雌野鸡,名叫鹧鸪。它心念南方,不向北飞。”
X8.58猬 见虎,则跳入虎耳。
【译文】
刺猬 见到老虎,就跳进老虎耳朵里。
X8.59鹞子 两翅各有复翎,左名撩风,右名掠草。带两翎出猎,必多获。
【译文】
鹞子 两只翅膀各有复翎,左翅的名为撩风,右翅的名为掠草。带着复翎鹞子打猎,一定会多有猎获。
X8.60世俗相传云,鸱不饮泉及井水,惟遇雨濡翮,方得水饮。
【译文】
民间相传,鸱不喝泉水和井水,只在遇上下雨时淋湿了翅膀,才得到水喝。
【原文】
X8.61开元二十一年¹,富平县产一角神羊²,肉角当顶,白毛上捧。议者以为獬豸³。
【注释】
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²富平县:今属陕西。
³獬豸(xiè zhì):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分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抵理亏的人。
【译文】
开元二十一年,富平县出了一只独角神羊,肉角正当头顶,有白毛簇围。谈论者认为这是獬豸。
【原文】
X8.62獬豸见闻不直者触之,穷奇见闻不直者煦之¹。均是兽也,其好恶不同。故君子以獬豸为冠²,小人以穷奇为名。
【注释】
¹穷奇:传说的恶兽,像虎能飞,闻人争斗就会吃掉理直的人,听说谁为人忠信就会咬掉他的鼻子,听说谁恶逆就会猎杀野兽给他送去。煦:恩惠。
²以獬豸为冠:《旧唐书·舆服志》:“法冠,一名獬豸冠,以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之形,左右御史台流内九品以上服之。”
【译文】
獬豸看见双方争斗就会用角去触抵理亏的那个人,穷奇则会去施惠给那个理亏的人。同样是兽,他们的是非好恶各有不同。所以君子以獬豸作为冠名,而穷奇则成为小人的代名词。
X8.63鼠胆在肝,活取则有。
【译文】
老鼠的胆在肝上,活取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