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的进程
建国以后,我们党在领导经济建设中有个毛病,就是当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或实际上并不那么好而误以为很好的时候,就容易头脑发胀,不那么谦逊谨慎,或在思想政治上出现“左”倾,或在经济建设上出现盲目冒进。八届十中全会在思想政治上再次出现“左”倾,就是突出的一例。1962年上半年,党中央连续召开了“七千人大
三十七 八届十中全会和强调阶级斗争
1071
会”、西楼会议和五月北京中央工作会议,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各方面都退够的调整方针。到下半年,由于形势开始好转,也由于从年初以来在恢复农业生
国民经济调整中存在意见分歧,还由于国际
一些变故、争端,国内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在某些方面有些激化,毛主席又重新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八届十中全会正式会议只开了4天(9月24日至27日),但预备会议开了29天(8月26日至9月23日),预
了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7月25日至8月24日),为全会准备文件。所以,毛主席在全会第一天说,这次会议实际上已经开了两个月。
7月25日开始的北戴河会议,按原定计划主要是讨论农业、粮食、商业和国家支援农业等问题,重点是围绕讨论《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草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等文件进行的。到8月5日,毛主席在华东、华中组会议上吹风;8月6日,他正式在大
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又在8月9、11、13、15、17、20日的六次中心小组会上多次插话,继续阐发他讲话中的观点,会议也就转为着重讨论阶级斗争问题和批判“黑暗风”、“单干风”。
8月26日开始的预备会议,头一个多星期重点是讨论上述两个农业文件,批评邓子恢同志的所谓“单干风”;还讨论了国际形势和《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
1
2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下卷 定》等文件。到9月6、7日,六个小组
组先后转入批判彭德 怀、习仲勋同志的所谓“翻案风”,一直到预备会议结束。
议,基本上是大会发言。第一天毛主席作关无监
、矛盾问题的报告。然后,
念、董必武、薄一波、朱德、刘少奇、邓小平、
、柯庆施、刘澜涛、李富春、彭真等同志先后在会上发言。会议最后一天下午,除通过上面提及的五个文件
监察委员会原有的委员、候补委员和
员、候补委员的名单》、《关于撤销和补选书记处书记的建议》、《关于组织“关于以彭德
志为首的反党 集团问题的专案审查委员会”的通知》,《关于组织“清查习仲勋等同志反党活动的专案审查委员会”的通知》和全会公报等五个文件。
说,这次长达两个月的会议,讨论的是两项性质的问题:一项
主义斗争的问题。实际上,由于毛席提出了阶级、形势、矛盾等问题,从8月6日起,会上大部分时间是讨论阶级斗争问题和批“三风”,只用
,只用了很 少时间研究和讨论工作问题。